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上海初三高三開學首日,上課、就餐是這樣的→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劉春霞/文 吳愷/圖、視頻

今天(27日),在闊別校園3個多月後,上海的高三、初三學生率先返校開學。回到學校、見到老師和同學,同學們的心情如何?上了這麼久的線上課堂,重回教室學習還適應嗎?疫情下的學校生活和以前有何不同?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帶你現場直擊!

書包有什麼變化

口罩、消毒液、溼紙巾、保鮮袋成必備

直击上海初三高三开学首日,上课、就餐是这样的→

今天早上不到8點,華東師範大學第一附屬初級中學的校門口,初三學生陸續到校。他們或步行或推著自行車,見到門口的老師都主動打招呼。

“回到學校很激動!”初三學生馬慧銘說,為了今天開學,她昨天早早就把書包收拾好了。“準備了4個口罩,一包溼紙巾,還有消毒液、保鮮袋。”與以前開學時相比,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資成了學生書包裡的必備。

直击上海初三高三开学首日,上课、就餐是这样的→

初三學生夏菁早上步行了將近一刻鐘到學校,以前她都是乘公交車。“疫情期間,儘量還是要減少接觸,所以我就不坐公交車了,步行到學校,也不算遠。”夏菁說,為了準備這次開學,家裡籌備了很多防疫物資,“我今天就帶了兩三個口罩還有消毒紙巾之類的。”

進校流程有何不同

測溫、消毒、錯峰各個環節都嚴謹

直击上海初三高三开学首日,上课、就餐是这样的→

返校開學首日,華東師範大學第一附屬中學迎來了220名高三學生。雖然在校人數只佔總人數的三分之一,但學校的防控標準和措施更嚴更細。校門口貼好了一米間隔紅線,保安對地毯進行消毒,學生間隔一米排隊入校在校門口完成測溫、鞋底和手部的消毒。

直击上海初三高三开学首日,上课、就餐是这样的→

早上6點55分,入校高峰到來。學校門口設置了蛇形入口,學生從準備排隊入校到出示承諾書及健康登記表、查驗學生卡,再到測溫,整個流程走下來,也就1分鐘左右,並無擁堵。早上6點45至7點20分,200多名學生全部入校,並進行了晨檢。“心情蠻好的,終於可以開學了。”高三學生高宇軒說道。

上海市市東實驗學校全校共有56個班級,1700餘名學生,220餘名教工。為了防止校門口交通擁擠、學生和家長大量聚集,學校第一時間制定了可供三個學段一起復學的進校方案,開放兩個校門,分年級分時段錯峰上下學。

開學第一課學什麼

舒緩心理、演練怎麼就餐

返校復學,開學第一課都學了什麼?記者早上在華東師範大學第一附屬初級中學看到,學校為初三學生準備了防疫心理疏導和就餐演練等為主要內容的“特殊”開學第一課。

直击上海初三高三开学首日,上课、就餐是这样的→

“第四節課結束後,先用消毒溼巾清潔桌面,然後排隊去衛生間洗手,再排隊取餐,注意一米間隔……”就餐演練開始後,每個班級的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按著全新的就餐流程開始體驗。“領好餐回到教室,摘下口罩,放到準備好的保鮮袋裡,沒有保鮮袋的可以到老師這裡領……”

直击上海初三高三开学首日,上课、就餐是这样的→

華東師範大學第一附屬初級中學副校長王穗介紹說,學校初三有6個班,首日到校102名學生。“我們每個班人數不算多,教室裡的間隔足夠,所以學生都是在教室裡就餐。”王穗說,返校開學後,對學生來說,就餐、上廁所兩個環節都有比較大的變化,雖然之前已經在線上向學生推送了晨檢、入校、就餐、課間活動等流程,但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掌握疫情防控“實戰”經驗,開學第一課還是特別安排了就餐演練。

直击上海初三高三开学首日,上课、就餐是这样的→

在上海理工大學附屬實驗初級中學,早上8點,學校以中心會場轉播的方式舉辦了復學第一課,以《夢想在心 奮鬥擔當》為主題,首先進行升旗儀式,然後設計了線上線下學習銜接指導、“每日防疫七步規程”安全培訓、心理輔導、體育活動防疫措施輔導和愛國勵志主題教育等內容,學校還專門製作了每日防疫七步規程宣傳短片、師生原創歌曲《夢想在線》,讓防疫措施和勵志教育深入每位師生的內心。

開學第一週怎麼上課

前兩週以適應性學習為主

直击上海初三高三开学首日,上课、就餐是这样的→

經過了兩個月的線上學習後,重新回到課堂,學生們能儘快適應嗎?對此,華東師範大學第一附屬初級中學副校長王穗介紹說,前兩週將以適應性學習為主。

直击上海初三高三开学首日,上课、就餐是这样的→

“線上教學也有其特有的好處,比如一些數據老師是可以收集到、可以作比對的,我們備課組每週都會進行線上集體備課,把這一週內學生的易錯點、重難點掌握情況進行溝通,然後第二週線下互動的時候,再對學生做及時的跟進。”王穗說,由於已經對重難點、易錯點做了收集,學生到學校後,第一週和第二週將是適應階段,老師會著重幫學生複習前面線上兩個月學習的知識,“也是想先讓學生適應一下,有的學生一下子學新課壓力可能會比較大。”

對於不少學生和家長關心的體育課,王穗也表示,體育課肯定會上的,不過也會以恢復性的體育活動為主,“更多考慮分散性的個人運動,比如慢走、慢跑,跳操、跳繩等,也是先嚐試一兩週,後續再根據學生的情況提高強度。”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劉春霞/文 吳愷/圖、視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