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被罵"投毒",滯留在外沒工作沒收入,中國人在美國的真實生活境遇


萬萬沒想到,早在去年十二月就來美國探親的我,如今成了滯留在海外的中國人之一。


美國西部時間3月27日一早,多位親友轉給我中國民航局發佈的《關於疫情防控期間繼續調減國際客運航班量的通知》。通知上說,國內每家航空公司經營至任一國家的航線只能保留1條,且每條航線每週運營班次不得超過1班。這一嚴格的限制運營政策將從3月29日起執行。而我和家人的回國機票,在經歷了3月初的取消和3月中旬的改簽後,最終定在了5月初。這一新政的出臺,大概率意味著我和家人將繼續滯留美國,歸國之路充滿未知。


這樣的打擊在過去兩週不斷升級。隨著歐美疫情的急劇惡化和國內疫情形勢轉變為"內防擴散、外防輸入"後,每個在海外的中國人恐怕都過上了"提心吊膽"的生活。每天一起床,手機上總有若干條未讀信息,多半是朋友們發來的關於國內控制疫情的新政。從"境外人員抵京需集中隔離",到"目的地為北京的國際航班第一入境點調整",再到最新的"調減國際客運航班量通知",歸國的大門似乎正逐步關閉。


疫情之下國內政策的變化,不僅讓我這樣需要回國工作的中國籍人員備感焦慮,也影響著在海外謀生的諸多華人。


受疫情影響的華人們 籍貫武漢的在美國同樣受歧視


我居住的地方位於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縣核桃市(Walnut),這裡是當地知名的亞裔聚集區。


和我住在同一社區的華人老闆王強(化名)來自北京,在當地經營一家小型旅遊公司,客戶主要來自東南亞和東歐。中國國內疫情最嚴重的時候,他還笑稱自己公司的生意並未受到太大影響,因為還有很多俄羅斯的遊客仍然會組團來美國玩。但隨著疫情的蔓延,以及美國加大入境限制,他的訂單也逐步減少。而當3月19日加州州長紐瑟姆宣佈全州封城令之後,公司的業務徹底"涼涼"了。王強說,他和妻子考慮過回北京"躲"一陣子,但民航總局的新政一出,他們只得留守在空空如也的辦公室。


回國被罵


受影響的還有來自中國臺灣地區的保險經紀人Vincent。他的絕大多數客戶來自中國大陸的一線城市,而他近兩年向中國客戶出售最多的保險產品是一款美國知名連鎖醫療機構的醫療保險。這個包含生育險種的保險產品一經推出便深受歡迎,許多計劃赴美生子的孕婦成為他新的目標客戶。


在特朗普政府開始打擊赴美生子產業的背景下,今年來Vincent的客戶數量驟減。而隨著疫情的發酵,美國政府宣佈從美國東部時間2月2日下午5時開始,過去14天內曾到訪過中國的外國人將被暫時禁止入境。Vincent的許多客戶不得不先去第三國逗留14天再入境美國,其中大多數人會選擇繞道加拿大。但隨著本土疫情的不斷惡化,美國先在3月12日限制歐洲人入境,又在3月19日關閉了美加邊境。這些措施幾乎堵死了這些客戶入境美國的通道。


Vincent告訴我,未來他可能會把業務重心轉向其他保險產品,而因為疫情失去的中國客戶短期內將很難恢復。


在附近一所醫院工作的產科醫生Kita也說,因為自己會講普通話,過去一兩年很多來自中國大陸的產婦都指定她當主刀醫生。但受到疫情的影響,她的大陸客戶在近一個月內急劇減少。最近也波及到了臺灣產婦,因為臺灣當局在3月19日出臺了嚴苛的政策限制外國人入境,導致很多產婦無法帶娃回家,只能等疫情好轉。


在這條產業鏈上受影響的人不在少數。住在我家樓下的李女士在附近經營一家月子中心,最近同樣面臨兩難,一方面很多出不了國的客戶取消了訂單,另一方面她也不太敢接待國內來的新客戶。"之前有先來的人怕不安全,讓新來的人去別的地方隔離,結果產生了口角。所以我乾脆暫時不接單了。"


來自武漢的一位月嫂同樣經歷著最為艱難的時段。在美國疫情不算嚴重的時候,她因為武漢人的身份備受客戶"嫌棄",以至於不得不謊稱自己只是籍貫是武漢,但很早就嫁去了江西。再後來,華盛頓州出現首個感染案例後,她又因安全問題取消了西雅圖的訂單。隨著入境美國的大陸客戶越來越少,作為生子產業鏈中心的洛杉磯備受衝擊。


回國被罵


當然,我認識的朋友中,也有幸運搭上末班車歸國的人,即便這條路走得頗為坎坷。劉葉(化名)3月22日還是順利從洛杉磯回國,正巧趕上"目的地為北京的國際航班第一入境點調整"這一新政。她已經做了嚴密的防護措施,但起飛前才得知會先降落在天津。落地後經過層層檢測、填表等環節後,她和家人被要求就地集中隔離。儘管她符合當時的居家隔離政策,但在向所在社區進行報備後,請求未被通過。由於忌憚被小區居民騷擾以及將來遭受冷眼,劉葉和家人沒再堅持。


"由於發生了一些個別人不好好居家隔離的案例,網上有很多聲音說我們是回國'投毒'的人,小區鄰居們也對我們冷眼相待,挺讓人難過的。"在微信群消失20多個小時後,劉葉給我發了這段話。據她說,同飛機有位女士由於沒帶夠水奶,才2個月大的寶寶被足足餓了6個小時。


生活在"親友眼中的疫情重災區"


至於我,去年底來美國探親的時候,沒想到自己會在此滯留。原本我是被"羨慕"和"祝賀"的那一個,畢竟在當時看來,我躲過了國內疫情最嚴重的階段。如今形勢全然逆轉,我成了親友們關心和同情的對象。


如今美國確診人數突破10萬,在官方公佈的數據上已經超過中國,成為全球確診人數最多的國家,而加州也被特朗普總統列為"重大災區"。截至當地時間3月26日,加州已成為美國第三大疫情暴發區,官方公佈的確診人數超過4000例,而加州總人口為4000萬。其中我所在的洛杉磯縣確診病例數為1216例,死亡21例。


因而在七大姑八大姨眼中,我所在的地方,儼然是像意大利、西班牙一樣的重災區——類似的話洛杉磯市長也說過(原話是加州會是第二個紐約,紐約是第二個意大利)。


只不過,他們每天轉發給我的是各路中文自媒體信息,其中大部分是未經核實的消息,包括一些明顯的謠言(例如特朗普檢測呈陽性的消息屢見不鮮)。有次一個親戚說我家附近死了人,讓我千萬不要再出門了,描述的細節有板有眼。但事實是,洛杉磯縣首起死亡的女性曾到訪過核桃市。截至目前,核桃市僅確診1例,並無死亡案例。


以我在此3個月的觀察,當地居民的生活並未受太大影響——和美國其他地區類似,這裡很難買到廁紙和含酒精免洗液,但其他物品供應還是充裕的。正如上海華山醫院的張文宏醫生最近跟中國留學生交流時所說,只要不去人多的地方"瞎混",還是能大概率避免被傳染的。


回國被罵


加州政府頒佈的封城令裡,要求大家外出時保持一定的社交距離(social distance)。跟紐約警察開著車提醒公園跑步的人保持距離不同,在遠離市中心的核桃市實現這個並不難。即便沒有疫情,這裡的日常也可以用"人跡罕至"形容。畢竟在地廣人稀的"磯村",車永遠比行人多得多。無論買快餐、星巴克還是去銀行取錢,也都能開車進行。


我日常跑步鍛鍊的森林公園,除了週末以外,平日本來就沒什麼人。剛來的那段時間,我幾乎天天包場,只有松鼠作伴。即便現在封鎖了娛樂場所和商場,實在想"放風",只需把車開到附近山坡上,望著遠處山脈發發呆,再享受一把日光浴,也算是片刻的安寧。


生活和跑步一樣,還得繼續


封城令頒佈後,我會定期去超市採購食品和生活必需品,畢竟美國沒有那麼發達的外賣系統。在常去的Target超市,工作人員戴上手套,並會給每一輛手推車進行消毒。諸如純淨水、大米、紙巾等商品早就開始限購,但超市給老弱人群專門預留了購物時間,以便讓這些人買到生活必需品。周邊開始有餐廳掛出"出清"的牌子,附近中國餐廳的老闆則說,很多員工都回家休息了,近期只得改成了送外賣,經濟損失頗大。


週末的公園裡依舊有人散步、遛狗和運動。在親戚們看來"不怕死"的美國人,依然很少戴口罩。只有在華人超市,才能看到"全副武裝"的景象。


封城令發佈後,小區的健身房也關門了,但我依舊會在周邊小範圍內鍛鍊。3月22號舉辦的無錫馬拉松原本是我2020年的第一場比賽,我本計劃把目前的全馬成績再提高几分鐘,跑進3小時。剛來美國時,我還想著參加3月8號的洛杉磯馬拉松,後來反而慶幸自己錯過了報名時間……


在我看來,這場波及全球的疫情如同一場馬拉松跑到了32公里,進入到了最難熬的時期。此刻心理崩塌比感染疫情更為可怕。保持樂觀心態和健康體魄恐怕是應對當下處境的唯一方式。畢竟,生活和跑步一樣,還得繼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