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席地而坐》只是喪?這是對它最大的誤解

這如荒原一樣的生活

故事發生在一個北方冬天的小城,所有的一切都是黑灰的。4個小時的電影時長,濃縮為四個主要人物的一天,這一天看得人極其沮喪和壓抑。

導演胡波非常善於在技術層面製造影像氛圍,自然光呈現出的昏暗效果,各種長鏡頭帶來散漫的飄忽感,人物對話間的留白和蒙太奇,乖張冷淡,十分符合影片"喪"的基調。

《大象席地而坐》只是喪?這是對它最大的誤解

四個主要人物,韋布、於城、黃玲、王金,甚至是一眾配角,從少年、青年到老年,都有著各自的不幸與絕望。劇情徐徐展開,他們的生活還是這樣,沒有好轉,甚至更糟。

他們深陷沼澤,然而現實當頭一棒,把每個人心中的那點念想都一一打破了。

《大象席地而坐》只是喪?這是對它最大的誤解

韋布一直相信好朋友沒偷手機,為了這個替他出頭和校園惡霸,真相是朋友真的偷了手機,並不需要他保護;

於城追求的女孩子不喜歡他,他睡了朋友的老婆,好朋友知道後跳樓自殺。後來又遇到了這個女孩,被下了最後通牒,"不要再來找我";

《大象席地而坐》只是喪?這是對它最大的誤解

黃玲生長在糟糕的在原生家庭,和母親日復一日生活讓自己頗為消耗。去學校主任乾淨清爽的家,算是現實的出口,他們沒發生什麼,然而群裡流出了他們在KTV的視頻,她被出任說:"你把我人生毀了。"

王金即使已經成為家人眼中累贅,不得已要去養老院,但還有一隻陪伴多年的老狗是情感寄託。但狗被大狗咬死,大狗主人卻胡攪蠻纏,他連一句道歉都沒有得到;

四個人不約而同,把去滿洲里看席地而坐的大象當成急切想去做的事。

《大象席地而坐》只是喪?這是對它最大的誤解

影片裡的人,不止是活得喪和沒有生氣,還陷入了無意義的生存狀態。

"你怎麼知道你未來過得很好"(韋布)

"任何人花時間浪費在任何事情上都能這樣,看起來還他媽挺行的"(韋布)

"你不用怎麼辦,跟你沒關係"(黃玲)

"韋布為什麼打人,他可能自己都不知道"(黃玲)

"人活著呀,是不會好的,會一直痛苦,一直痛苦,明白嗎,沒有人明白它是怎麼存在的"(黃玲的學校主任)

"其實我誰都不在乎... ...我的生活就是一團破爛,每天堆到我跟前,我清一棍,就有新的堆過來。"

"你是人渣,是狗屎,是他媽最噁心的玩意兒"(韋布)

"這世界其實挺沒勁"(韋布的同學)

《大象席地而坐》只是喪?這是對它最大的誤解

這種無意義從銀幕蔓延到現實,帶給人無法逃脫的虛無感和荒誕感。除了描述這四個人的生活,電影中另外兩個人還自願結束了生命,個體無力反抗命運的無力與窒息蔓延開來。

這是部帶有現代主義色彩和存在主義思想的影片。荒誕感帶來最直接的後果就是意義的喪失。人在迷失,並認為世界不可理喻;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是冷漠的、殘酷的、自私的,處處充滿誤解。回溯20世紀西方現代文學,"垮掉的一代"知識分子們認為或者本來就是一種痛苦。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加繆直接指出:存在就是虛無,世界和人生的存在都是荒誕而無意義的。

"世界是一片荒原,是那本書上寫的,我很感動",這句話來自韋布一個被霸凌的同學。讓人不由想起TS艾略特的《荒原》。在艾略特筆下,世界是荒原,荒蕪、寸草不生,還用"空心人"作為人的標誌。對荒原世界的描繪,荒原意象的描繪,是獨特的。電影營造出了這種荒原感,還有理想主義者的痛心疾首。

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我們能評判電影和電影背後的導演,就是一味的喪嗎?

恰恰不能。

反而,在深陷巨大沼澤時,依然還有那幽微的光。

《大象席地而坐》只是喪?這是對它最大的誤解

導演胡波

黃玲和母親爆發了歇斯底里、不留情面、從骨子裡傷害對方的爭吵後,主任老婆帶著主任上門興師問罪。她躲了起來,又因為住一樓便輕易跳窗離開了家,卻因聽見母親的一句"我是最難堪的",拿著藏起來的棒子,返回家把主任和老婆雙雙打暈;

於城帶女孩子吃飯,飯店突然起火,他把女孩轟出門後自己卻回到後廚一起滅火,事後表示他也不知道為什麼要去救火;

《大象席地而坐》只是喪?這是對它最大的誤解

韋布看見王金被狗主人糾纏,在力量佔下風的情況下依然多管閒事,狗主人走了,王金給了他錢(之韋布求他買球杆,他沒同意),並表示不要檯球杆,韋布執意要換,他才收下;

韋布的同學看見韋布和於城在一起,大喊我來保護你,並說自己報警了,雖然這不明狀況的做法讓事情走向更加複雜;

《大象席地而坐》只是喪?這是對它最大的誤解

更絕的是於城找到韋布,這個和弟弟的死有關係的人,卻問他"如果你在高樓陽臺上,會想什麼"。韋布說"不想,我還能怎麼辦"。然後,於城哭了。打電話告訴了那個跳樓好朋友的母親真相:他死的時候我就在旁邊。

在現實的巨大漩渦裡,他們求而不得,卻又用自己意識或者沒意識到的舉動,彰顯著人性之光。

《大象席地而坐》只是喪?這是對它最大的誤解

這裡面有關係的羈絆,黃玲不忍讓母親難堪,也受夠了這該死的囹圄;韋布同學不忍韋布被懲罰進局子,又將這些混混能怕自己當做追求,想著要保護他;這裡面有矛盾的本能:於城能親眼看朋友死,卻又幫驢肉店老闆救火;這裡面更有共情

,我們生來不被理解,卻還是本能渴望被理解,韋布好像是幫了王金,王金於是也幫了韋布。韋布的那句"我能怎麼辦"或許讓於城有了觸動,想到死了的朋友,最後選擇了真實和坦白。——雖然這一切,在他們看來,都沒勁極了。

即使這樣,他們還是在生活中也並不是被動的,反而在做出選擇。薩特認為,人的存在先於本質,人和世界的存在本身沒有意義,但又因為人是自為的存在,人具有意識和自我,所以需要行動,做出選擇。而選擇的指向性,都呈現出向上甚至嚮往美好的一面。

胡波是愛這個世界的啊。

那隻席地而坐的大象

"你能去任何地方,可以去,到了就發現,沒有什麼不一樣的......你站在這裡,看到那邊那個地方,你在想那邊一定比這好,但你不能去,你不去,才能解決好這個問題。"

《大象席地而坐》只是喪?這是對它最大的誤解

幾個人在車站相遇準備去滿洲里,但沒有直達票了,王金選擇回去,說了這些話。然後韋布跟著他走到門口,對他說:"去看看"。

結果,王金還是跟著去了。

這樣的安排真的充滿意味。最後,幾個人下車休息,韋布開始踢毽子,逐漸有人加入。鏡頭是遠景,他們動作緩慢從容,突然遠處傳來了大象聲,所有人往聲音發出的方向望去,電影結束。

結束那一刻,有種莫名的平靜與安寧。

《大象席地而坐》只是喪?這是對它最大的誤解

大象,究竟象徵著什麼?

電影製片人在首映回答觀眾的提問時說,這部電影終歸到底是關於希望的,這或許是給到我們的答案。

荒誕有意義嗎?有。加繆說,荒誕是對人生意義的探尋,是對幸福和理性的嚮往。現實生活中,他們幾個人的境況看起來沒有出口,現實已然如此,於是轉頭去追尋大象,試著去完成精神上的超越。

《大象席地而坐》只是喪?這是對它最大的誤解

它到底有沒有真實存在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在人們心中存在。

《踏血尋梅》裡,援交少女的QQ密碼是"kdjfjdfj"(看得見風景的房間);《大佛普拉斯》裡,拾荒者菜埔的房間被裝飾成了一個大太空艙,現實世界裡,這種力量太讓人為之動容了。

正是不甘地掙扎,正是希望有意義,他們才越會感到痛苦和無意義。大象也是在這個荒原世界中存在下去的信念和遙遠的希望吧。

《大象席地而坐》只是喪?這是對它最大的誤解

彼岸重要嗎,彼岸很重要。大象重要嗎,大象也很重要。


本文是作者“法克來福”原創文章,歡迎轉發,並註明出處。

查看我的更多文章,歡迎點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