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好轉之後 汽車產業鏈重啟

​上週,方奕奕想幫父親買一輛東風日產十四代軒逸。讓她沒想到的是,託人問了成都幾家4S店都沒買成,有的店早在2月份就把展車賣完了,有的店僅剩一兩臺,顏色型號都沒得挑。訂車,估計還得等近一個月。

同一天,位於機場路汽車商圈的集大成東風標緻店總經理李波也在犯愁,該公司的一個倉庫已經堆滿了因沒有配件而暫時無法維修的事故車。再這樣下去,新增的事故車往哪兒停?

這一切問題,都緣於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停工停產的湖北整車及零配件企業。

汽車產業就像一臺各部件環環緊扣的精密機器,任何一個環節卡頓、任何一個零件缺失,都有可能造成機器停擺。

好在,國內的疫情正在逐漸好轉。

從3月11日起,湖北車企和零配件工廠正在逐步復工。汽車產業這個環環相扣的巨大機器正在重啟,市場人氣也正逐步迎來複蘇。


“車都”停工 影響波及海外

為了降低生產成本,近年來汽車合資品牌的國產化率不斷提高至90%、95%,甚至更高。

以特斯拉上海工廠為例,到在2020年底,該工廠生產的車型零配件國產化率將有望實現100%。高國產化率意味著,國內的零配件供應商已經成為整個汽車生產鏈上牽一髮動全身的重要一環。湖北就是這重要環節之一。

疫情好轉之後  汽車產業鏈重啟

作為國內四大生產基地之一,湖北擁有十餘家整車製造廠、汽車製造業企業共有約1400餘家、42萬汽車從業者,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而完善的汽車產業集群。2019年,湖北省乘用車產量達到224.75萬輛,佔全國總產量約9%,汽車產量在全國排名第四位。此次疫情最重的武漢是湖北汽車產業的中心,截止2018年,汽車和零部件產業已連續九年成為武漢經濟第一大支柱產業,號稱“車都”。

除整車廠外,湖北省規模以上的汽車零部件企業多達1300多家,佔全國的10%。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如博世、法雷奧、汽車天窗生產商Websto在武漢都設有生產基地。一輛汽車的零配件多達一兩萬個,很多自主品牌和合資品牌的部分零部件都由湖北零配件企業供貨,湖北的長時間停工影響的不僅僅是當地整車企業,而是全國整個汽車產業鏈,甚至包括國外。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湖北汽車零部件廠商停工停產對整個汽車鏈造成的影響會比湖北整車製造企業無法復工所造成的影響面更廣更大。

方奕奕想買的那款軒逸雖然產自廣州,但是該車的幾個關鍵零部件卻在湖北生產。湖北整車及零配件企業停工之後,許多零部件無法正常供應,廣州缺少零部件的十四代軒逸無法正常排產,成都機場路集大成東風標緻、東風雪鐵龍店那些事故車也只能靜靜地趴在倉庫裡。

疫情好轉之後  汽車產業鏈重啟

成都啟陽東風日產店展廳

3月初,不少成都人還沒有復工,街頭人車都不多。可是在成都啟陽東風日產店展廳內,已經找不到十四代軒逸的影子。早在2月底該店還沒有完全復工時,十四代軒逸就已經賣完了,“連展車都賣了,現在還欠了幾臺車的訂單,好在客戶願意等。“該店市場部經理陳漸飛說,這款車一直很緊俏,受疫情影響,春節後從工廠根本提不到貨。另一家三和東風日產店的十四代軒逸也只剩最後兩臺了。

東風日產西區督導萬曉雷告訴記者,這款車全國每月銷量平均在3萬臺左右。因為缺少在湖北生產的某個關鍵零部件,這款車無法正常生產。截止目前,全國已經累積了一萬多訂單。

“從2月到3月,目前整個成都集大成需要維修保養的車輛就多達1000臺左右”,說到這些,集大成東風標緻店總經理李波很無奈,因為一些需要維修換件的事故車快把該公司倉庫停滿了,“能開動的都讓他們先開回去”。這段缺少零配件的日子,4S店只能給前來保養的汽車,做最基礎的換機油等服務。據瞭解,成都集大成經銷的汽車品牌主要是東風系的品牌。

方奕奕和成都集大成東風標緻店的經歷只是疫情之下國內汽車產業終端的一個縮影,它反映出來的只是此次疫情對中國汽車產業影響的一個小角。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擾亂中國汽車產業的同時,也波及至海外。

韓國車企的線束零部件有87%來自於中國。韓國現代和起亞汽車的三家線束供應商韓國裕羅Yura、京信 Kyungshin和TNH均在中國設廠。2月4日,據韓聯社報道,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造成中國製造零部件供應中斷,現代汽車於當天決定暫停所有在韓國的生產線。10天后,日產在日本九州的多條生產線也暫時性停產。緊接著,菲亞特在塞爾維亞的工廠也因從中國採購的某批零部件短缺暫時停產。此外,包括通用、豐田、沃爾沃等全球多個汽車企業也先後發出停產可能性預警。


按下暫停鍵的湖北汽車產業損失不小

武漢作為全國六大乘用車基地之一,彙集了中、法、美、日四大車系,共有整車廠商12家,僅次於廣東、吉林和上海。佔到了全湖北省的一半以上。

疫情好轉之後  汽車產業鏈重啟

武漢神龍公司

東風集團、東風標緻、東風雪鐵龍、東風雷諾、東風本田的整車工廠都設在武漢市。上汽通用、江淮汽車、比亞迪、金龍客車也在武漢設有工廠。在這場疫情之下,上述車企都不同程度受到影響。

東風本田的總部設在武漢,同時旗下三家整車工廠也全部位於武漢,是湖北省最大的乘用車製造商之一。此外,東風本田在國內擁有500多家一級供應商,僅武漢就有150家。因而,東風本田也是此次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汽車企業之一。2019年東風本田產量佔到湖北省汽車產量的49%。受疫情影響,東風本田60萬的產能按下暫停鍵。2月份,東風本田僅銷售3803輛,比2019年同期的3.53萬輛,同比下滑89.3%。

東風標緻旗下8款轎車、東風雪鐵龍旗下8款轎車和SUV在武漢神龍工廠生產。由於這兩個品牌還有很大一部分車型放在成都工廠生產,復工時間較湖北早,且年前經銷商的庫存足以支撐1至2個月的銷量,因而終端銷售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疫情好轉之後  汽車產業鏈重啟

神龍汽車成都工廠 (成都商報資料圖片)

除了整車工廠,全球大型零部件供應商博世、生產汽車天窗和汽車供暖的偉巴斯特、法雷奧在武漢都設有工廠或研發中心。疫情對汽車零部件企業的影響也非常巨大。據外媒報道,1月29日博世首席執行官Volkmar Denner曾警告稱,由於博世嚴重依賴中國市場,此次疫情持續下去,可能會影響其全球供應鏈。

中汽協對全國212家零部件企業進行的調查顯示,受疫情影響,零部件企業營業收入損失最高的達到20億元,營收損失在2000萬元到5000萬元的企業佔比為16%。


並未停擺的湖北車企

2月15日,武漢下了一場大雪。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王勤拍下了一張武漢街頭的照片。積雪的大街上空蕩蕩,一位身穿粉色雨衣的老人在紛揚的雪中埋頭獨行,顯得尤其孤獨。這一天湖北全省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843例,其中武漢1548例。疫情不容樂觀。沒有人知道,武漢這場疫情什麼時候才能控制下來,什麼時候才能復工復廠。

疫情好轉之後  汽車產業鏈重啟

2月15日下雪的武漢街頭空空蕩蕩

原定2月份的復工已經再次延後。作為武漢支柱產業的汽車工廠內,安靜得讓人失落。

但是,身處武漢的汽車企業,並沒有因為工廠停產而完全停擺。

2月3日,春節假期剛過,成都集大成東風標緻店總經理李波就接到了廠家傳來的工作訊息,同時收到信息的還有全國其他200家東風標緻4S店。遠在武漢的神龍公司所有部門(包括銷售部門)這天已經啟動遠程線上辦公,李波也參與了廠家召集的經銷商區域會。“神龍公司遠程辦公的渠道非常通暢,“東風標緻一相關負責人在回覆記者的採訪時說,神龍公司是一家中法合資企業,其總部在武漢,品牌部市場部在上海、品牌部銷售部各大區員工遍佈全國,法方股東總部在巴黎、PSA亞太研發中心在上海,涉及很多的重要業務和會議都會通過遠程辦公的形式合作推進,遠程辦公對神龍公司來說是一個常態化的成熟模式。在疫情之下,神龍公司的這一常態化的辦公模式發揮了良好的作用。

2月24日,東風雪鐵龍通過在線方式召開了2020年度經銷商大會。雪鐵龍全球CEO Vincent COBEE,神龍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羅思博,執行副總經理、黨委書記李軍,以及東風雪鐵龍全國經銷商、合作伙伴等共1000餘人遠程參加了這次大會。東風雪鐵龍主動調整針對經銷商目標及政策,並針對全國車主、湖北車主分別推出了“8+7”、“8+7+3”的戰役加強版服務承諾,為經銷商減壓。疫情之下這個抗疫第一線的企業,想盡辦法將企業推回正軌。


汽車產業鏈加速復工復產

從2月開始,對於整車生產何時可以復工,湖北的車企每天都進行著動態評估。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復工再次被提上日程。

3月2日,當成都集大成東風標緻、東風雪鐵龍的門店正式全員復工時,一批汽車產業鏈上的企業正在做著復工準備。

3月10日下午,武漢的16家方艙醫院全部休倉,各大媒體爭相報道這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全球的鏡頭都聚集在方艙醫院。也是此時,集大成東風標緻、東風雪鐵龍店亟需的一批汽車零配件正在武漢工廠內有序地出庫、裝箱,運往成都。

五天後,這批零配件順利到達成都,趴在集大成倉庫裡的那些車,終於可以維修了。“等待維修換件的事故車大概有100臺左右,估計在本月之內能全部解決完。”集大成東風標緻店和雪鐵龍店的兩個總經理長長舒了一口氣。

疫情好轉之後  汽車產業鏈重啟

成都集大成維修車間

據神龍工廠回覆本報記者的數據,截止3月18日,武漢備件中心庫完成全國網點緊急訂單備發貨19043行,外地分庫補倉596行,貨量402方。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如此大的發貨量是“在人手嚴重不足的艱苦條件下“實現的。“武漢備件中心庫的員工們主動加班加點完成工作任務,儘可能地把受疫情影響帶來的發貨困難等損失壓到最低,全力保障網點售後客戶備件的緊急需求。”一位不願具名的東風標緻相關負責人說。

疫情好轉之後  汽車產業鏈重啟

網傳的東風集團乘用車公司、東風本田及供應商的復工批覆

湖北實行分區分級、分類分時推進企業生產和復工復產。包括東風本田在內的數十家武漢籍車企、零部件供應商提出的復工申請已經獲批。東風汽車相關的重要零部件企業,長江存儲、京東方武漢公司等企業,被划進了武漢復工復廠的第一類企業。截至3月17日,湖北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復產已經達到7629家,復工率達到49.3%。

東風本田也按照政府相關政策和要求,積極推進復工復產準備工作。據報道,此次作為首家獲批車企,東風本田位於湖北的三家工廠也在有序做復工準備。有消息顯示,東風本田公司執行副總經理鄭純楷於3月23日向媒體表示,東風本田公司3個工廠已全部實現同步生產,開始產量爬坡,一級供應商也實現100%復工。預計在本週內產能可以逐步提升到50%的水平。

東風本田在湖北的三個工廠去年共生產79.2萬輛汽車,產值1350億元,是湖北規模最大的單體工業企業。據瞭解,東風本田目前依然在逐步恢復產能的階段,今年要想追回落下的產能並不是一件易事。

與多家整車製造廠商同步獲批覆工復產的還有近百家汽車零部件供應廠商。產自湖北的零部件重新發往廣州的東風日產生產線,十四代軒逸的生產逐步恢復。“3月16日湖北的工廠已經開始恢復生產了,現在是產能恢復的一個爬坡期。目前情況正在好轉,估計下月中旬產就可以恢復正常產能了。”東風日產西區督導萬曉雷說。

在湖北之外,神龍公司襄陽工廠、成都工廠在做好疫情防控和員工防護前提下,也已逐步開始復工。其中,襄陽工廠變速箱外銷陣地啟動雙班生產,員工復工率達到95%。東風雪鐵龍成都工廠已從2月20日開始給經銷商發車。2月19日,一汽大眾成都分公司就已實現工廠的全面復工。

據中汽協發佈的消息,截至3月11日,中汽協密切跟蹤的23家企業/集團(203個生產基地,年銷量佔比超過96%)復工復產情況為整車廠復工率為90.1%,員工返崗率達77%,復產率接近40%;其中,長安、奇瑞、吉利、江淮、華晨、重汽、宇通、金龍陝汽等18家企業已經全部復工;以行政區為劃分,23家企業/集團的所在地,除湖北省外,其他各省復工情況好轉,16個省市全面復工。湖北地區的整車企業中,東風汽車集團截至3月11日,復工率已達50%左右。由於交通管制原因,目前返崗員工大部分來自湖北當地。

而對整車生產影響至深的零配件方面,截至3月9日,中汽協調研統計的13家主要零部件企業/集團中,6家全部復工,5家復功率超過80%。其中,東風本田的一級供應商已全部獲得復工批准。


多管齊下 汽車產業鏈全面重啟

已經歷了兩年寒冬的中國車市,在疫情衝擊下,銷量下滑更為嚴重。

中汽協數據顯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汽車產銷環比和同比均呈大幅下降。2月,國內汽車產銷28.5萬輛和31.0萬輛,環比下降均為83.9%,同比下降79.8%和79.1%,降幅明顯高於1月。2月的銷量,已退回至2005年水平。

但是,中汽協認為,2月數據只是暫時表現,隨著汽車生產企業及零部件企業有序推進復工工作,已經觸底的中國車市在3月份一定會回升。從對國內重點企業3月份前10天的監測數據來看,雖然產銷量降幅依然達到50%,但相較於2月份的產銷降幅已得到明顯改善。

我們看好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北汽集團黨委常委、副總經理蔣自力在3月11日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北汽將在危機中尋求突破,把疫情防控期間的經濟損失,放到全年工作的長線中進行定位和考慮,避免生產經營大起大落。

東風日產在一篇給媒體的復工復產資料中也表達了對中國車市的態度。東風日產認為,長期來看汽車產業鏈條受疫情影響深度減弱,恢復能力加快,從而對國民經濟產生正向拉動作用。

有行業人士指出,在當前的特殊情況下,汽車產業必須多管齊下,快速重啟,除了銷售層面,在商務政策、供應週期、賬期等方面也應給予產業鏈上下游更多支持及變通。

很多車企已經這麼做了。近一個多月來,包括東風日產、東風標緻、東風雪鐵龍、一汽大眾、沃爾沃等多家主機廠都對經銷商實施了“減壓”措施。東風日產通過迅速啟動返利補貼、貼息降息等針對性的金融財務支持,為經銷商減負釋壓。沃爾沃不僅放寬了業務考核指標,不設定2月份銷量目標,還為經銷商提供總額超千萬元人民幣的專項用工補貼,以減輕他們的財務壓力。

要拉動整個汽車產業,最終還是拉動消費。但是,在中國乘用車市場已經持續下滑兩年的背景下,在疫情影響還未完消解的情況下重振終端消費並不容易。中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在2019年中國乘用車市場連續下滑的背景下,疫情的衝擊讓車市“雪上加霜”,如果國家層面沒有強力的刺激政策,預計2020年零售銷量同比下滑8%至1900萬輛,高於此前5%的預期。

他指出,在當前情況下,“只能靠內需來拉動製造業的平穩發展”。因為中國一半以上的家庭都沒有車,所以要刺激百姓消費,尤其是首購消費,將對汽車市場起到很好的提振作用。對此,部分車企已經推出不同的降價促銷活動應對。

政策扶持,車企促銷,人氣回暖……中汽協梳理統計的前十天銷量數據顯示,降幅縮窄50%~60%。中國汽車產業鏈,正在多管齊下,加速重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