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了解元代散曲流派是如何进行划分与散曲内容的分类

散曲流派的划分,与杂剧既有区别,又有相似之处。散曲作为韵文发展的新样式,受着前代文化观念和文学精神的涵养,同时又由于所处的特定的时代所铸造,既蕴涵着深厚的传统,又反射特定的时代精神。

带你了解元代散曲流派是如何进行划分与散曲内容的分类

散曲古书

散曲的创作,起先并不被人所重视,许多文人都只是把它作为文学的小道尝试一下而已。既然是尝试往往各种题材和风格的作品都写一点,所以一人多体的情况很突出。正因为如此,元代的散曲作品显得风格繁多。流派的划分和研究有一定的难度。从元代起,就有曲论家论及元曲的流派问题,想在纷繁复杂的风格中整理出一个头绪。如贯云石《阳春白雪序》云:“徐子芳滑雅”,“杨西庵平熟”,“卢疏斋妩媚”,“冯海栗豪辣烂”,“关汉卿庾吉甫造语妖娇,却如少美临怀,使人不能对殢”。明朱权《太和正音谱》更是广为评论各曲家的风格,如“马东篱如朝阳鸡鸣”,“张小山如瑶天笙鹤”,“白仁甫如鹏搏九霄”等,勾勒出元散曲家千姿百态的景象。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还从总体上探讨了乐府即散曲的风格,他归纳的十五家是指:

带你了解元代散曲流派是如何进行划分与散曲内容的分类

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归纳的十五家

这十五体或称十五家,划分的逻辑是不严密的。有的划分是按散曲的内容,有的划分是按散曲的风格。比如,黄冠体草堂体、楚江体、香奁体、骚人体、俳优体是以题材为体的:黄冠指道士,黄冠体指反映道家思想的作品;草堂,指退隐归田者的居所,草堂体指山光水色之类作品;楚江,指屈原流放之处,即楚辞行吟处,楚江体指感喟之词或写离愁别绪之词;香奁体则是咏妇女或闺情闺怨的作品;骚人,指嘲刺滑稽,骚人体似指元代“嘲讥戏谑”的作品;优,指游戏、欺诈、巧黠、放荡之词,俳优体即为散曲中调情、欺骗、玩笑的作品。

带你了解元代散曲流派是如何进行划分与散曲内容的分类

散曲作品绘图

又如丹丘、承安、盛元、东、西江、东吴、淮南、金堂之体,则是以风格定体的:丹丘,是以朱权自己的名字为体朱权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第十六子,自称丹丘先生涵虚子,其风格自谓“豪放不羁”,并含有道家的意境;承安,是指金章宗年号,金章宗被列为“帝王知音律者”,承安体则指具有华观伟丽风格的作品;西江体,指江右有名家作品之风的作品;玉堂,官署宫殿,玉堂体,指公平雅正之作品。此外,宗匠体,盛元体,则是作品流派的某一内涵的概括。宗匠体指开一派曲体之风的代表者的作品;盛元体,指元代初期有“字句皆无忌惮”的曲家作品,如关汉卿、马致远的作品。

带你了解元代散曲流派是如何进行划分与散曲内容的分类

元代散曲大家马致远雕像

以此来看,朱权的十五体还算不上严格意义的风格流派的划分,主要是题材内容的分类。但朱权的曲的流派研究毕竟开了风气之先,是有一定意义的。散曲的流派应怎样划分呢?清人刘熙载《艺概》归纳朱权的评语,认为“《太和正音谱》诸评,约只清深、豪旷婉丽三品”。这是对元散曲风格流派的分类。近人任讷《散曲概论》则将散曲分成豪放、端谨、清丽三派,而他同时也认为端谨一派艺术特色“不甚分明”,“实惟豪放、清丽乃永久对峙者耳”。实际上就是认为豪放、清丽大致可以概括元散曲的一般情况。事实也确实如此。元代散曲家“一人多格”的现象很普遍,散曲流派的划分只能是粗略的,视曲坛的总体情况与作家的主要风格而定,大致区分为两派是实事求是的。

带你了解元代散曲流派是如何进行划分与散曲内容的分类

古书《太和正音谱》

人们一般认为,豪放派以马致远、贯云石为首,包括冯子振、张养浩、杨朝英、钟嗣成等人。这一派的特点是率直、放任、平凡、浅显,多用口语、俗语,崇尚自然通俗,其格调超旷泼、俊逸爽朗,为曲中之正宗。清丽派以张可久、乔吉为首,包括白朴、卢挚、徐再思、周文质等。这一派特点是重视锤炼字句,多用典,格调雅丽和婉,有明显词化的倾向,是曲之变体。散曲与杂剧一样,是反映元代社会的一面镜子。从现存的三千八百多首小令、近五百套套数来看,大致反映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带你了解元代散曲流派是如何进行划分与散曲内容的分类

散曲书法

(一)、抨击社会黑暗,反对元蒙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和剥削。元代的中国人民,生活在蒙古游牧主阶级和汉族地主阶级的统治下。元代社会的黑暗,使很多散曲家产生了愤世嫉俗的感情,在散曲中发出反邪恶的呼声。如刘时中写的两首[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数,就真实地叙述了当时江西等处在大旱灾荒之后,老百姓饿得“状似豺狼”、“黄如经纸”,到处寻树皮野菜充饥的情况,揭露了元代政治经济制度的腐败。张养浩的《潼关怀古》通过咏史怀古寄托了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带你了解元代散曲流派是如何进行划分与散曲内容的分类

潼关怀古中的潼关

睢景臣的《高祖还乡》,表面上是写汉代的事,其实反映了元代社会的一个侧面,曲中对封建社会具有无上尊严的皇帝加以嘲谑,以轻蔑的态度,揭露刘邦当年种种无赖行径,对君权思想大胆挑战。再如无名氏《醉太平》: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浑愚贤。哀哉可怜!

矛头直指当时腐败之极的“大元”政府,逐一指出开河、变钞、法滥、刑重几项大苛政。然后说官吏就是盗贼,盗贼就是官吏,直截了当地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真面目,痛快淋地表达了人民的心声。

带你了解元代散曲流派是如何进行划分与散曲内容的分类

《醉太平》绘图

(二)发泄知识分子对蒙元统治者废除科举制度,以及在任用官吏中推行的箝制汉人政策的不满。中国千年之久的传统铸成了文人的思想、人格,历来把“治国平天下”作为人生一大追求,而元代起初废除科举,以后又虚设科举,在科举中藐视汉人,剥夺了文人阶层实现其传统人生价值的机会。这使元代文人极为不满。因此,“困煞布衣”之叹,仕途失路之叹,几乎在每一个散曲家的作品中都有所表现。这是整个文人阶层对自我位置失落的悲叹。另一方面,这也促使文人加强了对统治阶级的不合作态度。宣传避世哲学,用玩世不恭的文字,抒发慨叹世情险恶,向往归隐田园的生活,也成了散曲中的重要内容。再加上元代全真教流行,作为文人创建的一个教派,全真教有明显的“儒化”的痕迹,它的“隐退”精神契合文人的心态,成为知识分子栖息避难和精神寄托的场所,也成为散曲中玩世不恭哲学蔓延的催化剂。

带你了解元代散曲流派是如何进行划分与散曲内容的分类

散曲中归隐田园的生活

(三)咏史,品评历史人物。这是诗词作品的传统题材,元人散曲中也不乏这一类作品,但又充分表现其时代特色。比如,元人评论的历史人物,较多地集中在豫让、蠡伍子胥屈原、张良韩信、严光、陶潜等人身上。他们歌颂范蠡张良、严光、陶潜,旨在赞扬他们不事王侯,归田隐居;对一些经常得到好评的历史人物,他们却又有不同看法,如对豫让、屈原、韩信等人,认为他们过于贪恋功名,为功名不惜捐弃生命,这是不值得的,是做了傻事。这实际上反映了作家不愿与世沉浮的洁身自好心愿,是对元代统治者专制主义的一种抵制。另一方面,这又是元代世情险恶统治阶级实行高压手段,对手下的文武百官可以任意罢免、流放、残害、杀戮的现实状况在作品中的反映。在咏史的作品中有的曲作家在历史的兴衰之叹中,表现出对人民生活疾苦的关心。

带你了解元代散曲流派是如何进行划分与散曲内容的分类

屈原剧照

(四)歌颂爱情,描写怨。元曲中这一类作品数量很多,但内涵却与唐诗宋词中的爱情闺怨诗不同。诗词中往往是在象征、暗示、含蓄的表现形式中将爱情转化为一种朦胧的广泛的心理律动,从而唤起其他类似人生感情(如怀才不遇)的体验。而散曲则更多地纯粹表现爱情的本身,取俗为新,炼俗为雅,以通俗的语言、生动的比喻、丰富的想象而逼真生动地描写儿女恋情和少妇的闺思哀怨,有的作品写得十分直率和大胆,但其中也有一些庸俗浮艳的成分。

带你了解元代散曲流派是如何进行划分与散曲内容的分类

元代散曲家马致远作品绘图

(五)描写市井生活,反映市民趣味。元散曲中还有不少以市井生活为题材和具有市井趣味的作品,比如对市井生活场景的描写,嘲戏俳之作等等,可称为“市井文学”。这是整个散曲中声势极盛的一脉。从内容上来说,这一类作品所描写的对象和生活面并不广泛,相当一部分是写青楼生活,颇有文人风流玩世的优雅情趣,有的还显示出露骨的色情与鄙陋的情调。但它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是元代文人对社会的冷漠心态的一种表现。他们不能以传统的方式寻求人生积极向上的动力,只能从鄙薄不堪的市井生活中寻找刺激,以浪子式的玩世不恭的方式获得生活的乐趣,从而成为一种与现实对抗的特殊方式。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就是一个较为明显的例子,在市井的浪子形象中输入一种不甘屈服的傲世精神。

带你了解元代散曲流派是如何进行划分与散曲内容的分类

明代散曲家关汉卿创作中

(六)写景作品是元散曲中又一主要组成部分。这些作品有的以豪迈的笔调写出山川江河的雄伟气势;有的明快简练地描绘了山林、花溪、渔村、茅舍的秀丽风貌;有的则像风俗画卷,描绘出城市都会的景象。写景之作又往往与咏史怀故、叹世归隐的题材密切关联,在流连山水之际露出作者高蹈远隐之情,在凭吊古迹之时引出沧桑变化之感,陶醉在大自然中,把一切人生的感慨向大自然倾诉,从大自然中寻找永恒欢乐和慰解。

《四库全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