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最先倒下的車企會是哪家?

疫情之下,最先倒下的車企會是哪家?


慘了,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眾多車企不得不求助金融機構。如果疫情持續肆虐,哪家車企會最先倒下?這是誰都不想看到的,但又不能不面對的。


先來看寶馬、福特和豐田這哥仨。近日,這哥仨被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Moody ‘s Investors Service inc 。)下調了評級。


其中,信用評級最高的歐洲汽車製造商寶馬評級被下調1級至A2,而福特評級被下調至Ba2,距離垃圾級僅一步之遙。日系車企中信用評級最高的豐田的評級從Aa3降至A1。


此外,穆迪將通用汽車、戴姆勒、捷豹路虎汽車公司、標緻雪鐵龍集團、雷諾、大眾汽車、沃爾沃汽車公司(Volvo Car AB)和邁凱輪(McLaren Holdings Ltd。)都列入了評估名單。


而在日本車企範圍,日產汽車和本田汽車的評級在本週四都被下調。


疫情之下,最先倒下的車企會是哪家?


穆迪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疫情的迅速蔓延、經濟前景惡化、油價下跌和資產價格下跌正在“造成嚴重而廣泛的信貸衝擊”,“這一綜合性信貸效應是前所未有的。”


穆迪表示,未來幾個月,(汽車)需求將“顯著”下降,尤其是在歐洲和北美。該公司預計,2020年全球(汽車)需求將萎縮約14%,第二季度可能下滑約三分之一。


令人意外的是,穆迪竟然表示,日本汽車製造商尤其脆弱,因為疫情加劇了“明顯的週期性衰退和改變了消費者需求”,這些車企“在這種前所未有的經營環境下,容易受到市場情緒變化的影響”。


疫情之下,最先倒下的車企會是哪家?


在日本汽車企業中,信用評級最高的豐田的評級從Aa3降至A1,本田從A2降至A3。在日本三大汽車製造商中,日產的信用評級已經是最低的,穆迪將日產的評級從Baa1下調至Baa3。


近日,大眾汽車集團史無前例地停止了在大西洋兩岸的汽車生產,此舉導致這家全球最大的汽車製造商每週損失20億歐元(合22億美元)。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主席迪斯(Herbert Diess)表示,果斷行動對於戰勝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至關重要。


疫情之下,最先倒下的車企會是哪家?


在週四晚間的一次小組討論中,迪斯向德國廣播公司ZDF指出,作為大眾最大的單一市場,大眾在中國的銷售需求已經恢復到了危機前水平的50%左右,但除中國市場以外的銷售實際上已經陷入停滯。


迪斯認為:“大眾可以忍受歐洲和美洲工廠關閉數週乃至數月帶來的影響,但不可能是無限期。”大眾財務狀況良好,但他不排除在最壞的情況下,危機會持續數月甚至數年,那麼大眾將採取“結構性措施”。


另據日本共同社(Kyodo News)援引消息人士報道稱,豐田汽車已向兩家日本大型銀行三井住友銀行和三菱日聯銀行尋求總計1萬億日元(約合92億美元)的信貸額度。對此報道,豐田、三井住友銀行以及三菱日聯銀行均尚未置評。


疫情之下,最先倒下的車企會是哪家?


這一舉動表明,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爆發,豐田汽車公司正在努力應對市場融資成本不斷上升的問題。


受疫情影響,豐田在全球的大多工廠已經停擺。此前,豐田計劃從於3月23日至24日關閉其在北美的所有汽車和零部件工廠的生產,包括加拿大、墨西哥和美國,3月25日恢復生產。但由於疫情在北美的迅速擴散,豐田將北美所有13家工廠的停工時間延長兩週至少到4月5日,並暫定於4月6日恢復生產。


福特已經決定暫停派發股息,並啟用兩筆未使用的154億美元信用額度,同時暫停發放高層員工的酬薪。


疫情之下,最先倒下的車企會是哪家?


通用汽車也採取了類似的措施,通過從現有信用額度中借款160億美元,將現金儲備增加一倍,以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衝擊。


菲亞特克萊斯勒已設立一項新的38.4億美元的緊急信貸安排。


梅賽德斯奔馳母公司戴姆勒據稱正與銀行就安排一項至少100億歐元(約合110億美元)的新信貸安排進行談判。顯然,疫情衝擊之下,戴姆勒出現了財務緊張的跡象。該公司的市值在過去12個月裡下降了54%,目前僅為236億歐元。


法國財政部長勒梅爾(Bruno Le Maire)本週指出,法國的汽車和航空工業需要政府的支持。法國政府持有雷諾和PSA的股份。儘管雷諾董事長盛納德(Jean-Dominique Senard)不贊成將雷諾重新國有化,但他對《巴黎人報》(Le Parisien)表示,該公司可能會要求政府提供擔保。隨後,雷諾在巴黎證券市場的股價上漲了2.8%。


疫情之下,最先倒下的車企會是哪家?


分析師認為,現在一切應對疫情的方案都擺在桌面上了,各大公司正採取一系列積極措施來應對新冠病毒疫情所帶來的影響,包括儘量擴大利潤和收入,縮減開支,並通過信貸獲得現金流,從而度過這一危機。


意猶未盡


疫情之下,最先倒下的車企會是哪家?


雪崩之下,每一片雪花都在亡命天涯。疫情之下,每一家車企都在想方設法挺下去。畢竟,只有活下來才有機會。


那麼問題來了,會不會有車企堅持不下去呢?如果有,最可能會是誰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