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的歐洲統治者,為什麼允許村莊一步步變成“國中之國”?

相信一提到古代的農村大家首先想到的應該是中國而不是歐洲,在我們看來古代的歐洲高度城鎮化,即使有村莊那也是貴族的私人莊園。

但實際上在中世紀的歐洲,村莊並不少見。雖然這些村莊的佔地面積都不大,但是在村莊之中教堂、馬場、市集應有盡有,可謂是“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而且,更神奇的是,在中世紀這些小村莊有許多竟然擁有自治權,成為“國中之國”。

中世紀的歐洲統治者,為什麼允許村莊一步步變成“國中之國”?

它們可以制訂自己的法律 ——村規;有自己的權力機構——莊園法庭和村民會議;有自己選舉出來的管理人員;有些村莊甚至還有自己的軍隊。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如此廣泛的自治權,值得我們一探究竟。

一、在歐洲統治者看來村莊根本不值得治理,這才有了村莊自制

在世界歷史之中,歐洲的中世紀早期一度被認為是最黑暗的一段時期。這一時期,強盜橫行,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同樣在這一時期,黑死病席捲歐洲大地,成千上萬的人受感染而死,破壞力不亞於現在的新冠肺炎。

而且,宗教信仰的不同,讓歐洲各國相互攻伐,十字軍東征更是讓無數人背井離鄉。在這樣一個黑暗的時代,躲避災禍的人們為了尋求自保,自發的形成了一個又一個群眾聚集區。這些聚集區不受政府管制,不受國家調控。經過多年演變之後,人們一般將有100個農戶和一座教堂的群眾聚集區域稱為村莊。

中世紀的早期,在歐洲這塊土地上,零零散散的分佈著許多小村莊,如果在中國,這些村莊每年能給國家提供的賦稅就是一筆不小的財富。但是歐洲各國與中國的基本國情有著巨大的差異,在那裡,這些小村子提供的錢財根本不入歐洲統治者的法眼,他們的眼中只有羅馬、巴黎這些大型城市。

中世紀的歐洲統治者,為什麼允許村莊一步步變成“國中之國”?

在他們看來,即使這些村莊再富裕,所蘊含的能量與城鎮相比也只是細枝末節而已。於是乎,這些村莊理所當然的被歐洲的統治者拋棄了:在各國的行政規劃之中,直接將村莊排除在了行政單位之外,最低的行政單位是鄉鎮。這要是被中國皇帝看到了,估計是要罵一句敗家吧。

雖然沒有將鄉村劃入行政單位,但是國家也並不是沒有采取任何措施。據史料考證,英、法等多個國家將村莊的定義變成了類似於現代公司法人,賦予它極大的自治權。這種制度是一種極度不作為的行為,面對這種情況村莊只能自尋出路。

為了維護村民的權利,一個個小村莊開始聯合起來形成了“村莊共同體”。這一機構負責管理對國王和領主必須履行的義務,以及協調村莊內部的生產和生活。也正是“村莊共同體”的出現,才讓中世紀歐洲的村莊徹底走向自制的道路。

中世紀歐洲的村莊自治,並不是今天的我們我們所理解的類似於我國新疆西藏等少數民族自治區的自治,這種自治,讓村莊在法律、政權、信仰、甚至軍事等多個方面都有著獨立處理能力。

而且,在多年的發展之中,許多村莊內都有一個完整的經濟體系,在衣、食、住、行等多個角度都可以實現自給自足,讓村莊變成了一座森嚴的堡壘。律法、軍事、經濟等多個層面的成熟,讓村莊擁有了一個國家政府所擁有的一切,肅然成為了國中之國。

中世紀的歐洲統治者,為什麼允許村莊一步步變成“國中之國”?

看到這裡相信很多人都覺得歐洲各國的統治者是在玩火,居然會允許數量如此之巨的“國家”存在在自己的領土上,如果他們造反,豈不是會讓社會陷入一次更大的動盪。可是歐洲的統治者們真的沒有考慮到嗎?

二、黑死病的 橫行,才讓國家根本用不擔心村莊造反

雖然各個村莊內機制完善、體系成熟具備造反的一切先決條件,如果是放在國內必然是一場滔天之亂,但我們不要忘了這些村莊是在歐洲的中世紀。

雖然國家給予了村莊極大的自治權,但中世紀的歐洲各國歸根結底還是處於奴隸社會之中,村莊至少在名義上還需要受各地貴族的管理。

我們可以這樣認為,一旦各地村莊出現反動勢力,國家的統治者甚至不用費一兵一卒便可以將村莊輕易搗毀,他只需一紙詔令,讓當地貴族鎮壓即可。所以說,歐洲統治者敢於將權力下放,來源於對自己強大實力的確信。

中世紀的歐洲統治者,為什麼允許村莊一步步變成“國中之國”?

而且,在當時的歐洲還有一個令人聞風喪膽的對象,那就是我們前文提到的黑死病。如果說強大的實力是各國統治者敢給予鄉村極大自治權的內部條件,那麼黑死病就是鄉村自治的外部條件。

在14世紀中葉,黑死病席捲整個歐洲,這種烈性傳染病通過老鼠身上的跳蚤進行傳播,造成了2500萬人口喪失生命,達全歐洲人口的1/3。面對如此浩劫,即使村莊的體系、制度完善成熟,也根本不可能做好疫情的防治,他們只能夠依靠

國家的援助,盡最大努力阻止疫情擴散。在這種狀況下,如果村莊想要脫離國家,恐怕轉瞬之間就會被黑死病吃的連渣子都不剩吧。

三、村莊自治,讓歐洲的經濟文化飛速發展

事實證明,各國統治的眼光是正確的。在中世紀歐洲,發生叛亂的村莊屈指可數,而且,因為村莊自治,讓小農經濟在歐洲崛起。

它的到來為歐洲的經濟市場注入了一支強心劑,支撐著歐洲經濟走過了歷史上最黑暗的一段時期,讓歐洲經濟一步步邁向光明。同時,村莊自治直接讓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掛鉤,大大提高了普通民眾的勞動積極性,讓歐洲的基礎建設日趨完善,為第1次工業革命的到來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中世紀的歐洲統治者,為什麼允許村莊一步步變成“國中之國”?

村莊自治帶來的經濟繁榮讓歐洲文學在中世紀迎來了一次大爆發,在這一時期以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為主體騎士文學在歐洲大地廣為流傳,創造了《亞歷山大傳奇》、《特洛伊傳奇》等一大批優秀的文學作品。這些優秀的文學作品影響著當時的歐洲民眾,讓當時的社會風氣一掃往日黑暗、腐朽的社會風氣,唯美、高雅開始在歐洲大地上廣為流傳。

而且,村莊自治讓許多流民得以安定的生活,不需要再顛沛流離,這就讓黑死病的傳播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為當時疫情的防控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間接地拯救了無數歐洲人的生命,為歐洲發展儲備了大量的後備力量,給資本主義降臨歐洲提供了很好的先決條件。

四、伴隨著中世紀的終結,村莊自治也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村莊自治固然是好事,但它激化了普通民眾和貴族階級的矛盾也是不爭的事實。對於平民階級飽受壓迫,多年來積壓的憤怒早就已經處在爆發的邊緣,經過鄉村自治的再一次計劃,讓這顆炸彈終於爆炸了。這個炸彈炸燬了東羅馬帝國,讓歐洲陷入一片戰火。但是,這場戰火卻讓歐洲浴火重生,不僅驅散了黑暗的中世紀,還迎來了新世界的曙光。

中世紀的歐洲統治者,為什麼允許村莊一步步變成“國中之國”?

中世紀的結束,讓領主貴族消亡,封建莊園瓦解,作為驅散中世紀永夜的主要功臣,鄉村自治自然應該在這之後大放異彩。但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在這之後,鄉村自治也逐漸淡出了人們的眼線。

這看似偶然的背後,實則是歷史的必然。如果我們細細品味村莊自治形成的歷史條件的話,不難發現,它的產生是由多個偶然造成的。疫情肆虐、制度森嚴、國力強盛等多個因素放在一起,才讓國家的統治者敢於將權力下放。

但是,疫情總有結束的時候,國家也會有衰弱的那一天,伴隨著中世紀的終結,鄉村自治已經不適合新時代的政治體系了。在中世紀滅亡之後,鄉村自治制度更像是一個垂暮的老者,而那個炸彈所引發的戰火更像是它為自己燃放的送行煙火,心中的不甘在天空中綻放。

中世紀的歐洲統治者,為什麼允許村莊一步步變成“國中之國”?

誕生於疫情之中的鄉村自治,雖然只是統治者的一個無心之舉,但無巧不成書,正是這個無心之舉驅散了中世紀永夜,讓歐洲社會迎來了曙光。而且,在它的推動下,歐洲的經濟迅速發展,國民生產水平大幅度提高。

同時,鄉村自治在疫情所起到的防治作用也令人驚訝,值得今天的我們去學習借鑑。即今天的我們如果沒有以上帝視角去俯瞰這段歷史,恐怕也不會我不相信中世紀歐洲並不起眼的鄉村蘊含著如此巨大的力量。

這段歷史告誡我們小小鄉村也有巨大力量,對於國家來說,必須要多層次多角度全面發展,才能迎來新時代的曙光。透過這段歷史,我們依然可以看見中世紀的黑暗,以及黑暗中的一抹陽光。

參考文獻:《歐洲中世紀史》、《英國莊園生活》、《中世紀勞動史》、《紋章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