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列东中学和沙县城南初级中学将进行总校制办学

三明市教育局关于印发三明市列东中学和沙县城南初级中学总校制办学实施方案的通知

明教中〔2020〕37号

各县(市、区)教育局,局属有关学校(单位):

根据沙县教育局申请,经市教育局研究决定,三明市列东中学与沙县城南中学实行总校制办学。现将《三明市列东中学和沙县城南初级中学总校制办学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三明市教育局

2020年3月25日

三明市列东中学和沙县城南初级中学总校制办学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三明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精神,进一步深化总校制办学,拓展办学模,以“城乡共进,教育先行”的方式,助力沙县、市区同城化发展,三明市列东中学与沙县城南初级中学实行一体化办学改革,三明市列东中学为总学校,沙县城南初级中学为分校,结合双方学校的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建框架

(一)组建形式。充分发挥列东中学的资源优势,组建紧密合作型总校,采取“一对一”形式开展总校制办学。

(二)管理模式。不改变行政隶属关系、经费来源的前提下,统一管理,实行总校校长负责制,沙县城南初级中学设执行校长,由总校选派。

二、工作目标

以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和下沉、推进共同发展为根本目的,打破不同隶属、不同学段学校的校际壁垒,破除行政归属,建立办学管理统一、资源分配合理、多校协同发展的区域性总校。扩大市属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效应,促进沙县城南初级中学教育教学质量持续健康发展。

三、运行机制

(一)制度共建机制。为确保总校制办学稳定发展,有序推进,总校向分校选派执行校长,加快融合,加强联动,在教学业务管理方面实行“四统一”,即统一课程设置、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建立质量监测机制,统一教学常规要求,致力提高总分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助力教育同城化,促进优质均衡发展,让区域学生享受更加优质公平的教育。

(二)教学共研机制。进一步推动两校教师教学理念的融合,总校围绕初中学段各学科教育优化问题,开展各学科教研、专题研讨活动。一是共同备课。每学期开学初由两校教研组长共同确定重点章节、篇目和内容,每月组织一次两校集体备课活动,两校教师可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实现备课资源共享和交流互动。二是专题研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教育教学专题工作研讨会,分享教育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教师提升教育教学理念、增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关键能力等课题,建构教师共同发展新模式。

(三)师资共赢机制。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和交流方案,解决教师“出得去,沉得下、干得好、留得住”的有效互派交流机制。总校与分校积极探索教师统一调度和交流制度,通过教师互派交流、结对帮扶等形式,优化师资资源,为总校及分校教师专业化成长搭建学习和交流平台。

(四)学生共培机制。组建总校、分校齐抓共管的培优扶弱团队,以质量为核心、以育人为根本,探索实施“走教”“走读”和“集中”三种培养模式。一是制定学生培优扶弱学年计划。以学年为阶段统一制订总、分校工作计划,定期召开联席工作会议,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总、分校优势学科的名师“走教”授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增强培优扶弱的针对性、计划性和实效性。二是构建培优扶弱课程体系。组建导师团队,根据导师团队成员的个人学科优势,系统开发培优扶弱系列教学专题,研制统一的校本习题。三是探索培优扶弱的新途径。建立总、分校学生学习管理档案,利用寒暑假时间,总、分校按优势学科分别开展冬令营和夏令营活动,进行集中培训或活动。积极探索培优扶弱的途径、方式和办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五)文化共融机制。加强总校、分校文化交融,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发展,形成既互相借鉴又各有特色的文化建设机制。定期或不定期联合开展辩论会、研学旅行、文艺汇演、体育竞赛等活动,增进两校之间学生的友谊,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成立学校总校制办学工作组,具体负责总校制工作的组织领导。

组长:

郑昌洋(列东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

常务副组长:

张家桢(沙县城南初级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

副组长:

何爱武(列东中学副校长)

王少华(沙县城南初级中学副校长)

成 员:

詹高晟(列东中学副校长)

鲍立浩(沙县城南初级中学副校长)

工作组下设办公室,成员名单如下:

办公室主任:

纪小华(列东中学办公室主任)

副主任:

杨树(沙县城南初级中学办公室主任)

成员:

魏彩平(列东中学教务处主任)

方初兴(沙县城南初级中学教务处主任)

陈中元(列东中学初三年段长)

张兴德(沙县城南初级中学初三年段长)

(二)经费保障。总校制办学工作组设立专门机构,管理使用总校制办学专项经费,为教师交流、培训、教研等提供经费保障。

(三)政策支持。在不减少总校、分校领导职数基础上,适当增加总校领导职数,用于派驻到分校任职。进一步统筹高级职称和编制,切实保障成员学校骨干教师的合理流动,形成骨干教师共享机制。落实绩效工资倾斜政策,对有两校任教经历的教师,在专业职称晋升上予以优先考虑。

(四)舆论宣传。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加大总校制办学成效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增强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