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宜居乡村——大石泉村


现代化宜居乡村——大石泉村

大石泉村党支部书记 康满仁

大石泉村位于下面高乡政府的最东部,距乡政府15公里,距区政府驻地45公里。全村土地面积21.4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3240亩。全村136户,347人,常住人口67人。

现代化宜居乡村——大石泉村

十九大后,乡党委、乡政府大力投资,把大石泉村打造成了塞外优美宜居的现代化村庄

2008年,该村修建村级活动场所,2016年改建,占地400平方米,有平房5间。内设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等。

该村主导产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作物品种有山药、莜麦、豌豆、糜黍、谷子、玉米等,胡麻是村民增收的主要经济作物。近年来,畜牧业在该村产业结构调整中不断壮大,羊饲养量400多只,大部分劳动力靠外出打工获取劳务收入。 2018年人均纯收入8590元。

近年来,该村抓住政府扶持相关领域的有利时机,先后实施了街巷硬化、人畜饮水、太阳能路灯安装、农村清洁等工程。全面推进农村医疗卫生、养老保险、社会救助等农村改革制度,大力推行科技兴农、结构调整、产业转型等发展举措,村内各项事业稳步健康发展。

现代化宜居乡村——大石泉村

大石泉村庭院改造后干净整齐,新的村落充满希望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现代化宜居乡村——大石泉村

文化产业


朦胧的远山笼罩着一层轻纱

影影绰绰在缥缈的云烟中

忽远忽近若即若离

就像是几笔淡墨

抹在蓝色的天边

现代化宜居乡村——大石泉村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大石泉村民,感受着党的温暖


守护绿水青山,推动能源发展。改革开放40年来,平鲁区持续加快城乡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力度,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乡环境持续改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平鲁区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全力推动生态宜居规划建设,努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综合承载力不断提升,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现代化宜居乡村——大石泉村

文化产业


近年来下面高乡全力推进清新空气行动,严格落实控煤、控尘、控车、控工业污染、控新建项目的“五控”治理措施,大力推进清理河道行动,综合治理河道10.5公里。

2018年2月16日,随着最后一台风机吊装完成,“巨型风车”徐徐转动,大石泉风力发电厂一期工程完工。该风力发电厂一期拥有60台发电机组,投产发电量15万千瓦。这是下面高乡与晋能风电公司合作实施的一项重点建设项目,也是下面高乡在新常态下以重点项目建设撬动社会资本投资的一项重要举措。

现代化宜居乡村——大石泉村

幸福田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