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频发,谁是马路“杀手”?

小编最近目睹的两起交通事故。第一个事故是在十字路口一位宝马车主撞上了一位骑电动的大妈,大妈被救护车送走,伤情不知。第二个事故同样也是在十字路口,一辆大货车拦腰撞上小轿车,小轿车车门严重变形,万幸没有人员伤亡。这两起交通事故,虽然不是在同一个地点,但是时间就相差两天。这样高频率的交通事故,不值得思考吗?到底谁才是马路“杀手”

交通事故频发,谁是马路“杀手”?

小编认为,首先是驾校。国内的驾校考试难度是在全球来说都是比较难的,那为什么首当其冲的是驾校呢?原因很简单,培训考试太应试化,一些安全常识驾驶常识没有普及。有几个简单的例子:

案例一、 汽车左右后视镜后方45°都有盲区,车子变道的时候要轻微向后摆头用余光看看盲区是否有车辆,而行驶的车辆也要尽量避免在盲区驾驶,这一点欧美教练在第一课的时候就会教,而国内都是通过血的教训教会得,而且很多司机不知道。

案例二、 汽车超车变道的时候中国式教练教的是超过车辆60米左右可以变道,在车辆高速行驶的时候,要判断60米的距离,那还真不是一般人可以多到。欧美那边的教练一般是这样描述,从后视镜看到后车的前轮才可以变道,哪种更实用更容易理解就不用多说吧。

案例三、 关于远光灯,欧美所有的司机都知道起雾不要开远光灯,因为反而看不清楚,另外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乱开远光灯,干扰到了对方司机的视线倒霉的还是你自己。国内呢,强调的是眼明手快,灯光亮。

其次呢就是交通管理,交通管理是一门学科,要引进国外先进的交通管理,加大违法成本。在美国郊区,人烟稀少的地方,为什么他们都遵守交通规则,不是他们素质高,是他们监管严,只要你超速,就会被记录,没有侥幸。再者他们对交通管理是下了大功夫去研究,例如美国曾经调研了十个事故发生频率最高的十字路口,发现了一个普遍问题,这些红路灯不够高不够多,如果前面是货车后面跟着的车就看不到交通信号灯的变化,从而容易导致追尾。改进后次年的交通事故减少15%,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国内的90%的红绿灯都有改进的空间。

最后呢就是城市道路规划,这一点国内已经意识到了,慢慢在改进。如规划出专用的非机动车道,公交车专用车道等。

马路“杀手”只是结果,导致马路“杀手”出现的原因还很多,欢迎留言讨论。

交通事故频发,谁是马路“杀手”?

交通事故频发,谁是马路“杀手”?

交通事故频发,谁是马路“杀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