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學校,校長不上課,中層象徵性的上課,只有一線教師苦苦支撐


一個學校,校長不上課,中層象徵性的上課,只有一線教師苦苦支撐

我擔任過校長、副校長、教務主任、教務副主任、班主任、教研組長、校報主編、語文教師等職,體驗過學校“高層”、“中層”和“低層”的工作,我發表一些看法。

首先,談談“高層”的感受。

一個學校,校長不上課,中層象徵性的上課,只有一線教師苦苦支撐


所謂“高層”,是我的獨創,是相對於“中層領導”而言的,指的是學校的校長、副校長,即“校級領導”。我僅當過一年校長,但副校長當了九年,校長是在一所鄉鎮中學當的,副校長則在縣城和鄉鎮都擔任過。我當校長期間沒兼過課,在鄉鎮中心校任副校長時也沒兼過課(因為當時整個鄉鎮只有兩個副校長,一個分管中心校本部,而我要分管整個鄉鎮完小,經常要到各完小和教學點檢查工作),但我在中學任副校長時,我兼任語文教師(每週六節正課,兩節早讀,兩節晚自習),從初一教到初三,然後又輪到初一。我上的是快班,要為學生的中考負責,而且作為學校領導,自然要給老師做表率,上課可是認認真真的,而不是“象徵性”的上幾節課就行了。至於校長上課,在八九十年代常有,現在幾乎沒什麼校長上課了,因為現在的校長面臨“三多一大”——會議多、檢查多、培訓多、責任大,根本不能靜下心來上課,更別說備課、批改作業了,隨時都有可能被一個電話或一條短信從課堂拖走,這對學生來說是極為不好的。能當校長的人,那都是心理承受能力很大的人,我可不是當校長的料。所以當年縣裡調整學校佈局要撤併我鄉中學到縣城時,我非常高興,因為這樣我就不用當校長了,我當時想,哪怕到縣直學校當一名班主任也比當校長輕鬆得多。到縣城中學後,我被任命為副校長,分管教學,但我覺得輕鬆多了,因為心理壓力小了。

其次,談談“中層”的感受。

一個學校,校長不上課,中層象徵性的上課,只有一線教師苦苦支撐


學校中層領導的特點就是,工作壓力小,部門事務多。中層領導一般不用直接跟教育局領導對接工作,他只要按照校級領導的要求完成本職工作就可以了,其工作的內容和對象,更多的是教研組、班主任和科任教師,因而事情比較多而雜。雖然這樣,但作為一名中層領導,他若熟悉本部門工作,處理這些事務是不成問題的,我當年任教務副主任時還兼任初一語文和班主任呢!

最後,談談“低層”的感受。

在所有的“主任”當中,“班主任”可能是最“低層”的“官”了,很多中學老師都不太願當班主任,自然是因為班級事務多和管理責任大所致。然而,在我整個教學生涯中,我覺得最有意義和最有成就感的就是當一名班主任。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與學生朝夕相處,其間不乏鬥智鬥勇,但很容易就跟學生建立起了感情。學生畢業後,最難忘的人一定不是校長,而是班主任,甚至多年以後也被學生常常記起,我覺得這是挺幸福的。而作為一般的老師,比如中學語文老師,若不當班主任,一般就要上兩個班級的語文,作業難改不說,一學期下來,每個班的同學都有好些認不全,還談什麼師生感情呢?我一直認為,沒當過班主任,就像沒生過娃沒當過娘一樣,其人生是殘缺不全的,起碼是有遺憾的。

總之,作為一名老師,“高層”要有擔當,“中層”要有責任,“低層”要有追求。如果一名老師(甚至連班主任都不是),認為校長、主任工作都非常輕鬆,而自己卻在一線“苦苦支撐”,那麼說明他還缺少一種歷練,起碼缺乏對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面認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