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農曆三月三的民俗,一邊講衛生,一邊求愛意

今天是農曆三月三,也被稱作是上巳節或女兒節。有民俗傳說記錄,農曆三月三是軒轅皇帝的誕生日。

在我國,很早就有了關於上巳節的民俗傳統。在歷史的演進中,又發展出了許多新習俗,其中有不少還影響著現在人們的生活。

關於農曆三月三的民俗,一邊講衛生,一邊求愛意

上巳節的起源:是為了祛邪還是為了求愛?

關於上巳節的起源,一直有兩種主要的聲音。一種認為,上巳節起源於巫術之說,這一天人們要臨水祓除,祛除身上的髒邪。另一種認為,這一天是男女集會的日子,年輕男女在這一天定下婚約,以求永結同心。

在後來的歷史演進中,兩種起源幾乎也是並存的,也因此演進出了具有共通性的習俗。

關於三月三上巳節祓除祛汙的意象。在《周禮·春官·宗伯》中有一段“女巫掌歲時祓除釁浴”的記載。

關於農曆三月三的民俗,一邊講衛生,一邊求愛意

在《後漢書》中,第一次出現了關於“上巳”的說法,並且引述了鄭國時期,在上巳節人們用蘭草,祓除不祥的故事。

在後來歷代的歷史中,人們普遍形成的觀念是,三月三這一天,剛好屬於初春,萬物復甦,人們藉助陽氣上升的自然規律,洗去冬天沉積的髒垢。

關於農曆三月三的民俗,一邊講衛生,一邊求愛意

關於上巳節這一天,年輕男女祈求愛情的起源,也有一定的民俗基礎。相傳,在一場大災難之後,有一對男女在農曆三月三這天,結為了夫妻,此後他們生育了很多子孫。

人們為了紀念這對夫妻對人類繁衍做的貢獻,便鼓勵在這一天,年輕的男女都走出家門,趁著嬉水遊玩,尋找自己的心上人。

而且,在春天這種空氣裡充滿了希望的氛圍下,年輕人也容易在與異性相處中,冒出許多“粉色的泡泡”。

關於農曆三月三的民俗,一邊講衛生,一邊求愛意

在《詩經·鄭風·溱洧》中,描繪了年輕男女在上巳節這一天的活動:

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蕑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

在這這樣一個特別的“相親日”,年輕男女在遊戲玩樂中,積極相會,尋找配偶。姑娘們大膽地向自己愛慕的男生,表達愛意,邀請他與自己一同賞溪水。男女之間也會互相贈送象徵情有所鍾的芍藥花。

有人可能會有疑問,古代時男女之間不是講究要矜持嗎?為什麼還會這麼熱情地追求對方?其實早在《周禮·媒氏》中,就記載了官方對於在上巳節這一天,男女之間相互追求的支持。

仲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司男女之無夫家者而會之。

這種官方的倡導,也讓上巳節逐漸變成了一個正式的“相親日”。

往日裡,那些礙於情面,不太擅長表達愛意的男男女女們,會藉著這一天遊玩的機會,沐浴清潔、更換新裝,向自己的心上人表達愛意,踏青、幽會,甚至私奔。波光粼粼的水波,也見證了無數爛漫的愛情故事。

關於農曆三月三的民俗,一邊講衛生,一邊求愛意

歷朝演進中的上巳節,發展出了新的節日文化氛圍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有了三月三,河畔禊的習俗,“暮春者,春服既成,……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只不過,這個時候的上巳習俗,更多地帶有巫術色彩。

先秦時期,人們思想中充滿了鬼神之說,認為天、神會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因此在上巳節這一天,人們通過祓禊來祈福、消災,希望天、神保佑,庇護眾生。

關於農曆三月三的民俗,一邊講衛生,一邊求愛意

到了漢代,雖然巫術的影響依舊存在,但是上巳節的習俗已經發展到,平民與貴族都可參與的層面。上巳的民俗,也帶有了更多的民間歡樂氛圍。

魏晉時期,隨著遊仙文化的發展,上巳節時人們更加重注曲水流觴等戲水遊樂了。

東晉時期,王羲之、謝安等名士在會稽山下蘭亭進行的流水曲觴,以及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更是造就了風靡一時的清幽風雅之氣。也是經過這一時段的發展,每到三月三上巳節,文人們總會約著來到河畔,飲酒賦詩,或感懷,或欣喜。

關於農曆三月三的民俗,一邊講衛生,一邊求愛意

到了唐朝,隨著文化的繁榮發展,上巳節已經成為了三大重要節日之一。每到這一天,皇家都要舉辦盛大隆重的聚會,賜宴臣僚,以彰顯皇恩浩蕩和國力昌盛。對於當代詩人而言,上巳節也是進行詩歌創作的好時機,詩人們遊山玩水,把心中的感情化作詩句。

然而,到了宋代,宋明理學的發展,越來越強調存天理、滅人慾。帶有強烈的釋放男女情愛和巫術文化色彩的上巳節,在此後的主流文化體系中越來越不受重視。後來,上巳節也和時間上較為相近的寒食節、清明節合併到一起。

關於農曆三月三的民俗,一邊講衛生,一邊求愛意

現在的農曆三月三,民間的習俗與歡暢的氛圍

雖然對於不少人來說,農曆三月三是個再普通不過的日子了。但是現在,在一些地方,或保留下來一些上巳節習俗,或發展出了新的民俗活動。

在一些少數民族地區還保留著上巳節的文化習俗,比如廣西、海南等。2006 年 5 月,黎族的“傳統節日三月三”被列入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到了這一天,黎族百姓們會首先進行對祖先的祭祀儀式,然後小夥子們就會負責打魚、姑娘們則負責做飯。等到了晚上,熊熊篝火燃起時,人們會藉著美酒佳餚,一起唱歌、跳舞。此時年輕的男男女女,就會開始尋找自己的心儀對象,如果雙方都有感覺,就會互贈信物。

關於農曆三月三的民俗,一邊講衛生,一邊求愛意

像布依族、壯族等少數民族,也會非常注重在三月三這一天,為少男少女們創造機會、談情說愛。在布依族,到了上巳節這一天,家裡的媽媽會為女兒們盛裝打扮,同時為她們準備好五色糯米飯,如果女孩子找到了自己心儀的對象,就會喂對方一口糯米飯給,如果對方吃下,就象徵著兩個人的感情想糯米一樣粘合。

除了談情說愛,在很多地方,比如湖南、南京等,在三月三這一天還有吃一種特殊的食物:雞蛋。在南京,三月三這一天要吃“薺菜花煮雞蛋”。

薺菜是一種具有代表性的春季野菜,相傳神農當年通過給病人吃野雞蛋和薺菜,緩解了對方的頭疼。因此在民間有“三月三,吃薺菜煮雞蛋,一年不頭疼”的習俗。

關於農曆三月三的民俗,一邊講衛生,一邊求愛意

另外,雖然現在人們隨時都可以洗澡、清潔身體,但是上巳節最初起源時的祛除汙穢含義也被保留了下來,現在一些地方還會在這一天進行專門的戲水活動。

比如,布依族在這一天會手持著水桶,來到河畔,他們會向自己最看重的人身上灑水,以水的聖潔來傳遞對對方的祝福。

總之,上巳節是我國非常具有文化特色的一個節日,許多民俗活動也蘊含了深刻的含義。不知道你今天過上巳節了嗎?

關於農曆三月三的民俗,一邊講衛生,一邊求愛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