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合之眾》讀書筆記

古斯塔夫,勒龐的《烏合之眾》是一本精典的社會心理學著作,問世已有一個世紀。初讀時還是書生意氣的大學時期,對書中的某些觀點並沒有切實理解,只留下了模糊的印象。近來疫情宅家,閒來無事,偶然發現喜瑪拉雅上有這本書的錄音,欣然重新聽讀了一遍。隨著年歲經歷的增長,對書中精髄論斷的理解有了質的飛躍。在群體的狂歡中,我們眼見的東西未必就是真實的,我們篤信的信念並非源自內心而是群體的需要。


1. 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會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通常願意拋棄是非,用自己的智商去交換一份讓人倍感安全的歸屬感。

2.群體只會幹兩種事——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

3.個人一旦成為群體的一員,他所作所為就不會再承擔責任,這時每個人都會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的約束的一面。群體追求和相信的從來不是什麼真相和理性,而是盲從、殘忍、偏執和狂熱,只知道簡單而極端的感情。

4.在與理性永恆的衝突中,感情從未失過手。

5.有時不真實的東西比真實的東西包含更多的真理。

6.群眾沒有真正渴求過真理,面對那些不合口味的證據,他們會充耳不聞…凡是能向他們提供幻覺的,都可以很容易地成為他們的主人;凡是讓他們幻滅的,都會成為他們的犧牲品。

7.掌握了影響群眾想象力的藝術,也就掌握了統治他們的藝術。

8.沒有傳統,就沒有文明;沒有對傳統的緩慢淘汰,就沒有進步。

9.孤立的個人很清楚,在孤身一人時,他不能焚燒宮殿或洗劫商店,即使受到這樣做的誘惑,他也很容易抵制這種誘惑。但是在成為群體的一員時,他就會意識到人數賦予他的力量,這足以讓他生出殺人劫掠的念頭,並且會立刻屈從於這種誘惑。出乎預料的障礙會被狂暴地摧毀。人類的機體的確能夠產生大量狂熱的激情,因此可以說,願望受阻的群體所形成的正常狀態,也就是這種激憤狀態。

10.一個國家為其年輕人所提供的教育,可以讓我們看到這個國家未來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