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博士:我在順義守“國門”

27日上午8點,跟白班的“戰友”交接完工作,值了一宿夜班的姚超換下防護服,回到住處消毒、沖澡,吃完早餐後很快進入夢鄉。這是從16日開始志願服務以來,他睡得最安穩的一次。

作為一名接待入境人員到順義新國展集散點的志願者,在經歷“三班兩運轉”8個值班共108小時後,80後姚超對“國門”有了全新的理解:一方面,國門是此前他多次出境留學的一個通道;另一方面,也是事關國家安全和人民身體健康的一道屏障。

80後博士:我在順義守“國門”

1987年出生的姚超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聯合培養的博士生,2018年通過順義區梧桐工程人才引進計劃,他來到北京市燕順保障性住房投資有限公司工作。

隨著國外疫情的發展和蔓延,3月15日,姚超聽說順義新國展集散點在招募志願者,跟家人溝通後,就報上了自己的名字。“因為今年計劃要寶寶,愛人最初挺擔心,瞭解到支援充足的物資保障和防疫安排後,她也很支持。”

16日上午8點前,姚超和另外3名同為志願者的同事一起趕到順義新國展集散點,加入境外來順人員接轉組,開始了“2020年最特殊的一天”:第一次穿上防護服,戴上護目鏡和防護面罩,接受了“登記、分流、轉運、交接、反饋”等一系列工作流程的嚴格培訓,開始分三班24小時備勤。

80後博士:我在順義守“國門”

17日的執勤是連續24小時的一班。一個獨自乘機回國的12歲小朋友,正是從姚超學習和生活的明尼蘇達洲回來的。共同地域經歷派上了用場,在辦完登記等各種手續後,兩人就明尼蘇達洲的學校、教育、風景和美食聊得正熱乎,車就到達小朋友家所在的小區門口。

在小朋友家長隨後發去的感謝信裡,姚超發現自己不僅沒有因為一身白色防護服讓人感覺害怕,反而成為小朋友眼中可以保駕護航的“白衣天使”。

80後博士:我在順義守“國門”

過去十幾天時間裡,從小至兩個月的嬰兒,到獨自回國的小留學生,在現場工作人員和類似姚超等志願者的努力和服務中,順義新國展集散點共接轉旅客近千人,實現了接轉工作無差錯、無滯留、無糾紛預訂目標。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趙瑩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