恐龍沒有滅絕,仍然生活在地球上,在人類身邊隨處可見

1841年,一位英國科學家查理德.歐文發現一些十分奇異的化石,這些化石和現代蜥蜴類似,卻更加巨大,查理德認為這是一種史前動物的化石,於是他給這些化石命名為“恐龍”,意思是巨大恐怖的蜥蜴,人類對恐龍的探索也在這一天拉開了帷幕。

恐龍可能是最受歡迎的史前動物,不論是成年人還是兒童,都對恐龍這種生物充滿了興趣,科學家認為,全球關於“龍”的形象的風俗,可能就和偶然間被人類發現的恐龍化石有關,以及大量和恐龍同時代有些類似的生物,例如鱷魚和一些龜類,這些動物對於古人來說,十分神奇於是才出現了各種傳說,那麼是否有可能我們的祖先接觸過倖存的恐龍個體呢?恐龍真的全部滅絕了嗎?


恐龍沒有滅絕,仍然生活在地球上,在人類身邊隨處可見

每當提到恐龍,我們都會想到兇殘和巨大這種形容詞,在很多影視作品中,都把恐龍塑造的十分兇殘,其實在恐龍生活在地球上的年代,大部分生態位都被恐龍佔據,比起大型的食肉恐龍,更多的是比較溫順的以植物為主食的雜食性恐龍。

對比現代生物我們就可以發現,恐龍的體型遠比現在的生物要大很多,不同恐龍直接的競爭也更加激烈,著名的霸王龍就擁有恐怖的咬合力和巨大的體型,一些食草性恐龍針對性的進化出了相應的防禦措施,例如三角龍的巨大尖角,還有身體上突出的巨大鱗片,都在暗示我們當年生物之間的激烈競爭。


恐龍沒有滅絕,仍然生活在地球上,在人類身邊隨處可見

僅僅通過化石,是無法完全探索當年恐龍興盛時的生態鏈,科學家只能通過想象去猜測當時地球上的樣子,成片的熱帶雨林和巨大的動物,即使是現代的亞馬遜雨林也無法和當年比較。

那麼如此興盛的恐龍,為什麼會滅絕了?如今最被認可的觀點是小行星撞擊地球,隨後的連鎖反應破壞了地球的生態環境,火山爆發導致氧氣含量降低,空氣中充滿有毒氣體,帶有腐蝕性的雨水灑落大地,大量植物死亡,恐龍龐大的身軀在這個時候成為了催命符,較大的體型對能量的需求更高,大部分恐龍的進化路線都是針對當時特殊且穩定的環境,一旦發生環境變化,它們所有優勢都會變成劣勢,滅絕是理所當然。


恐龍沒有滅絕,仍然生活在地球上,在人類身邊隨處可見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常常談論的“恐龍”並不是指全部的恐龍,還可以分為“鳥類恐龍”和“非鳥類”恐龍,我們談論的恐龍通常情況下都是在說非鳥類恐龍,這部分恐龍已經在6500萬年前全部滅絕,而鳥類恐龍在漫長的時間中,成為了現代鳥類的祖先,早在漫長的時間中進化成了不同的樣子。

因此,恐龍這個稱霸了地球1.5億年的偉大種族並沒有消失,現代的鳥類就是恐龍的後代,它們仍然很好的生活在地球上,只不過這些倖存下來的恐龍,在當年生活可能並不風光,沒有巨大的體型,也沒有尖銳的牙齒或者厚重的甲殼,只能依靠靈活的身體,生活在食物鏈的最低端,直到小行星撞擊地球,這些曾經的劣勢變成了優勢,幫助這些恐龍生存了下來,成功的進化成為了鳥類翱翔在天空中。

或許你認為,這些鳥類恐龍的祖先可能和翼龍的關係很近,但是翼龍並不是恐龍,他和現代的蜥蜴關係更近,是爬行動物的飛行演化分支,如今的地球上仍然有一些蜥蜴具備短距離滑翔的能力,看來我們不能小看生物進化的潛力,除了鳥類,地球上的其他生物也具備飛行的潛力,只是缺乏適當的環境和巧合。

恐龍是介於溫血動物和冷血動物之間的物種,這種特點讓它們可以不斷增大自己的體型,增大體型的進化策略在穩定的環境中十分有效,但是環境發生變化時,最快滅絕的就是這些體型巨大的生物,如今地球上少有體型巨大的物種,像是大象或者是鯨魚,都有屬於自己的獨特技巧,並且哺乳類動物的智商也是一個很大的優勢。


恐龍沒有滅絕,仍然生活在地球上,在人類身邊隨處可見

生物總是在不斷進化的,很難說出兩種動物的進化策略誰更優秀,只有時間才能證明一切,恐龍並沒有全部滅亡,直到今天它們仍然生活在我們身邊,甚至隨處可見成為了人類的主要食物來源之一。

你認為在未來還會有類似恐龍的生物出現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