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境禁令下難盼中超開賽,疫情中的中超球員該降薪嗎?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原以為新冠肺炎在中國得到控制,中超開賽曙光重現,結果國外疫情蔓延,大有“反噬”之勢,使得中國迫不得已實行入境禁令。禁令一出,意味著短期內疫情結束斷無可能,另一方面,大批外援無法歸位,聯賽公平性難以保證,開賽也變得遙遙無期。足球是一個產業,牽一髮而動全身,疫情蔓延之時,無論歐洲聯賽還是中國足球,都只能停擺。

入境禁令下難盼中超開賽,疫情中的中超球員該降薪嗎?

為什麼外援無法入境?

北京時間3月26日晚,國內發佈了兩條關於疫情的通知。

第一條是民航局發佈的:國內每家航空公司經營至任一國家的航線只能保留1條,且每條航線每週運營班次不得超過1班;外國每家航空公司經營至我國的航線只能保留1條,且每週運營班次不得超過1班。

第二條則是引起熱議的入境禁令:鑑於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快速蔓延,中方決定自2020年3月28日0時起,暫時停止外國人持目前有效來華簽證和居留許可入境。當然,禁令中也有例外——持外交、公務、禮遇、C字簽證入境不受影響,外國人如果來華從事必要的經貿、科技等活動,以及出於緊急人道主義需要,可向中國駐外使領館申辦簽證。

入境禁令下難盼中超開賽,疫情中的中超球員該降薪嗎?

那麼中超外援外教們屬於“特赦”的範圍嗎?很遺憾,他們持有的是Z字簽證(工作簽證),同時也不屬於從事必要的經貿、科技等活動,想要入境中國只能相關部門“開綠燈”,不過考慮到目前的抗疫形勢嚴峻,這一點幾無可能。再加上航線本已“稀少”,時間又如此緊迫,大批外援外教只能“滯留”國外。

在這種情況下,各俱樂部只能立刻通知還沒有歸來的外援,暫時不用急於返回中國,做好防護措施,保護個人安全。截止3月28日零時,中超的71名外援有半數尚在境外,12名外教只有7人回到中國。於是球迷戲謔道“許家印的全華班夢想終於得以實現”,而一些球隊甚至連主帥都沒有。

入境禁令下難盼中超開賽,疫情中的中超球員該降薪嗎?

如果中超在這樣的背景下開賽,本身就是極大的不公平,何況聯賽本身仍有太多需要商榷的問題:賽制賽程如何安排?是讓少量球迷聚集,還是實行空場?中國球迷原本期待中超率先開賽,在世界範圍的空窗期“成功吸粉”,順便展現中國的抗疫效果,但現在看來,如果疫情在全球無法得到控制,別說樂觀預計六月前開賽了,今年能否開戰都不好說。

入境禁令下難盼中超開賽,疫情中的中超球員該降薪嗎?

(中超何時能恢復這樣的盛況?)

困境之中,中國足壇是否該降薪?

聯賽停擺,損失最大的是誰?毫無疑問是各支俱樂部。在歐洲,足球已經成為一項經營的產業,就像一家現代化企業,需要“自負盈虧”。事實上,歐足聯的財政公平法案就是基於此目的而設置的。

於是乎,沒有比賽的日子,俱樂部就失去了門票、轉播費、比賽獎金等大波收入,贊助上也會受到影響。截止到目前,光五大聯賽的損失就已經超過了40億歐元,對於很多中小球會來說,這次疫情直接導致破產危機。沒有比賽,但工資照付,這就是一件極為尷尬的事情,為此歐洲球隊紛紛開始“降薪”,並且得到了官方的認同。

入境禁令下難盼中超開賽,疫情中的中超球員該降薪嗎?

對於歐洲球隊來說,這是必然的選擇,過去的十數年,歐洲頂級俱樂部的大部分營收都用在了發放工資上,少則佔比50%,多的達到70%的歐足聯紅線,盈虧則基本在持平的區間。當收入驟減,無異於遭遇斷糧,如果俱樂部不和球員協商降薪,最後很可能兩敗俱傷——球隊破產,球員失業。

於是,法甲球隊率先開啟降薪策略,接著德甲球隊紛紛響應,西甲豪門巴薩也採取了措施,隨著停擺時間增長,這個趨勢將會在全歐洲蔓延。當然,降薪不意味著裁員,俱樂部會給相應的補貼,這不過是為了相互合作度過危機罷了。

入境禁令下難盼中超開賽,疫情中的中超球員該降薪嗎?

中國俱樂部,也面臨著和歐洲俱樂部同樣的困難,在薪金支出方面,外援和外教的工資是“大頭”。入境禁令用的詞語是“暫時”,可以理解為“短期內”,也可以看作“遙遙無期”。於是人們要探討:中超是否也應該降薪?

事實上,中國足球與歐洲足球是完全兩個不同的世界,歐洲足球可以自負盈虧,中國足球則完全是資本的產物,2020年初,中國足壇的資本危機就已經出現。我們的“限薪令”是因為薪資虛高,無法產生對應價值,歐洲的降薪則是俱樂部內部的合力,二者完全不可比較。

入境禁令下難盼中超開賽,疫情中的中超球員該降薪嗎?

中國俱樂部本就是資本輸血,廣州恆大、上海上港等球隊是否降薪無關俱樂部存亡,小球隊如果資本“斷供”就算降薪也只能破產。何況,在歐洲會由球員工會和職業聯盟聯合起來解決薪資問題,但是在中國足壇沒有球員工會,也沒有職業聯盟,如果降薪之後球員的利益被壓榨,也難以去維權。

因此,中國足壇是否降薪,是一個微妙又難以衡量的情境。最終能否實現,需要考慮更多的因素,站在資方的立場,當然更傾向於降薪,而站在球員的立場,卻沒有足夠的保障讓他們體諒俱樂部。最終會出現怎樣的解決方案誰也無法確定,畢竟在中國聯賽的大環境裡,你永遠無法猜到下一刻會出臺怎樣的政策。

入境禁令下難盼中超開賽,疫情中的中超球員該降薪嗎?

但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疫情會對中國足壇造成巨大的影響,而在疫情之後中國俱樂部也依舊要靠資本輸血。中國足球與歐洲足球最大的差別,在於沒有形成良性的自負盈虧的職業化體系,因此球隊的經濟危機也與球員是否降薪無關。既然如此,我們只能期待疫情快些結束,一起守望春暖花開那一天的到來。

(南看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