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一個想過多遍的問題…為什麼歷史在大學不是必修課?

滎陽萬氏榴業


你說的沒錯。除了文科的一些大學和專業,大學歷史只是一門選修課。

這麼設置,是有原因的。教育部指導下各高校的教學大綱都是這麼規定的。對於中小學生的中國歷史教育,應該說它是通識課,作為中國的孩子必須要學,也算比較完整。

但是在大學裡,如果是選擇文科類專業,就是必修課。而其程度、深度和拓展更大,包括世界歷史、各國曆史也必須修讀。

而對其他非文科類專業,就是選修課的設置。這主要是考慮專業內容和方向。

需要明確的是,大學學習必須培養學生在大學所學專業確定的前提下,在學有餘力的情況下,出自自身興趣愛好,一定要學會自主學習甚至批判性學習的思維和方法。在網絡大開、圖書館紙質和電子資源豐富的開放中,學會去對自己感興趣的知識、課程、資料進行學習。像歷史學習亦該如此,這才是大學自我選擇和自我學習的成長。因為興趣,因為積累,都是自己的沉澱!





不一樣的人ww


其實可以從義務教育聊。為什麼把小學和初中定位為九年制義務教育呢?因為這些是基礎,是入門。

同樣的,歷史這門學科也要分入門和進階。我們在初高中學的歷史,相較於專業人士來說,就已經入門了,所以大學裡頭沒必要作為必修課來學。

大學裡歷史這門學科,不僅僅是瞭解事實這麼簡單,還有很多研究方法,很多分支。

就跟心理學一樣。心理學不是研究人的嗎?不是讓人的生活變得更好的嗎?為什麼不作為必修?因為你入門可以,但是必修,就要學很多研究方法,這些很專業。

必修的東西太多了,像數學,計算機這些。與歷史相比,這些學科對於學生的思維上幫助更大。你可以認為把“歷史”擠出去了。

而且,歷史這樣的學科,如果不是專業研究,很容易變成“造謠”。有時候,確定一個事實,就要好幾天好幾個星期甚至好幾個月,翻閱書籍、對比查證等等,對於學生來說,這太耗時耗精力了。


芝傑說教育


不是大學沒有歷史必修課,而是歷史課在這個時候已經不屬於基礎知識和常識課了屬於專業課程,同時大學也不是學基礎知識的地方,而是學習專業學科的地方,也就是不屬於普及類知識。小初高三個教育都屬於普及類知識。

中國的教育小初高學基礎和常識,大學、中專、職業學專業知識,這種模式,歷史的常識在小初高都已經學完,大學沒必要再重複一次,所以歷史課自然就停了。

但停歷史課不代表歷史就沒用了,而是它併到其它專業,如:考古,考古這個專業雖然比較冷門,壓力也很大,但仍然是國家重點的扶持對象,所以在這個專業裡,歷史是必修課,而且還是學分課之一,沒了歷史這個學分,你的考古專業別想拿畢業證。


斌哥哥不


因為歷史需要學而精,如果特意開必修課,不進達不到預期效果,而且會浪費教育資源。很多歷史學家窮極一生的研究,也僅僅是深入瞭解歷史。而是學習歷史,需要很多其他學科的輔助,如社會學,哲學,金融學等等,那這就本末倒置了,拋棄本專業,是不現實的。如果僅僅是為了學歷史,高中,初中的知識已經能夠普通人使用。所以歷史不能成為大學中的必修課。

不能說因為歷史不是必修課就導致很多人忘祖,因為高中初中的歷史課已經足夠梳理世界歷史的框架。那些忘祖的人,是在他們思想教育上鬆懈。很多沒上過學的人,也很尊重祖宗,尊重歷史,這是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結果。


詩華君


貌似只有大學沒有歷史課,所以畢業到社會上以後有很多數本忘祖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