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什邡市首批大闸蟹苗下塘,有望中秋“爬”上市民餐桌

随着天气逐渐转暖,水产养殖行业逐步复苏。在我市南泉镇藕鳅共生扶贫产业项目基地,近日迎来了一群来自云南的“远客”,25000只优质蟹苗经长途跋涉后顺利投放到基地。等到今年中秋、国庆期间,这批什邡产大闸蟹有望首次“爬”上市民餐桌。

四川什邡市首批大闸蟹苗下塘,有望中秋“爬”上市民餐桌

在位于南泉镇金桂村的大闸蟹养殖基地,技术人员正在小心翼翼地将首批25000只“江河21号”大闸蟹蟹苗依次放入6个蟹塘。

四川什邡市首批大闸蟹苗下塘,有望中秋“爬”上市民餐桌

四川明正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尹世繁

如果不是疫情影响的话,应该在正月十五最晚就应该放下去,今年就拖迟了一个多月,每亩目前第一批鉴于疫情的影响,我们放了500只,按标准应该放2000只。

四川什邡市首批大闸蟹苗下塘,有望中秋“爬”上市民餐桌

据了解,南泉镇依托泉水资源优势,于去年9月成功引进这家农业科技公司,对原有的“藕鱼共生”扶贫项目进行提档升级,流转了50亩土地,改建为泉水大闸蟹养殖基地。

四川什邡市首批大闸蟹苗下塘,有望中秋“爬”上市民餐桌

南泉镇副镇长 黄东

确定这个项目的基础,也就是考虑到我们南泉独一无二的泉水资源,如何把这个泉水资源用好打造好挖掘好发展好,这个大闸蟹就适合我们泉水养殖。

四川什邡市首批大闸蟹苗下塘,有望中秋“爬”上市民餐桌

大闸蟹养殖周期短、见效快、收益高,南泉镇按照“公司+贫困户+村集体经济”的产业扶贫模式,通过流转土地、吸纳就业、建立扶贫基金等方式,带动周边村民和贫困户发展大闸蟹养殖业增收脱贫。眼下,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基地养殖户正抓紧时间,按步骤、有计划地恢复生产抢投补投,确保全年三批次共计75000只蟹苗投放到位。蟹苗的投放,不仅激活了一池春水,也给村民带来了增收希望。

四川什邡市首批大闸蟹苗下塘,有望中秋“爬”上市民餐桌

南泉镇玉桥村村民 黄帮成

我们把田租给他了,然后我就在这里打工,帮着养殖,本来我原来也就是搞养殖,有一定的技术,比较可以,一个月接近2000块钱。

四川什邡市首批大闸蟹苗下塘,有望中秋“爬”上市民餐桌

南泉镇副镇长 黄东

收益这块主要是几个方面,一是吸纳我们贫困户积极参与项目的发展,第二我们建立扶贫基金,由政府统一进行安排和使用,主要也用于全镇的贫困户及扶贫产业的发展。

四川什邡市首批大闸蟹苗下塘,有望中秋“爬”上市民餐桌

目前,首批蟹苗已下塘入住“新家”。根据大闸蟹的养殖周期推测,什邡本土产的第一批泉水大闸蟹有望在今年十月成熟上市,50亩蟹塘预计可产商品蟹50000只。

四川什邡市首批大闸蟹苗下塘,有望中秋“爬”上市民餐桌

四川明正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尹世繁

每只蟹按20元一只,那么毛的产值每亩是20,000(元),在今年示范成功的话,我们从实际出发就准备在我们南泉具备这个条件的地方,稳定地推进发展,从而把我们自己的品牌创造出来。

记者:李杰 曾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