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姓氏之——歐姓

歐姓,今南方地區比較常見的一個姓氏。

中華姓氏之——歐姓


姓氏起源


中華姓氏之——歐姓


源流一

出自姒姓。與歐陽姓同宗。夏朝帝王少康的兒子無餘,被封於會稽,建立了越國,為諸侯國。到春秋的時候被吳國給滅掉了。十九年後,勾踐又復國。到勾踐六世孫無疆為越王的時候。被楚國所滅,無疆的次子蹄被封於烏程歐餘山的南部,以山南為陽,所以稱為歐陽亭侯,無疆的支庶子孫,於是以封地山名和封爵名為姓氏,形成了歐、歐陽、歐侯三個姓氏。後來雖然也有歐陽、歐侯省姓為歐,但是起源仍為這一支。

源流二

出自獨孤氏。由於逃亡、遷徙、避難以及其它原因,同一個祖宗的後人分別擁有不同的姓氏,三國時期獨孤氏一部分人改成了歐氏。

源流三

來自孔氏,漢朝時孔氏的一些人為了避嫌改姓了歐氏。

源流四

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源流五

老滿洲歐寇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源流六

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今壯族、白族、苗族、彝族、土家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歐氏族人分佈,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縻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歐氏,世代相傳至今。

遷徙分佈

東漢時,有豫章(今江西南昌)人歐寶入載史冊,說明當時在江東之地歐姓人繁衍之大。

魏晉南北朝之際,歐姓人於史書鮮見。

隋朝末年,山西亦成為軍閥紛爭之地,而平陽郡歷來乃兵家必爭之地,歐姓人塗炭於戰火自不待言。

唐初,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漳,有歐姓隨之入閩,是故歐姓人南遷閩南,始自唐初。

北宋時歐陽文忠公,據考究,因吉州原屬廬陵郡,出生於綿州,隨叔父在現湖北隨州長大,卒於河南新鄭,歐陽修陵園位於河南省新鄭市區西辛店鎮歐陽寺村。

宋元之際,歐姓人有播遷兩廣之地者。明中葉以後,有閩粵之歐姓赴臺謀生,進而播遷東南亞及歐美各國。

人口分佈

先秦時,歐姓主要活動於浙江一帶。漢、晉時,歐姓北上江蘇,西挺江西,南部跨福建。唐宋時,中原兩次大規模移民,歐姓大批進入福建、湖南、兩廣地區。

宋朝時,歐姓大約2萬多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03%,排在第二百位以後。歐姓第一大省是湖南,約佔全國歐姓總人口的43%。其分佈主要集中於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拿國基本形成了以湖南為中心的歐姓分佈區。

明朝時,歐姓大約有7萬多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08%,排在第一百五十位以後。宋元明600年中,歐姓人口增長率高於全國人口的增長率,這與南越人的漢化加速有關,特別是在兩廣地區。歐姓第一大省仍是湖南,大約佔歐姓總人口的27%。

清朝初期歐姓進入臺灣。

當代歐姓的人口約113萬餘。廣東為當代歐姓第一大省,居住了歐姓總人口的32%。

姓氏名人

歐冶子:春秋的時候匠人,因為他居住在歐餘山,又以冶煉鍛造兵器出名,所以以歐冶為姓。

中華姓氏之——歐姓

歐道江:長樂人,明代學者,博學多才,四方師事,從遊者數千人。

歐普祥:元代起義軍將領。

歐小牧:(1929~),白族;雲南大理人。著名當代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