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羊都值得被“超度”一個人卻不能放下“屠刀”

“王家衛監製”這五個大字就像是一部電影的金字招牌,很多人喜歡他的電影風格,他憑藉碎片式敘述結構以及對時間空間的迷戀,在表現中敏銳地勾勒出現代都市人的精神氣質,也成功的塑造了王式的影視藝術風格。


一隻羊都值得被“超度”一個人卻不能放下“屠刀”


一部影視作品的核心可以是演員、劇本、道具,也可以是特效、技術,在電影符號學視角中,這些都是作品表達的“符號”。而王家衛監製的電影《撞死了一隻羊》的特有符號就是導演萬瑪才旦。在近幾年湧現出的藏語電影導演中,萬瑪才旦無疑是最具作者風格的一位。

雙面人生

在電影藝術中,“作者”一詞是對“作者電影”導演的簡稱。而“作者電影”是源於法國新浪潮電影時期對於藝術電影的特稱,萬瑪才旦是從本民族視角去拍藏族電影的典型人物,也是讓藏族電影在世界影壇上獲得認可的第一人。《撞死了一隻羊》劇本就源於萬瑪才旦導演自己的同名小說,加上次仁羅布小說《殺手》的結合改編。

一隻羊都值得被“超度”一個人卻不能放下“屠刀”


兩部小說都是獨立的,這不僅僅是兼具作家和導演身份的萬瑪才旦第一次改編他人小說,而是這樣“合二為一”的改編方式並不常見,電影情節並不複雜,講述的故事都集中在以為藏族司機金巴身上,司機金巴在數天的旅途中,撞死了一隻羊,遇見了一個陌生人,圍繞一隻羊和一個同名陌生人,電影展開了一段奇妙的冒險之旅。

司機金巴開車撞死一隻羊,花錢請僧人超度,接著又花錢去買來送情人(是小說《撞死了一隻羊》中的情節)。而遇到了一位與他同名的殺手,對其念念不忘,最後在夢中幫助殺手復了仇(這是小說《殺手》中的情節)。


一隻羊都值得被“超度”一個人卻不能放下“屠刀”


兩部小說的共同點就在於原始情景相似,都是以“我”開著卡車行駛在荒無人煙的公路上為開篇,而後續的情節有不同的走向,但敘述都是寂寞旅程中主人公的奇妙境遇。更深層次來體會這部電影,兩部小說通過主人公相似的精神困境來闡釋關於:

“殺生——救贖”、“世俗——宗教”這同一母題。

司機和殺手同名這一點,就說明導演想要表達“你中有我”的鏡映性。

——兩個人物,兩面鏡子,互相照著自己,好像一個人的兩面,彼此完成彼此的心路歷程。

一隻羊都值得被“超度”一個人卻不能放下“屠刀”


電影中兩個金巴互相詢問對方的姓名,以及彼此之間的對視,都是一種把自我想象為他人,他人 指認為自我的思想性投射。也正是因為這樣獨特的題材,才會有“《撞死了一隻羊》電影裡的殺手與小說裡的殺手”、“夢裡是夢外的寫照,夢外是夢裡的囚牢”等一系列話題。

相較於小說與文字,在電影中,萬瑪才旦很自覺地用影像和語言來表現文字意象,例如鏡頭多次把鏡面、水面作為“鏡像”的一種形象化手段,以凸顯兩個金巴之間的某種關聯。

兩人之間的鏡像關係表達:

同樣由活佛賜予的名字;都吸駱駝牌香菸;兩人坐在同樣的位置;甚至吃飯的姿態都很相似。


一隻羊都值得被“超度”一個人卻不能放下“屠刀”


在司機金巴第一次看到殺手面孔的時候,正是通過車內的後視鏡,兩人在車裡坐著的時候,也是嚴格的按照對稱的構圖,每個人露出半張臉,對等的分居畫面的兩側,觀眾也看的稀奇,4:3的畫面幅度也收窄了橫向空間,讓兩人之間的距離更加緊密。


一隻羊都值得被“超度”一個人卻不能放下“屠刀”


不過,電影中兩人不僅僅是鏡像關係,還有對立關係

司機和殺手在酒館點的酒菜恰好相反;細節的地方是兩人身上的光,一個是聖潔的金色,一個是朦朧的黑白灰;更明顯的一點就是,司機看上去生命力旺盛,卻在為殺生贖罪,殺手看起來頹廢虛弱,但他卻意在剝奪生命。這些也都說明這兩人是一個人的兩面。

在電影的結尾的時候,也運用了鏡像,司機最後重新上路,靠著輪胎入夢中,隨後鏡頭漸漸下搖,手中的倒影司機換上了殺手的衣服,“成為”殺手。這裡暗喻兩個金巴可以被視為一個人的兩面,另一種大膽的猜測是,殺手不過是司機的一個幻想。

藏族元素

“藏文化包羅萬象,但限於整個電影環境等原因,我的作品大多都是現實題材的,將焦點集中於當下,對藏地現狀做一些反思。”

萬瑪才旦的作品從一開始就凸顯出高度寫實的自然主義色彩,在實景拍攝,非職業演員,長鏡頭,景深鏡頭,自然光效的拍攝技術下,呈現在熒幕上的就是最真實的藏地人民日常。


一隻羊都值得被“超度”一個人卻不能放下“屠刀”


電影的故事背景就發生在青藏公路,藏族地區一直以獨特的民俗文化和優美的地貌景觀,吸引著大量的遊客,還有電影創作者,藏族電影從無到有,從其他人視角到本民族人視角,再從歷史題材到現代題材,是走了很長一段路才被人們重視,經過了漫長的發展過程。

殺生與贖罪,是電影中最重要的一組意向,也是理解整部電影最關鍵的一組概念。


一隻羊都值得被“超度”一個人卻不能放下“屠刀”


瞭解過藏族文化的人,才能瞭解司機金巴為什麼在撞死一隻羊後心存芥蒂,並大費周章的去超度這隻羊,導演用了相當大的篇幅來描寫為羊超度這一行為,

在藏人的概念裡,任何形式的殺生,都是一種嚴重的罪孽,是生活裡應該規避的忌諱。

有人認為這是一部公路電影,也有人認為這是一部懸疑片,其實該片呈現出與導演萬瑪才旦以往影片的現實風格截然不同的調性,就是從關注藏區現有生活圖景,轉向刻畫佛性關照下人心的本性,人人都可以藉由這部電影完成一次自省之旅。


一隻羊都值得被“超度”一個人卻不能放下“屠刀”


藏傳佛教中關於人們應如何修善積德的10種修養方法,被稱為“積德的十條道路”

1、施捨與慷慨可以淨化人的吝嗇之心;2、高尚美好的道德行為可以淨化人的邪惡之心;3、心靈的修習可以使人的心靈得到正常發展並減少邪欲;4、尊敬可以淨化人的高傲,促進謙恭;5、樂助可以淨化人的冷淡無情,促進憐憫;6、樂於他人的幸福能使人擺脫嫉妒,促進共同的歡樂;7、為別人的利益而貢獻自己的美德使人擺脫自我拯救的慾望,同時有促進了對別人的關心;8、聆聽佛經教說能使人心曠神怡,同時促進神定;9、傳授佛經能使人消除知識的保守,同時促進友誼;10、正樹自己的觀點能使人不迷失方向,同時促進對涅的認識。

電影中僧人超度時口中唸唸有詞,經文內容就來自《妙欲雲煙供儀軌》。

正如電影中巴金的焦慮一樣,影片中的人物都面臨一種現代意識與個體傳統信仰的衝突,就連寺廟裡的僧人聽到巴金要給羊超度,都會露出一副不可思議的樣子,後來敷衍的草草了事,還建議巴金把羊抬走吃掉…


一隻羊都值得被“超度”一個人卻不能放下“屠刀”


在現代化滲透下,世俗削弱和淡 化了傳統信仰,藏區已經不再是簡單的由佛教構成的習俗景觀,甚至逐漸演變出現代與傳統信仰相互滲透和制衡的價值觀念。萬瑪才旦的鏡頭裡不是一個本質化的藏區,而是一個充滿時間、空間性所帶來的的內部張力場所,那是一個在不斷現代化、世俗化、商業化過程中起起伏伏的真實藏區。

不管是貫穿整部電影的意大利歌劇《我的太陽》,還是情人、僧侶、屠夫、乞丐等一行人和場景,都真實地反映出藏區當前的文化境況與新的文化生態圖景。

結語

電影中一句“現在社會誰還敢隨便殺人?”把復仇習俗放在了時間座標上,藏族底層民眾所堅信的、輪迴的、落後的思想和靈魂該如何追求現代生活?一隻羊都要去超度,那一個人為什麼不能下十八層地獄?


一隻羊都值得被“超度”一個人卻不能放下“屠刀”


《撞死了一隻羊》是一部看似情節故事簡單,但值得被潛心領會研究其深意的電影,對於人類所生活的這一充滿不確定的世界,萬瑪才旦給予了關注,並用影像的方式提點這人們進行思考,某種意義而言,這部電影也像一面鏡子,你是怎樣的人,便會有怎樣的理解。


一隻羊都值得被“超度”一個人卻不能放下“屠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