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加持,蘋果軟銀下重注,出行巨頭滴滴還缺什麼?


BAT加持,蘋果軟銀下重注,出行巨頭滴滴還缺什麼?

估值高低不是最緊要問題。

文丨齊介侖

整改上線試運營進入第124天后,2020年3月23日,滴滴旗下順風車業務朝著滿血復活方向又前進了一小步——在早前版本提供服務的時間5:00-20:00的基礎上,它決定面向所有用戶將其延展為5:00-23:00。

動作小心翼翼,但路徑無比清晰。有足夠理由相信,此時距離滴滴恢復全天24小時順風車供給已為期不遠。只是疫情仍未完全過去,大量用戶對其產品迭代細節還感知不多,甚至這當中的很多人因為出行次數驟減,已經很久沒有打開並使用過滴滴了。

這是2018年5月6日河南鄭州李某、2018年8月24日浙江溫州趙某兩樁年輕女性乘車遇害案件接連發生後,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滴滴被迫於2018年8月27日宣佈無限期下架順風車業務以來,歷經2018年12月18日拿出近5000字整改方案、2019年11月7日及8日小範圍試運營並統一男女用戶服務時間、2019年11月20日正式投入試運營、2020年3月11日加入“順路同事”功能並將該功能服務時間後延至23:00等連續多次試探調整之後,滴滴向該業務線發起的新一輪衝擊。

順風車業務之於滴滴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曾被寄予厚望的2020年,對於國內無數商業組織特別是創業公司們而言,實在來得太不友好,滴滴亦在不被友好之列。一個熱切期盼觸底反彈、籌謀全方位向好的新的年度計劃,就這樣與一個兇險的正在波及全球、影響全球經濟的狡猾病毒正面相逢,平臺熱度陡降,訂單銳減,老問題疊加新問題。

但顯然又不能徒喚奈何坐以待斃,要尋找一切向上突破的可能。

能夠看到,與前述順風車業務調整步調幾乎同時,滴滴另已於3月11日宣佈上線了跑腿業務,名為“滴滴跑腿”。特定區域用戶可在滴滴APP下單,由滴滴跑腿員代為採購奶茶、咖啡、蔬菜、水果、鮮花、零食、糧油等各種生活物資,計費規則為按公里收費,不同城市略有差別,新用戶首單均有立減優惠。

這是一個由滴滴代駕團隊整體負責的全新業務,它隸屬於滴滴普惠事業群,目前肩負如上跑腿員職能的,便是那些騎電動車的代駕司機們。據稱今後滴滴會視業務開展情況,將跑腿員覆蓋範圍向網約車司機及社會人員拓展。

據海克財經瞭解,滴滴跑腿業務已先行選取杭州、成都做試點,後已於3月16日在上海、廣州、深圳、重慶、長沙、鄭州等其他19個城市同步鋪開,目前共涉21城。

儘管“滴滴跑腿”這一稱謂,已與國內同行“UU跑腿”在2015年所註冊的同名商標產生了知識產權爭議,而且這個業務形態本身對於當前頭部互聯網企業而言並不新鮮,美團、餓了麼、京東、蘇寧等已分別早有佈局,而且獨立跑腿APP,如閃送、達達、UU跑腿等更是已發展多年,橫向比較,看不到滴滴有何顯著優勢,但它仍義無反顧地闖了進來。

這是繼2018年3月比照Uber Eats嘗試外賣點餐配送業務之後,滴滴第二次高光踏足本地生活服務領域。這當中的邏輯,或如美團2017年2月不宣而戰進入滴滴的優勢領地做打車業務相差不多。

眾所周知,滴滴外賣最終未能在美團、餓了麼之外成長為行業第三極,且在幾輪燒錢之後一年前便已悄無聲息歸於失敗,至於滴滴跑腿能否殺出重圍,業界看好的聲音委實不多,但如果滴滴對營收不抱太高期待,僅視之為代駕業務的一個附屬小功能,而且司機對訂單響應踴躍及時、服務質量到位的話,它或將有長期存在下去的可能,否則步滴滴外賣後塵是大概率事件。

作為一個騰訊、阿里、百度、蘋果、軟銀、富士康、淡馬錫等均有大手筆參投的互聯網新興巨頭,滴滴無疑有著令全球科技公司豔羨的超級豪華的投資人陣營,其估值一度在TMD當中居於首位。

BAT加持,蘋果軟銀下重注,出行巨頭滴滴還缺什麼?


截至2020年3月27日收盤,美團市值5197億港元,約合670億美元,字節跳動估值據稱早已超過750億美元,而多個信源向海克財經提及,滴滴最新估值,與它2017年12月完成40億美元股權融資時估值576億美元最高點相比,已大打折扣,具體數字則不甚統一。

政策性風險仍如影隨形。

應該說,估值層面的一時滑落,還不是這家未上市公司當前最大問題,更緊要的是,它將如何釜底抽薪式走出幽暗而漫長的大眾惡評通道,成為一家安全、陽光而且在價值觀上正向包容、深受用戶喜愛的公司,這是其長期價值的靈魂,同時也是與政策及監管風險最為緊密相關的因素之一,它關乎著平臺的生死。

01

業務隱憂初顯

普華永道旗下戰略諮詢公司思略特(strategy)在2018年12月推出過一個名為《出行市場的下一個五年》的研究報告。這個報告當中的一組數據,已被各媒體廣泛徵引,雖然它看起來略粗糙,而且已不能代表網約車市場當前最新狀態。當然,總體看,入局平臺的位次及佔比,迄今幾無太大變化。

依據該報告,網約車市場經過幾輪兼併,到2018年9月,已形成滴滴佔比超九成,美團、首汽、神州、曹操、易到在局部區域各自略有份額的市場格局,這5家平臺的具體佔比情況為:滴滴91%、美團2%、神州2%、曹操2%、神州2%、易到1%。

從公司基本面看,目前滴滴在業務層面已形成了涵蓋網約車、順風車、出租車、小桔車服、共享單車、代駕、租車、汽車後市場、金融及保險、自動駕駛等眾多條線的龐大架構;而其全球化出行服務如今已發展至澳大利亞、巴西、哥倫比亞、墨西哥、日本、智利等多個國家;另外它已通過投資的方式,與美國Lyft、印度Ola、東南亞Grab、迪拜Careem等出行平臺正在開展深入合作。無論是從產品線的豐富度、市場份額的高低,還是國際化的深度及廣度來講,滴滴都毫無疑問仍是中國出行領域絕對霸主。

BAT加持,蘋果軟銀下重注,出行巨頭滴滴還缺什麼?

青桔單車


BAT加持,蘋果軟銀下重注,出行巨頭滴滴還缺什麼?

街兔電單車


但壓力及挑戰顯而易見。

需要看到,網約車範疇裡包括快車、專車、豪華車等,但並不包括順風車,而過去幾年間在滴滴身上發生的多起惡性事件與之相關。

這裡面至少有兩份文件值得揣摩。

2016年7月出臺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改革推進出租汽車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及交通運輸部等七部委之《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都曾明確將網約車、順風車並列為兩種不同的出行方式。換言之,這兩份文件中針對網約車的規定,並不能約束到順風車。

正是在滴滴順風車2018年5月、8月接連發生兩起重大命案之後,2018年9月10日,交通運輸部辦公廳、公安部辦公廳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網絡預約出租汽車和私人小客車合乘安全管理的緊急通知》,要求立即開展安全大檢查,加強網約車及順風車平臺背景核查,嚴格督促企業落實安全生產和維穩主體責任,健全完善投訴報警和快速反應機制,嚴厲打擊非法營運行為。

代價何其沉痛。

相較兩個年輕生命的逝去,滴滴公司在包括交通運輸部、公安部在內的聯合調查組入駐後的全面整改及此後1年零3個月的順風車產品下架,其損失不值一提。但即便如此,問題真的解決了嗎?

內憂之餘,亦有外患。比如,行業變量仍在不斷出現,“T3出行”便是其中之一。

2019年3月22日,由一汽、長安、東風這3家國有自主品牌汽車企業,聯合騰訊、阿里、蘇寧等,共同發起成立的出行平臺“T3出行”,在南京舉行了項目啟動儀式。該項目總投資97.6億元,其中蘇寧出資17億元,一汽、長安、東風各出資16億元,騰訊、阿里及其他3家共同出資22.5億元。

依照官方披露的發展規劃,2019年-2021年,T3出行將聚焦網約車運營。T3出行CEO崔大勇在項目啟動當日表示,T3致力於成為中國最值得信賴的出行服務企業。似乎意有所指。

T3能否成為一支網約車勁旅現在還很難說,但它至少代表著由重資產傳統車企發起的一個對滴滴的挑戰。這樣的外部力量,未來還將多見,生猛程度不一,滴滴不能不防。

滴滴APP活躍度正在下降,這一點在2019年下半年,便已被數據分析機構捕捉到。

據彭博社2019年12月4日報道,美國知名投行桑福德·伯恩斯坦(Sanford C.Bernstein)在其發佈的報告中援引中國調研機構TalkingData的數據稱,2019年第三季度相較2018年同期,中國網約車APP日活躍使用總量,下滑了6.3%;在過去12個月裡,佔國內網約車日活用戶總數93%的滴滴,其乘客端和司機端使用量分別下滑了5%和23%。

如果上述數據確鑿無誤而且代表著一種趨勢的話,那麼這對滴滴來說,必然不是個好消息,因為它還有諸多宏大構想需要實現,下滑是不可以的。

2020年3月24日,滴滴發出全員信,在宣佈滴滴原高級副總裁付軍華因個人原因離職消息的同時,一個有關滴滴未來3年的發展計劃公之於眾。

信中稱,新的3年,滴滴的目標是“0188”:做一家注重安全可持續發展的公司,每天服務超過1億單,國內全行業滲透率超過8%,全球服務用戶MAU超8億。

這是個什麼概念?其他暫且不談,單就單量而言,疫情出現前的滴滴,日均單量雖遙遙領先於同行,但國內國際加起來,仍不過3000萬單左右。

02

難題怎麼解?

有關滴滴上市的傳聞,在2018年上半年熱過一陣。

先是2018年4月24日,《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消息稱,滴滴正在與多家投行密切接洽IPO事宜,最快將在2018年下半年上市,具體地點則未予透露。

一個月後的5月23日,《香港經濟日報》跟進前述消息刊發報道稱,滴滴已在積極尋覓基礎投資者,已初步確定落戶香港,不排除對標小米,以同股不同權的方式上市,預計市值可達700億-800億美元,隨時超越全球另一網約車龍頭Uber的700億美元估值——2019年5月11日Uber已於紐交所流血上市,截至2020年3月27日,其最新市值已滑落至470億美元。

但滴滴上市,此後迄今再無下文。前述順風車事件造成的惡劣影響,被認為是進程終止的關鍵原因之一。而重啟進程需要在各方面做足準備,團隊“迴歸初心”還不夠,收拾人心、向大眾示好才是這當中至為重要的一環。

事實上滴滴已經在為之全力補救。比如2019年9月,滴滴與《吐槽大會》出品方笑果文化合作,精心策劃的一期名為《七嘴八舌吐滴滴》的節目即屬此列且收效不錯。全程參與、表達真誠而幽默的柳青,為滴滴贏得了不少好感。但不得不說,公司整體形象的扭轉,單靠一期節目遠遠不夠。

BAT加持,蘋果軟銀下重注,出行巨頭滴滴還缺什麼?


與百度在魏則西事件後千夫所指聲名狼藉相彷彿,滴滴順風車事出後負面評價洶湧,最終指向的也是公司文化,尤其它的價值觀——你這家公司,基因是不是有問題?

很多人已經發現,即便作為公司創始人及CEO,程維也一度覺得滴滴的文化說不清楚。

滴滴順風車此前曾推出過一系列被指曖昧的宣傳海報,而滴滴順風車事業部前總經理黃潔莉在事件前後的頗多說法、做法,常被拿來作為“滴滴的文化出了大問題”的證據。

這當中引發最激烈批評的是黃潔莉在2015年接受網易科技採訪時的如下一段表述:“滴滴順風車讓私家車成為一個半公開、半私密的社交空間,這是一個非常有未來感、非常sexy的場景,我們從一開始就想得非常清楚,一定要往這個方向打。”

更為費解的是,黃此前不但鼓勵乘客與司機“社交”,且在2018年5月河南鄭州李某遇害、滴滴順風車將乘客信息調整為“默認隱藏”後,在她管理期間,不知何人受到了何等授意,又將其悄悄改回了“默認公開”。據稱乘客信息公開對順風車的成單率有幫助。沒多久,浙江溫州樂清女孩趙某遇害。

巨大壓力下,2018年8月29日,滴滴以程維、柳青名義,發出致歉信稱,“對不起,我們辜負了大家”,“經歷的悲劇讓我們意識到自己是缺乏敬畏之心的”,“歸根結底是我們的勝利心蓋過了初心”,未來的滴滴將“不再以規模和增長作為公司發展的衡量標尺,而是以安全作為核心的考核指標,組織和資源全力向安全和客服體系傾斜”。

如果你願意,今天打開滴滴官網,你能看到,滴滴已將其公司文化和價值觀不僅做了精細梳理,而且專闢了位置清晰展示,並細分了條目予以解讀。

依據該展示資料,滴滴價值觀包括6個方面:創造用戶價值、數據驅動、合作共贏、正直、成長、多元。

以第一條,即“創造用戶價值”為例,它的細分條目是:1、為用戶創造價值是滴滴存在的理由;2、持續創新,不進則退;3、安全第一、體驗第二、效率第三。

BAT加持,蘋果軟銀下重注,出行巨頭滴滴還缺什麼?


同時得以清晰化的還有滴滴的願景:引領汽車和交通行業變革的世界級科技公司。

2018年4月,滴滴聯合北汽、長安、奇瑞、比亞迪、吉利、華泰、江淮、車和家、寧德時代、博世、四維圖新等31家汽車產業鏈企業——涉及汽車製造、零配件、新能源、車聯網、數字地圖等多個領域,共同發起成立了一個名為“洪流聯盟”的汽車運營商平臺。

據稱,洪流聯盟的核心價值理念是開放和賦能,除了將流量、大數據、產品運營能力、渠道網絡等資源向聯盟夥伴開放之外,滴滴另提出了分時租賃、汽車後市場等面向未來出行用戶和車主需求的合作解決方案。

在當天的演講中,程維說,未來10年,滴滴將要在全球範圍內服務20億用戶 ,滿足用戶50%的出行需求,推廣1000萬輛共享新能源汽車;在此期間,滴滴有三大願景:一是希望走出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臺;二是希望能夠共建汽車運營商平臺;三是希望成為全球智能交通技術的引領者。

業內人熟知,2019年8月,滴滴已將旗下自動駕駛部門升級為獨立公司,滴滴CTO張博兼任該自動駕駛公司CEO,原順為基金執行董事孟醒出任COO。

2020年3月23日,美國科技新媒體Information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多次重磅加持滴滴的軟銀孫正義,即將敲定領投對滴滴自動駕駛公司3億美元的融資。

這是疫情期間墜入谷底的滴滴,近日迎來的一個極為難得的好消息。

資本、技術、先發優勢、戰略資源、全球視野,這些滴滴都不缺;虧損說到底也無需多慮,因為它是個剛需;而且疫情終將過去,受影響的規劃無非做個延後或調整;現在看,擺在滴滴面前的真問題,似乎只有一個:它能不能讓中國人民放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