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過了一個又一個好機會...你能抓住未來這10個新機會嗎?

要獲得非凡的成就,你除了需要有非凡的能力,更需要抓住好機會。回望過去的20年,你會發現,你曾經走過路過、贊過罵過的地方,幾乎處處都有通向成功的機會。但是,你或者沒看見,或者沒抓住。站在歷史的今天,放眼未來20年,在你即將路過的地方,機會可能還是比比皆是。問題是,你能看出來嗎?能抓得住嗎?比如下面這十個。


自2001年起,《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在每年年初都會評選出當年度全球“十大突破 性技術”。這不僅是對科研轉化為產業的可行性分析,也是對技術商業化及其影響力的研判。近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發佈了2020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它們是:


錯過了一個又一個好機會...你能抓住未來這10個新機會嗎?

1、抗衰老藥物。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人面臨著癌症、心臟病和失智症等許多疾病的威脅。雖然不是決定性因素,但這些疾病往往都與衰老有很強的伴隨關係。或許,對某些人來說,這些疾病可以通過延緩衰老來治療。這很容易理解,如果你能永葆青春,身體機能處於18、19歲的狀態,上述疾病的威脅將大大降低。但不幸的是,我們其實對衰老這件事也不甚清楚。所以,抗衰老藥物有可能成為你大顯身手的好機會。目前,聯合生物技術公司、Alkahest、梅奧診所、Oisín Biotechnologies等機構已經走到了前頭,預計5年內有望取得重大進展。


錯過了一個又一個好機會...你能抓住未來這10個新機會嗎?

2、人工智能發現有藥物價值的分子。據西方國家的統計,一種新藥從研發到商業化平均花費約 25 億美元,主要原因之一是很難找到有希望成為藥物的分子。現在,人工智能以其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已經被引入到新藥的研發過程中來,在處理海量的試驗數據、錨定藥物價值分子方面表現出了一定的“天賦”。未來,相信會有更多的醫藥研發機構藉助人工智能加快新藥的研發進程,降低研發成本,並最終惠及社會大眾。如果說研發新藥的難度太大,但發明可輔助醫藥研發的人工智能系統則顯得相對容易些,也許你可以試試。


3、防黑互聯網。互聯網面臨著越來越多的黑客攻擊;一旦攻擊得手,損失也越來越大。而“量子網絡”將很難被黑客攻破,這是互聯網防黑的重要方向。代爾夫特理工大學、量子互聯網聯盟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已經開始了探索,預計還需5年可達成熟期。你現在下手還有機會。


4、超個性化藥物。研究證明,針對個體基因特徵量身定製的“靶向基因藥物”能為身患絕症的人帶來一線希望。目前已有此類藥物投入臨床使用,如各種“替尼”。這些藥物已經對腫瘤治療帶來了積極的效果,但還有待進一步提升。A-T Children’s Project、波士頓兒童醫院、Ionis Pharmaceuticals、美國食品和藥品監督管理局等機構都在積極地探索,技術日趨成熟。你現在著手為時也不晚,因為病魔狡猾多變,人們對好藥的渴求永無止境。但新藥的研發成本極高,風險很大。動輒需要投入數億、數十億資金,可能還得用美元計,你得掂量一下自己的腰包。


錯過了一個又一個好機會...你能抓住未來這10個新機會嗎?

5、數字貨幣。隨著網上購物、網上支付的日趨盛行,淘汰實體貨幣已經提上了議程。那麼,最終是把現有貨幣數字化,還是拋棄現有的貨幣體系另起爐灶,建立一種去中心化的貨幣體系?還有待討論。以支付寶、微信為代表的支付平臺選擇了前者,所以能夠與現行金融機構一唱一和,其樂融融。而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各種虛擬幣走的是第二條路,卻遭到了大多數國家的反對。原因是這種模式嚴重挑戰了現行的國家治理模式和金融秩序,試圖革他們的命,所以暫時難以被執政者所接受。未來會怎樣?有待你的探索。


6、超級星座衛星系統。相信大家對衛星並不陌生,新聞裡經常報道某某國又成功發射了一顆微信。以前世界各國發射衛星都是一顆一顆地進行,在太空裡默默地執行某種任務。現在一些新興企業則打算一堆一堆地發射衛星,在太空中通過微波互相連接,形成狀如星座的網絡,構建起覆蓋全球的高速衛星互聯網,為人們提供更好的通訊服務。比如科技狂人馬斯克的SpaceX計劃到2024年發射1.2萬顆衛星,組成一個龐大的“星鏈”系統。目前已經完成了其中300衛星的發射任務。有消息稱,該計劃打算把衛星數量擴展到4.2萬顆。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衛星星座”既可以讓高速互聯網覆蓋全球,也將讓地球的衛星軌道變成一個充滿垃圾的雷區,為人類後續的太空探索活動增加不少麻煩。目前,SpaceX、OneWeb、亞馬遜、Telesat等機構已經在該領域佔據了領先地位。中國的民間衛星市場也已經起步,但還有巨大的空白可以填充。你準備好了嗎?


錯過了一個又一個好機會...你能抓住未來這10個新機會嗎?

7、量子優越性。自上世紀80年代初科學家們提出“量子計算”的概念以來,世界多國政府和科研機構都在積極探索這一領域。科學家們都相信,未來量子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將是現有超級計算機的千倍甚至萬倍。換句話講,用現有超級計算機運行1000年才能完成的任務,有望用量子計算機在1年內完成。這將大大加快一些重大科研項目的進程。目前,雖然美國、加拿大、中國等許多國家宣稱已經在量子計算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加拿大D-Wave公司甚至分別於2011年5月和2017年1月分別發佈了“D-Wave One”和“D-Wave 2000Q”兩款量子計算機,但整個行業仍然處於起步探索階段,距離現有傳統計算機的成熟狀態還有很遠的路要走。所以,擅長探索的你也許可以在這個領域發揮一下聰明才智。


8、微型人工智能。近年來,人工智能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開始在生產、生活、教育、娛樂、醫療衛生和社會治理等各個領域發揮出巨大的作用,其載體是我們手邊的各種智能化的儀器、設備或軟件。但人工智能背後是海量的數據和強大算力。這些功能依靠手頭的儀器、設備或軟件無法完成,需要互聯網和雲計算中心的支撐。從某種程度上講,這制約了人工智能的應用、推高了人工智能的使用成本和普惠速度。所以,許多領先機構在探索人工智能的另外一個發展方向,即“微型人工智能”,試圖在繼續實現智能化操作的同時脫離對雲端的依賴,以提高人工智能設備的普及率。目前,谷歌、IBM 、蘋果、亞馬遜等科技巨頭均在這個方向發力。如果你熟悉人工智能領域,也許可以在這方面做些嘗試。


錯過了一個又一個好機會...你能抓住未來這10個新機會嗎?

9、差分隱私。隨著信息技術的日趨普及,信息洩密事件的規模和影響面越來越大,隱私保護問題越來越嚴峻,所以世界各國不斷提升隱私保護法律的覆蓋面和處罰力度。擁有海量數據的企業也都不斷加強數據安全管理措施,在向外界提供數據集的時候,都會小心翼翼地剔除用戶名稱、ID等關鍵信息。但是,在多源數據交叉分析、逆向推斷之後,此類數據保護措施變得形同虛設。如卡內基梅隆大學的Latanya Sweeney的將匿名醫療數據庫(包含每位患者的出生日期、性別和郵政編碼)與選民登記記錄數據庫相聯繫後,成功地找出了馬薩諸塞州州長的病歷。為解決此類問題,科學家們藉助密碼學裡的“差分”技術原理,對數據增加一些干擾,在保證數據可用性的情況下,對交叉和逆向分析形成干擾,從而防止隱私洩露。其中的技巧是“干擾方法”和干擾的程度。目前,差分隱私技術也處於初級階段,但被很多機構看好,如美國人口普查局、蘋果、Facebook等,值得探索和研究。


錯過了一個又一個好機會...你能抓住未來這10個新機會嗎?

10、氣候變化歸因。據瞭解,氣候變化檢測歸因是國際氣候變化科學研究中的重要研究領域,是理解人類活動等外強迫因子對溫度、降水和極端事件等變化影響程度的核心研究問題。雖然全球尺度不同變量氣候變化歸因的研究取得了顯著進展,但不同區域氣候變化的原因和歸因研究仍然是當前國際研究中的挑戰和難點。如果你是氣候相關領域的人士,可以考慮探索一下這個方向。


從推動技術進步的主要參與者來看,可以發現科技企業已經成為各種新技術的主要推動力,特別是谷歌、蘋果、微軟、亞馬遜、IBM、Facebook等科技巨頭已經成為多個領域技術進步的主力軍。此外,眾多新興科技初創公司也開始展露頭腳。


值得關注的是,在這十大領域中,中國科技大學潘建偉團隊在量子通訊領域的研究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因此,中國科技大學成為防黑互聯網的重要參與者。另一方面,隨著我國國家數字貨幣戰略的推進,中國人民銀行也正在成為全球國家數字貨幣的重要領導者。在其它領域中,則難覓中國企業的身影。要改變這種狀況,需要國家政策、基礎教育、創業與投資環境以及全民科學素養等多方面因素的長期共同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