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碧城:人生如有選擇,誰願幼年救母風流京津,孤獨終老

對今日中國人而言,自由戀愛已成主流,丁克家庭也屢見不鮮.

在自由和丁克間,還有個小眾團隊那就是獨身主義。

獨身,顧名思義就是不需要勞什子婚姻,一人痛過過,高興活。

無論何種行為都算人性自由,只不過相對戀愛組家或丁克而言,獨身主義今日依然是少數中的少數。

如此主義基本不為社會所認同,大多數長輩面對堅持獨身主義的晚輩估計都會想。

娃啊,別倔了,你一個人未來日子咋過?三病兩痛都沒人照應,老了連孝敬的人都沒,想想就覺得悲涼、可怕。確實,獨身主義讓無數習慣了傳統的人都感到後怕。

呂碧城:人生如有選擇,誰願幼年救母風流京津,孤獨終老

(獨身主義也是修行)

今日中國不就如此嗎?看上去的獨身主義者,很多都有被迫成分在內。

大齡女,為了理想不願講究,最後堅守獨身。

大齡男,一家窮人醜,別人看不上,被迫獨身。

想想人口比,按理說只要女的願意,男多女少時節,貌似不會有找不到人的困惑。也因此,今日是老光棍更多,至於女性朋友,如非挑三揀四,一般都有歸宿。

那麼中國獨身主義之風,源頭從何而來?

近百年前的1933年,上海《申報》曾刊登一篇專稿,有個民國女子如此說道。

“猶記當年讀書時,我們這群十四五的小女孩,都充滿幻想,大家都喜歡談獨身主義,也提倡獨身。周圍朋友,如認同我們主張,就是朋友,如不認同,我們將對他投之鄙夷目光。

如此風氣能在民國風行一時必有先行者,因為哪個時代,女性往往身不由己。

所謂未嫁隨父母,出嫁隨夫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是女性一生寫照,能在男權盛行時,走出女權甚至獨身之路的人,應算時代先行者。

呂碧城:人生如有選擇,誰願幼年救母風流京津,孤獨終老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中國先行者為誰?書香門弟出生的呂碧城當第一人。

談及呂碧城,熟悉民國的應是耳熟能詳。

此女光緒九年(1883年)生人,安徽旌德縣人,父呂鳳岐官宦出生,曾任山西學政。

由學政可知必是教育系統官員,事實也確實如此,家中藏書三萬的呂家,屬書香門第。從小在這樣的家庭長大,估計小時候啟蒙書籍,應是如《女戒》一樣的教科書。

如果不是童年變故,傳奇也許就是民國路人,賢妻良母。

這變故因家道中落而起!

話說小呂丫頭9歲那年和大多數女孩一樣,有了娃娃親,父親將它和一汪姓鄉紳之後接了娃娃親。對於懵懵懂懂的幼女而言,這一切她即便知情,也是不知意的。

定親後僅四年,父親因病去世,在哪個多子多福的時代,呂家不算幸福,原因很簡單家中僅有四女,而無一個男丁。

呂碧城:人生如有選擇,誰願幼年救母風流京津,孤獨終老

(吃絕戶由來已久)

舊中國有個陋習叫“吃絕戶”。

啥意思咧?

就是家中如果男主人去世,要是有兒子,這家產還是能繼承的,要是僅有女兒,那麼一群相親族人,就會如餓狼一樣湧上來。

在族長甚至親人主導下,將這戶人家一切財產侵吞。這股陋習,今日不少邊遠地區依然有,更何況當時。

敗落的呂家,橫生變故,就連呂碧城母親,都被迫害,他們匯同匪類強行幽禁呂媽媽,為了奪財可謂不折手段。

年僅13歲的呂碧城面對如此境況,惶恐過後,卻很有擔當。

操起筆墨,給父親古交好友還有學生求助。隨消息傳播,無數人都知道了呂家被吃絕戶,被欺事情。原本就是官宦子弟,加上故友學生影響,主管官員不敢怠慢,隨即行動起來。被囚困多時的母親脫險,呂家產業得保。

13歲的小丫頭,挽救了孤兒寡母命運,可被挽救的命運,卻讓定娃娃親的汪家膽寒。

如此小的丫頭,就有能力呼朋喚友救母救家,也太有主意了,太有主見了。

如此做派必定不是賢妻良母,真要成了兒媳婦肯定不好管教。

最後汪家提出退婚,一段還沒成的姻緣,煙消雲散。

呂碧城:人生如有選擇,誰願幼年救母風流京津,孤獨終老

(婚姻也沒了)

在當時的社會氛圍下,女子未出閣就遭退婚,可謂奇恥大辱。

一時間流言蜚語滿地走,到處都有人對呂碧城指指點點。

這段痛苦經歷,給呂碧城幼小心靈帶來刻骨傷痛,也是他後續獨身主義的由來之一。

生活還要繼續,日子不能停滯。經歷喪夫、退婚雙重打擊的呂母,帶著四個未成年的女兒,投奔了弟弟嚴鳳笙,開始了一段寄人籬下的生活。

隨著年歲漸長,呂碧城越來越有獨立精神和自我認知。

二十歲時,她對舅父說,希望能去天津,因為哪裡有戊戌變法後設置的女學院,守舊的舅父嚴詞拒絕了她的期許。

在想去和阻止之間。

呂碧城二話不說,次日就離家出走,踏上去往天津火車,由此開始了傳奇的一生。

到天津後,也算天不絕人之路,困頓時節!

呂碧城認識了《大公報》總編英斂之,少小書香門第洗禮,讓英斂之對呂碧城印象深刻,為了不讓人才埋沒,英斂之邀請呂碧城做了《大公報》見習編輯。呂碧城學雖然沒上成,可卻有了工作,也算有了安身立命資本,進而走上獨立自主的人生路。

呂碧城:人生如有選擇,誰願幼年救母風流京津,孤獨終老

開始見習編輯工作後的呂碧城,走上了另一種人生。

從此以後,京津地區名流聚會上,多了一道靚麗的身影。

性格豪放的呂碧城,言談舉止間既有東方的婉約,能詩會頌,又有歐美的風情,還獨愛女權論調,在哪個思潮衝擊中國的時代,成了一群文人中的焦點。如此中西合璧,貌美膚白的人設,讓其大受文人關愛,呂碧城因此結交到了一群聲名顯赫的好友。

老的如:嚴復,張謇,唐紹儀之流,對其呵護有加。

少的如:李經義(李鴻章子)、袁克文之流也對其欽慕有加。

呵護欽慕,如此老少皆宜下,呂碧城成了眾星捧月的明星,也成了新女性代名詞。

按理說如此人氣,如果呂碧城有心要擇一乘龍快婿,當算輕而易舉之事。可是她偏不如此,和友人也從不談風花雪月愛情故事,而是致力與女權主義,倡導女性解放,將壓抑在內心中,對於傳統守舊的厭惡,發誓用行動去破碎。

興辦女學成了他的終極目標。

在她不斷鼓譟倡導下,公元1904年11月17日,北洋女子公學成立,呂碧城也在23歲年紀,成了女校首任校長。

看今日大學,校長都是老頭老太身影,呂碧城如此成就,應算曠古爍今啊。

呂碧城:人生如有選擇,誰願幼年救母風流京津,孤獨終老

(23歲的校長)

隨後歲月,呂碧城依舊傳奇。

為政:出任過袁世凱機要秘書。

為商:和外商合辦貿易公司,短短三年就成富甲一方女強人。

有錢、有才、有貌、有權、有地位,如此五有女性,當讓今日不少吃瓜女性驚羨。

可這呂碧城卻依然堅持不結婚,堅守獨身主義。

袁世凱去世後,為繼續深造,1918年,呂碧城去往美國就讀哥倫比亞大學文學、美術專業,四年後歸國,又不甘寂寞,再次遊歷歐美,七年後才回到祖國。

呂碧城:人生如有選擇,誰願幼年救母風流京津,孤獨終老

(留學歲月)

最後看破紅塵的她與1930年選擇皈依三寶,成了一名居士,法名曼智、

這算用行動,堅定了獨身到底的決心。

最後她的結局,也讓人感嘆。

1939年二戰爆發後,旅居歐洲的呂碧城從瑞士返回香港,四年後的1943年1月底,在香港九龍居所黯然辭世,享年61歲,身邊夫無兒又無女。

死後骨灰撒落南中國海!

一代獨生主義者,風華正茂時五有女性,卻一生選擇不屈從不將就,堅持理想,最後也在孤寂中為理想殉道。

如果人生有另一種選擇,你們願做哪種人?

是相夫教子母慈子孝,還是堅守理想為之殉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