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幕後:李雪健拒演,王思懿一進組嚇懵,趕緊讓媽媽來陪演

1996年,央視開始籌備拍攝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

作為最後一部被影視化的四大名著,電視劇版《水滸傳》的質量,可以說是決定著四大名著影視化系列的最終口碑

導演張紹林臨危受命,扛下了《水滸傳》影視化的重任

接下這個任務之後,張紹林導演愁眉不展,他們學術圈那時候有個說法,改編名著等同於挖人祖墳

就直接準備捱罵吧

思來想去,張紹林定下了《水滸傳》劇組的拍攝標準——一切為了“不捱罵”

《水滸》幕後:李雪健拒演,王思懿一進組嚇懵,趕緊讓媽媽來陪演


《水滸傳》從最初的劇本改編開始就困難重重

到底是拍80回的,100回的,還是120回的,成了當時幕後導演和編劇主演探討的問題

其實歸根結底就是拍不拍“招安”的戲份

最後還是張紹林導演力排眾議,頂著壓力執意要拍“招安”,他認為《水滸傳》作為名著,描寫的是中著名的群眾起義,是有歷史色彩和現實意義的,“招安”必須得拍

為了能讓兩位編輯不受外界打擾,專心致志的改好劇本

《水滸傳》劇組直接把兩外編劇“軟禁”在了四五月份的秦皇島,直到劇本寫好了,才把人接出來

《水滸》幕後:李雪健拒演,王思懿一進組嚇懵,趕緊讓媽媽來陪演


不過98央視版《水滸傳》播出的時候,到了後期還是因為“招安”的戲份被部分觀眾給罵了

有位湖南的觀眾看到“招安”戲份之後氣的怒砸電視

央視看到新聞報道之後,立馬買了一臺嶄新的電視給這戶觀眾送去了

砸的是一臺20寸的,央視給賠了一臺29寸的

《水滸》幕後:李雪健拒演,王思懿一進組嚇懵,趕緊讓媽媽來陪演


接下來就是選角

《水滸傳》的選角進展非常困難,工程量浩大,光是梁山上有名有姓的好漢就有108將,各個不能馬虎

這還不包括書中提到的家眷僕人,管理差役

這有名有姓的108將裡,又有一位最難選——行者武松

當年金聖嘆評水滸,提到武松的時候只說了一句話,武松,天人也!

這“天人”是什麼樣兒,可讓導演張紹林犯了難,那段時間,他翻閱了當時內地所有當紅的明星大腕兒的資料,沒有一個符合他心中武松的標準

與此同時,《水滸傳》的副導演們也在天南地北的找演員,沒有一個人能找到適合武松的演員

就在這時候,張紹林導演無意間看到了一部電視劇,農村題材,叫《太眼淚》,裡面飾演“心眼”一角的男演員,頗有點兒武松的意思

《水滸》幕後:李雪健拒演,王思懿一進組嚇懵,趕緊讓媽媽來陪演


張紹林趕緊讓人聯繫到了“心眼”的扮演者丁海峰

事實上,那時候丁海峰覺得自己前途渺茫,已經準備轉行了

93年拍完《太眼淚》之後,這個劇組又找了他兩回,都被他拒絕了,這種小地方拍攝的非專業的農村戲讓他看不到出路

接到《水滸傳》劇組電話的時候,他整個人都懵了,覺得太不現實了

想來想去,決定再試一回,行就行,不行就轉行

《水滸》幕後:李雪健拒演,王思懿一進組嚇懵,趕緊讓媽媽來陪演


到了劇組之後扮上之後,丁海峰被工作人員帶去了當時《水滸傳》劇組包下的環海賓館後院

丁海峰一進去就懵了,他頭一回知道劇組原來有這麼多人,跟他之前在老家拍的農村戲完全不一樣

那時候丁海峰真正意識到,在《水滸傳》劇組,自己就是個徹頭徹尾的“門外漢”

幾乎沒有表演經驗,完全不會功夫,甚至連正規的劇組都沒有見過

恍恍惚惚的試完鏡之後,丁海峰發現劇組上上下下的人都在用懷疑的眼光打量他,他心裡一下子就沒底了

導演看了他一眼,沒讓他走,也沒說定下他了,只是讓人給丁海峰安排了一間房間,讓他先跟著劇組訓練

《水滸》幕後:李雪健拒演,王思懿一進組嚇懵,趕緊讓媽媽來陪演

丁海峰武松定妝照

98版《水滸傳》前期演員訓練和後期演員拍攝環境都非常的艱苦

當時飾演李逵的趙小銳跟製片人任大惠開玩笑說,《水滸傳》劇組裡的人“遠看像逃難的,近看像要飯的,仔細一看,哎嘿,拍《水滸傳》的!

《水滸》幕後:李雪健拒演,王思懿一進組嚇懵,趕緊讓媽媽來陪演


毫無武術功底的丁海峰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每天拼死拼活的在劇組訓練,練動作,練塊頭,練肌肉

每天累的半死,但還是等不來導演的一句“就是你了”

不光如此,他在後院訓練的時候,還經常看到扮成武松的人來試鏡,這更讓他有了焦慮感和緊迫感

大半夜的也不敢睡覺,偷偷跑到樓下去找個沒人的地兒練著,跟他睡一個屋子的是飾演魯智深的臧金生,半夜一睜眼看見他不見了,心裡一揪,還以為他在重壓之下想不開做傻事了

最後還是丁海峰先坐不住了,衝去張紹林導演面前要一個痛快

張紹林導演這時候才肯點頭,武松,就是你了!

《水滸》幕後:李雪健拒演,王思懿一進組嚇懵,趕緊讓媽媽來陪演


“武松打虎”這場戲,是《水滸傳》裡十分重要的篇章,更是武松個人戲份的戲眼

為了拍好這場戲,導演張紹林和《水滸傳》後期愁的頭都要禿了

最開始出於安全考慮,後期道具組做了幾隻假老虎,不動的時候看著是真像,但一動就能看出破綻,太假

就在這時候,製片主任孟繁耀在報紙上看到淮安有一個馴獸團,還特地註明了馴獸團裡有六隻老虎表演

孟繁耀連夜開車去了淮安,正常表演看完後,覺得這個老虎在訓話下已經比較溫順了,可以用

頭一回“武松打虎”的戲份,就是用淮安馴獸團的這幾隻老虎拍攝的

《水滸》幕後:李雪健拒演,王思懿一進組嚇懵,趕緊讓媽媽來陪演

《水滸傳》劇組當時沒用的道具老虎

這一版拍完之後帶回北京剪片的時候,張紹林邊看邊搖頭

覺得武松的拳頭太軟了,效果不好,不能用

最後大家在電視上看到的那版“武松打虎”,是後來重新拍的

這次用的老虎可不是馴獸團裡馴化好的老虎,而是動物園裡供老百姓拍照觀賞的那些

一共用了兩隻,一隻是東北虎,一隻是孟加拉虎

在拍攝過程中,丁海峰還被老虎摟著脖子撲倒過

《水滸》幕後:李雪健拒演,王思懿一進組嚇懵,趕緊讓媽媽來陪演

“武松打虎”拍攝花絮

但當時的丁海峰根本沒想過和真老虎拍戲這件事兒有多危險,那時候劇組的演員一根筋的就想著怎麼把的這出戏拍好

讓他和真老虎拍,他就和真老虎拍了

全劇組最害怕的是製片主任孟繁耀,老虎是他找來的,一方面他擔心丁海峰被老虎襲擊

另一方面他又擔心老虎受傷,畢竟老虎非常的貴

20年後《水滸傳》劇組重聚的時候孟繁耀回憶起這段戲的拍攝過程,後怕的表示當時劇組完全不懂,連保險意識都沒有,“武松打虎”,“李逵救母”兩場戲用的都是真老虎,都沒上過保險

旁邊丁海峰一臉震驚,“??沒上啊?!!

——之前一直騙他上保險了,他在以往的採訪中也都說上了,18年他本人才第一次知道當年沒上保險

《水滸》幕後:李雪健拒演,王思懿一進組嚇懵,趕緊讓媽媽來陪演


“宋江”這個角色是全劇唯一一個導演心中有預想演員的角色

當時想的就是找李雪健,別人誰都不行

但李雪健最初接到《水滸傳》劇組邀約的時候,一聽是演“宋江”就拒絕了

在他心裡宋江是個“投降派”,他是一萬分的不想演

後來劇組多次和李雪健溝通,李雪健看了劇本之後也意識到,這是體現了我們民族一個發展進程的作品

不管他是英雄還是狗熊,民族幾千年就是這麼走下來的

李雪健這才同意進組,成了“宋江”的扮演者

《水滸》幕後:李雪健拒演,王思懿一進組嚇懵,趕緊讓媽媽來陪演


後來《水滸傳》播出之後,李雪健還遇上了另外一件糟心事

——老家的鄉親們看了“招安”的戲份,心裡氣的不行,把錯都歸在了宋江的頭上

老鄉們不許李雪健回老家,還放話“你回來揍死你

李雪健還調侃,現在好了,現在(大家)歡迎我回去

《水滸》幕後:李雪健拒演,王思懿一進組嚇懵,趕緊讓媽媽來陪演


飾演“潘金蓮”的女演員當時也是萬眾矚目

可王思懿當年剛剛住進《水滸傳》演員宿舍的時候可真的是嚇壞了,本來劇組裡女性就少

一進走廊好幾個大小夥子光著膀子,扎著馬步在那兒舉啞鈴

有一回王思懿晚上回來,一進門看到丁海峰光著膀子躺在廳裡,看那架勢是喝了點兒酒了

一見王思懿進來了,丁海峰斜著眼睛,半眯著眼問“你去哪兒了?”

嚇得王思懿恨不得貼著牆走,一路小跑回到了自己的房間

《水滸》幕後:李雪健拒演,王思懿一進組嚇懵,趕緊讓媽媽來陪演


後來王思懿的媽媽就一直在劇組陪著她了,一方面是劇組男性實在太多了,當父母的可能確實是不放心

另一方面也是讓王思懿有個伴兒,不至於太想家

但到了後期王思懿還是非常大方的,有一回大家辦聚會要跳舞,但沒有女孩兒,大家就起鬨問誰敢去請“臺灣妞”

沒想到這一叫,王思懿還真就來了,半點兒不扭捏

別人進組訓練是時刻和啞鈴在一起,王思懿是每天早晨手拉手的和扮演武大郎的宋文華老師一起去後廚學做蒸饅頭

直到現在王思懿和宋文華的關係還是很好,宋文華家裡最顯眼的地方還擺著當年拍《水滸傳》和王思懿的劇照

《水滸》幕後:李雪健拒演,王思懿一進組嚇懵,趕緊讓媽媽來陪演


劇中忠厚老實,毫無還手之力的“武大郎”,其實劇外是《水滸傳》劇組功夫最好的

從小習武,到現在外孫女都有了,依然每天堅持練武

大大小小拿過不少武術冠軍

他本來是想演矮腳虎王英的,但是導演覺得他笑起來憨憨厚厚的,看著很親切,就讓他演武大郎了

《水滸》幕後:李雪健拒演,王思懿一進組嚇懵,趕緊讓媽媽來陪演


飾演“王婆”一角的李明啟老師,前前後後試了三次妝

妝發一次比一次簡單,一次比一次樸素,這可讓她犯愁了

這麼樸素簡單的扮相,怎麼演出王婆的惡呢?

還是副導演康洪雷(《士兵突擊》導演)點撥了“越是看著像好人的,越是做壞事”

《水滸》幕後:李雪健拒演,王思懿一進組嚇懵,趕緊讓媽媽來陪演


另外,出演過《水滸傳》“李師師”一角之後,演員何晴正式集齊了“四大名著”

也成為了唯一一個演變了四大名著的女演員

《水滸》幕後:李雪健拒演,王思懿一進組嚇懵,趕緊讓媽媽來陪演


最後再說說《水滸傳》的經典配樂《好漢歌》

《好漢歌》最初是作為插曲被創作的,是想用做語聚義堂108梁山好漢排名的那場戲的背景音樂

後來得到通知說又改成片尾曲了,原來的片尾曲《天時地利人和》用作這個場景的背景音樂

改成片尾曲就有點兒麻煩了,詞作者易茗人為原詞裡的“哥哥說聲走,上山找朋友,生死之交一碗酒”就有點兒江湖氣太重了,得改改,錄音之前臨時改成了“大河向東流,天上的星星參北斗

《水滸》幕後:李雪健拒演,王思懿一進組嚇懵,趕緊讓媽媽來陪演


最開始唱這首歌的歌手也不是劉歡,是一位叫形林的歌手,山東人

但錄完之後曲作者趙季平覺得有點兒過了

當時劉歡在錄另一首插曲,他就讓劉歡把《好漢歌》也錄了,錄了一遍之後,趙季平還是不滿意

就又問劉歡,能不能再改改,讓曲子唱出來有點兒流行和戲曲結合的意思?

劉歡想了想,然後說“我試試”,就又轉身進棚了

就這一遍,風靡全國的《好漢歌》,有了

《水滸》幕後:李雪健拒演,王思懿一進組嚇懵,趕緊讓媽媽來陪演


作為優秀的古典名著,《水滸傳》這個IP不止一次的被搬到熒幕上

98央視版《水滸傳》,是大家記憶中的那一版嗎?

20幾年過去了,大家還記得當年初次看這部劇時候的心情和感受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