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殼槍重量死沉:擱身上哪都不方便,戰後就被迅速淘汰

駁殼槍,一般指的是毛瑟C-96,口徑7.92mm,10發彈倉供彈,有效射程50m,只能單發射擊的那種,國內戰爭時期,大量裝備的就是10發駁殼槍。 改進型的毛瑟C-96手槍,口徑7.92mm,採用20發彈匣供彈,有效射程50m,既可單發,也能連射,稱盒子炮、快慢機、二十響、大肚匣子等。

駁殼槍重量死沉:擱身上哪都不方便,戰後就被迅速淘汰

無論是駁殼槍,還是盒子炮等,原產地是德國毛瑟兵工廠,這兩把手槍隨槍都配有木質槍盒,槍柄接駁木質槍盒以後,都可以實施抵肩射擊,此時,有效射程就提高到了150m。 至於抵肩射擊時,有效射程成倍提高了,原因說不清、道不明,但可參考戰後日本自衛隊裝備的62式7.62mm通用機槍,兩腳架輕機槍射擊狀態時,有效射程600m;三腳架重機槍射擊狀態時,有效射程提高到1100米。

駁殼槍重量死沉:擱身上哪都不方便,戰後就被迅速淘汰

駁殼槍、盒子炮的原產地,德國軍方採購裝備數量極少,原因就是這兩把槍體積大、重量大,空槍就有1.25公斤,盒子炮加上一隻20發實彈匣,重量將近有3斤,拿在手上死沉,因此,歷來不受德國軍隊的待見。 德國軍隊看上重量輕、體積小,握持舒適本國產的魯格P-08、沃爾特P-38手槍,包括從西班牙採購的阿斯特拉600/43、從比利時採購的勃朗寧 HP-35手槍等。

駁殼槍重量死沉:擱身上哪都不方便,戰後就被迅速淘汰

反倒是萬里之遙的中國,從德國大量採購駁殼槍,包括此後改進可自動射擊的盒子炮,原因是國內裝備雜七雜八的手槍不僅容彈量小,而且威力小,軍隊基本上是以5發手動步槍為主,缺乏衝鋒槍等自動槍械,因此,中國正規的軍隊是將盒子炮抵肩射擊,當微型衝鋒槍來使用的。

駁殼槍重量死沉:擱身上哪都不方便,戰後就被迅速淘汰

在國內拍攝特別是抗戰題材的影視劇中,駁殼槍、盒子炮出鏡率非常高,是八路軍、新四軍等抗戰武裝的主要裝備,排長以上的幹部都佩戴這兩把手槍。 此外,堅持敵後抗戰和打游擊的游擊隊,也大量裝備這兩把槍,拿在手上、插在腰上,或藏在木質槍盒內背在肩上。

駁殼槍重量死沉:擱身上哪都不方便,戰後就被迅速淘汰

對於駁殼槍,就是10發彈倉供彈的那種,本文作者是接觸過的,握在手中死沉,要瞄準了打,50m的胸靶,估計都不會上靶,因為手抖動得厲害。 因此,對於射手來說,出槍對著目標就射擊,也就是民間所說的手勢很重要,影視劇中也看不到手持駁殼槍,提在手中眯起眼睛瞄準了打的,對準目標抬手就是一槍,這就對了,有的是橫著來打,大致對準目標,根本就不是眯眼瞄準射擊的。

駁殼槍重量死沉:擱身上哪都不方便,戰後就被迅速淘汰

至於駁殼槍是否優秀,本文作者只能說,就是把爛槍,死沉死沉的,擱身上哪都不方便,戰爭年代,之所以成為主要裝備,據網絡上文章這兩把槍包括仿製的,國內的裝備數量不會低於100萬把,就是沒有其他什麼好槍可選,有什麼武器就打什麼仗。

駁殼槍重量死沉:擱身上哪都不方便,戰後就被迅速淘汰

戰爭結束以後,為什麼駁殼槍特別是火力強大的可以連射20響的盒子炮都被淘汰了,就是太過於沉重了,使用實在不方便。 軍方有了7.62mm54式手槍,儘管只有8發彈匣供彈,火力明顯弱於駁殼槍特別是20響的盒子炮,但軍方仍然毫不猶豫地就將這兩把槍械給撤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