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立遺囑:分配的除了房產存款 還有支付寶、微信、遊戲賬號……

3月28日,中華遺囑庫正式向社會發布《2019中華遺囑庫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首次採用網絡直播方式對遺囑大數據進行解讀。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中華遺囑庫管委會了解到,截至2019年底, 重慶共有2508人通過中華遺囑庫訂立了遺囑,其中最小的立遺囑人22歲。

重慶離異人群訂立遺囑比例連年上升

2017-2019年,重慶地區2580位在中華遺囑庫重慶第一登記中心訂立遺囑的人中,人群總體以60-70歲之間為主,且該年齡段比例逐年上漲,從2017年的百分之37.5%,上漲至2019年的66.6%。另外,有5位立遺囑人是90後,最小的只有22歲。

在重慶訂立遺囑的人群中,69.34%位已婚且為首次婚姻的人群,2508人中僅有2位是未婚人群。 2019年,相比過去,離異人群訂立遺囑的意願顯著上升,從2017年的2.5%上升至2019年的13.26%。

從遺產分配方拿來看,重慶地區最被人接受的遺產分派方案為子女直接繼承,佔比為31.30%。其次為配偶互相繼承後再由子女繼承,佔比30.74%。

2017-2019年,重慶地區立遺囑人群主要處分的財產以不動產為主,99%以上的遺囑涉及不動產繼承。銀行存款類財產的分配則僅次於不動產。2019年開始,重慶人的遺囑中的財產開始出現公司股權、保險單等,財產更加多樣化。

“90後”人群遺囑內容涵蓋支付寶、微信、QQ、遊戲賬號等

2019年下半年,有關“90後”立遺囑的話題在社會上引起了一波熱潮。那麼,這一群體的遺囑數據到底如何?此次白皮書進行了詳細解讀。

據統計,2017年,全國有55位“90後”在中華遺囑庫登記保管了遺囑;2018年這個數字是178;截至2019年底,這個數字增加到了344。

“90後”人群立遺囑備受關注的另一個原因在於他們給遺囑增加了更加豐富的財產種類。從“90後”分配財產的內容中可以看到,80%立遺囑的“90後”已經有自己的房產,幾乎所有“90後”在寫遺囑的時候都會將自己的銀行存款納入遺囑分配的財產當中。與其它年齡段的立遺囑人不同的是,“90後”的遺囑中,“虛擬財產”的納入和安排成為其一個突出的特徵:支付寶、微信、QQ、遊戲賬號等虛擬財產是“90後”遺囑中常見的財產類型。

獨生子女父母佔立遺囑人“半壁江山”

2019年,中華遺囑庫訂立遺囑的人群以獨生子女家庭為主,佔比47.75%,其次為2-3名子女家庭,佔比43.47%;無子女家庭的人群雖然佔比最小,但2019年有小幅上升。

對這一現象,中華遺囑庫管委會主任陳凱認為這主要是由於觀念變化導致的結果,以前人們都認為遺囑是為了防範子女爭奪財產,以為只有多子女家庭才需要立遺囑。可是隨著社會發展,大家發現遺囑不只是為了防範糾紛,更能夠避免家庭財產損失。

地方差異 重慶重視銀行儲蓄

記者發現,從登記遺囑財產的類型和遺囑財產分配方案的數據看,存在著非常明顯的區域差別。湯婷婷介紹,北京地區的遺囑中,軍產房、房改房、福利房的比例高於其他地區;上海地區的遺囑中,理財合同、證券基金的比例居全國第一;廣東地區的遺囑中,拆遷房、宅基地的比例也高於全國其他城市;作為西南部的直轄市,重慶地區在遺囑中處置銀行存款的比例也明顯高於全國其他地區。

對於遺囑中財產分配方案,選擇配偶互相繼承的以天津地區最高,上海和江蘇的這一比例最低;江蘇和杭州的立遺囑人更多地選擇將財產直接由孫輩繼承;選擇其他意願的立遺囑人上海、北京地區最多。中華遺囑庫管理服務部主任湯婷婷介紹,其他意願一般是指將財產進行捐贈,“上海、北京是我國的政治和經濟中心,這些地區的人一般思想開化,更能夠接受捐贈,所以這些地區在這方面的數據會比其他地區要高一些。”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石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