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一種人表面上性格很好,很好接觸,對人都很禮貌,可就是讓人感覺有距離感?

群主發對象吧


很高興能回答題主這個問題!

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人,他是我的大學同學,從認識到現在已經有八年了,現在和他的關係還不錯,所以對他的情況也是非常的瞭解,通過對我同學的瞭解和分析,我覺得表面性格很好,很好接觸,對人都很有禮貌,可就是讓人感覺有距離感的人,是因為受他性格,家庭情況,人生經歷的影響。

先來介紹下我這位朋友,他性格偏內向,為人謙卑有禮,對別人都很客氣。但不好的就是有點心高氣傲,高估自己。還有就是他防備心理特別強,對人很謹慎。


他外貌看起來文質彬彬,白白淨淨,很容易給人一種錯覺,覺得他好接觸。但只要接觸幾次,就會覺得他不是很好相處。只要和他熟悉了以後,才知道他性格是對陌生人內向,很有禮貌。對熟人他粗獷豪放,真的是一點也不客氣。所以我有時給他開玩笑說他是劉備一樣的長相,張飛一樣的性格。對陌生人像劉備一樣有禮貌,對特別熟的人像張飛一樣講話不客氣。

因為我和他關係還算好,而他的朋友也比較少,所以他有時就把自己的心事講給我聽,聽他說在他很小的時候,母親就離家出走,都記不清媽媽長什麼樣子了,一直是他爸爸把他帶大,而就在去年他爸也去世了,我同學還不到30歲,他的母親至今都沒有找過他,他也不願去找,沒有家人的保護,所以自我保護意識比較強,防備心理也特別強,對別人的好意也總是誤解,雖然表面上,很客氣,很禮貌,但行動上一般是不接受的。


他有個愛好就是特別愛看書,學習成績也不錯,尤其對歷史,對金融知道的比一般人多一些,所以有點高傲,有點自負,在自己擅長的領域聽不去任何人的見解。

題主問為什麼有一種人表面上性格很好,很好接觸,對人都很有禮貌,可就是讓人感覺有距離感?經過對我同學的分析,我覺得有以下幾點:

第一,因為這種人可能防備心理特別強,常誤解對方好意,所以會讓人產生距離感。

表面上都做的很好,是因為這是自己為人處事的方式和生活作風,也想多交朋友,也好面子,但因為怕受到傷害,所以防備心理才特別強。我覺得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這句話用在他身上再合適不過了。

第二,因為這種人可能心高氣傲,有些自負,有誰願意和自負的人在一起呢?所以會讓人產生距離感。

事事都要證明自己說的對,明知道自己錯了還要辯解,強詞奪理,死不承認。特別好面子,認為承認錯誤顯得自己沒面子,結果傷了對方的面子,所以一些朋友就慢慢疏遠他,從而產生距離感。

第三,因為有些人長的有點像壞人,容易讓大家產生距離感。

雖然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但不得不承認很多時候大家都會以貌取人,有的人長得有點像壞人,我們心裡就覺得他是壞人,即使對方再怎麼熱情有禮,我們還是有些牴觸心裡。就像一些電影明星一樣,比如成奎安老師,計春華老師,杜玉明老師,杜旭東老師,在我們的印象中他們基本上沒演過好人,但現實生活中他們是地地道道的大好人,為人也很很低調。我們也可能遇到過類似的人,你們有沒有從他們的長相上感覺有距離感呢?

大家有什麼不同的觀點,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感謝您的閱讀與關注,分享與點贊!


情感心理學


現實生活裡這種看似活潑開朗,體貼熱情,實際上卻難以接近的人比比皆是。

他們之所以看起來人畜無害,是因為教育程度高,社交經驗足,社會會的程度相對比較好。用榮格的人格面具理論解釋,這些人通過後天教育,以及自身的社會角色,打造了一張善於交際的面具。

他們可能是很好的銷售人員,飯桌推杯換盞,訂單簽了一個又一個。看了誰都是兄弟姐妹,又會玩,又會調侃。

她們可能是萌萌的職員,三五閨蜜無所不談,是圈子裡的可人兒,是鄰家的姑娘。

他們可能是暖男,是中央空調,是活雷鋒,看了誰都沒脾氣,萬事好商量。

她們可能是內向靦腆的小妹,膽子小,心底軟,不聲不響,老老實實。

可是這只是表象。良好的社會交際只是生存技能,剝開面具則是101種心理防禦。

在他們光鮮面具背後可能是——

1.破碎的原生家庭,醉酒家暴的父親。所以他們痛恨粗魯的男人,面對類似的大叔,她們內心充滿仇恨與恐懼。

2.無法超越的同齡偶像。別人家的孩子腿比我長,別人家的孩子有考復旦,別人家的孩子嫁給富豪……有比較就有傷害,面對更加優秀的人,大多數人是妒忌的,是憤怒和迴避的。

3.失敗的初戀模板。失敗的愛情中飽受渣男渣女傷害後的破碎心靈被陰影蒙逼。往後凡遇到同樣星座,相似容顏,難免心存芥蒂,無法親近,雖然表面可以是朋友,實際內心則是對初戀釋放憤怒的替代品。

4.衰竭的荷爾蒙。年齡增長,衝動降低。荷爾蒙衰竭後,對於人的好奇與熱情也與日俱減。他可以為了工作與你交往,但是不會為你交心。因為精力已經不容許。



西雙版納的茶花


這個問題答案就在“為什麼”裡。為什麼有禮貌?為什麼平易近人?為什麼易接觸?這是思想成熟的標準,心裡把對方看成上帝如夫妻之間應該該怎麼看男人為了女人幸福而生這個境界會怎樣對妻子呢?其實為什麼的答案是一個人的立的德,這個德就是一種距離,也是一種磁場,同德相吸的。立德又是一個智慧,德立不好災難就產生。問題中提出的就是人的思想成熟的問題。[贊][贊][贊][贊][贊]


難得糊塗李學龍


對你和善是他為人處事的修養,有距離感是因為他的獨立的性格。

這是他的教養

有一些人的教養非常好,非常有禮貌,這是家庭教育或者是在學校上被薰陶的。

這是非常好的,畢竟接人待物有禮貌是中國的優良傳統。所以,你會發現別人很好接觸。

除非別人得罪他,不然他肯定待人以禮。這就是為什麼他這個人表面上性格很好,很好接觸,對人都很禮貌。

這種人並不少見,不是說一定要有錢才行。有一些家庭雖然沒有錢,但是本身比較有教養,所以他們本身的性格就是這樣的。

當然,並不是意味著你跟他們就走近了。

總是有一段距離

雖然這些人很好接觸,這是因為有教養。但是他們有自己的目標,所以就不會融入到你這個圈子。所以,你覺得這個人有一些距離。

即使是從朋友的角度來看,他們也不是每一個人都會深交,他們會把你當作一般朋友,只不過是有禮貌而已。正是因為不會深交,所以會感覺一段距離。

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值得深交

其實,這一句話使用於每一個人。一個人一輩子能有三四個好朋友就足夠了,如果全部都是深交的朋友,那就意味著你沒有真正的好朋友。

這是必然的,因為利益、方向、背景、現實等問題,註定不可能全部人都深交。所以,你會發現有一些人會跟你有距離,其實這是正常的,因為他們早就懂得了這個道理了。

我之前也以為每一個人都能深交,直到被一個朋友背後捅了刀子才知道我太年輕了,其實這是不可能的。

希望你也能懂得這個道理~


太平洋電腦網


糰子的一個閨蜜,就是這樣。

我們是同事,剛開始跟她共事的時候,覺得她高冷且嚴謹,工作上基本可以做到“零差錯”。你可以感受到她的善良、友好,但是不知為什麼,開始的幾個月就是覺得跟她很難親近。

慢慢的,我們共事的時間變長。我發現,我們迎面走來時,如果我對她微笑,那麼,她會回報我一記更燦爛的微笑,如果我分享給她一些我喜歡的小零食,那麼,第二天你會發現你的辦公桌上放著很多你平時喜歡的零食,等等等等。

漸漸地,我發現,她不是高冷,她只是慢熱、謹慎,或者說,相對被動。

慢熱的人,感情燃起來慢,冷下去也就相對較慢,她們,是長情的人。

到現在,我們已經相識五年了,她成為了我最親密的一個閨蜜。我們互相理解,我們共同成長。

其實,閨蜜這樣的性格,在某些方面會有一些吃虧的。。

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好像大家都捨不得花費一些時間來慢慢了解一個人了。兩個人相識後,微信上三言兩語,生活中吃飯電影,兩三次見面後,一方如果沒有接收到對方所謂強烈的信號,下一步,可能就要開始逐漸撤退、冷淡、直至消失了。留下閨蜜這樣的人,在原地百思不得其解。

殊不知,你們兩個人,一個像白磷,一個像水,你的燃點只有40度,而她的沸點要100度,你燃盡了,她還在加溫,你消失了,她要如何沸騰?

我希望閨蜜不會遇到一個只是願意等她的人,而是一個肯“懂”她的人。

像閨蜜這樣的人,大家身邊可能都會存在,他們不突出、不冷漠,只是溫和的在做自己,希望你們可以主動一些,做那個懂他們的人。


黑白團子說


我就是這一類人。如果以我自己的角度以及結合生活中我所接觸的其他同類人來看,之所以讓他人感覺有“距離感”的原因如下:

⒈通常不會主動

曾經看過這樣一句話:

“我假裝無情,其實是痛恨自己的深情。我以為人生的意義在於四處遊蕩流亡,其實只是掩飾至今沒有找到願意駐足的地方。”

如果把這句話用來概括我們這類人的社交狀態,是再合適不過的。

一般情況下,我們都不願意去主動聯繫他人。但是這並不代表我們不喜歡和別人聊天。

只要有人給我們發了信息,我們就一定會及時並且禮貌的回覆。但要是讓我們去主動給別人發信息,那還不如去蹦極來的痛快。

蹦極也就是那眼睛一閉的瞬間。但等待別人回覆那一天、幾分鐘、幾秒,對我們來說都像是一種宣判,讓人內心飽受煎熬。

如果給對方發了消息,對方遲遲沒有回覆。我們的心裡難免會有“還沒有回消息,ta一定覺得我很煩;我幹嘛要給ta發信息,又招人煩了!”

因此,我們的不主動,實際上就是為了極力避免可能會造成失敗的情境。我們需要被別人主動聯繫,才能夠確定別人需要自己、不討厭自己。

日常生活中,對於主動和我們聊天的人,我們總是很有禮貌、謙遜。請相信,那是我們最真實的樣子。

只是我們不夠主動,時常給他人一種冷漠感、疏離感,總之就是一種不好親近的感覺。

而實際上,不主動僅僅只是我們在不知如何是好時不得不選擇的一種“防禦”狀態。我們也渴望和他人接觸,只是欠缺一種主動。

⒉比較沉默寡言

“少說話,多做事”是我們這類人的座右銘。當然,我並不否認也有上述“不主動”的因素在裡面,但絕不是那麼簡單而已。

在某乎看到過這樣一個問題:

“沉默寡言的人他們的精神世界是怎樣的?”

有一個答案讓我印象深刻:

“一類是善良的,靜觀世界,我就看看,不打擾,不作亂,看你們忙忙碌碌,光怪陸離,那就最好;

一類是驕傲的,鄙夷天下,揮斥方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才是真英雄,看不起周圍的執行力;

一類是奇幻的,今天的數學題好有趣,今天路上的包子好香,今天,撞到樹了。周圍人會嘲笑我吧,不說話。”

短短三句,卻精準涵蓋了我們這類人的內心世界。

我們在恐懼“言多必失”所產生的不良後果的同時,腦袋裡也正經歷著一次次“頭腦風暴”。

就比如以前我在鞋廠裡上班的時候,別的工友都在互相抱怨這個鞋難做,管理人員不作為胡亂發火等等,而我則是靜靜的在一旁悶頭苦幹。

大多數情況下,我會把自己的想法埋藏在心裡。因為在我的認知裡,有些事情就算是說出來也無濟於事。

與其無用的滔滔不絕,還不如多想想“該怎麼樣才能做好”。

這樣一來,當時的我在一群人當中就像是個“異類”。工友們有的說我“承受能力強”,有的說我“氣的話都不想說了”……

不論是哪種說法,我都明白在他們心裡其實都帶有一絲鄙夷。因為我和他們在當時的情況下不一樣。

⒊ 不愛“開玩笑”

不開玩笑,不是我們不懂詼諧幽默。而是您永遠不知道,有些玩笑開著來著就“過”了……

我們是最不想見到這種情況發生的人。因此,打從一開始,我們就不與人以假裝互相詆譭和嘲笑的方式相處。

我有一個同事,30來歲。為人總是一副玩世不恭的樣子,他在公司就特別喜歡和人開玩笑。

而他的相處方式,似乎也很受大家喜歡。也就難免會互相開開玩笑。

但這開玩笑還是要講究點到即止。一旦他和別人熟絡了之後,動不動就扯到別人的父母老婆身上去,別人能不生氣嗎?

我和他共事兩年,見過他和別人因為玩笑過頭鬧矛盾的事就不下五次。這其中有他惹別人生氣的,也有別人惹他生氣的。

但不管怎麼說,一個巴掌拍不響。雙方都有錯。

那我和他又是如何相處的呢?

實際上我們剛認識不久的時候,他也是試探性的開了下我的玩笑。但當時我也就是微微一笑,並沒有過多的去回應。

此後一直到現在,我倆都是一種特別友善的感覺,沒有矛盾也很少嬉笑。這和他對其他人的相處方式有很大的區別。

似乎在他眼裡,不愛開玩笑的我並不是特別好親近。因此,我們這兩年除了工作,在私底下並沒有過多的交集。

我們的潛意識就是這樣。不希望自己的玩笑傷害到他人,也不希望他人的玩笑對我們本身造成傷害。有一種相處,叫“相敬如賓”。

結語:

如果是研究或者是對心理方面感興趣的朋友可能會認為我們這類人存在某些心理障礙。但我想說的是,每個人的性格不一樣,任何人都有可能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的精彩無比。

對於這個問題,可能我的說法有點以偏概全。但這確實是出於我自身以及周圍和我相同的人總結出來的。

我們表面上很有禮貌,實際上內心同樣如此。之所以讓人產生距離感,那不是我們的本意,也不是我們的錯。

相較之,我們的相處之道更加簡單且純粹。


Li沐陽


我就是此類型的人。

我在一個地方工作了五六年,沒有和誰紅過臉,人家都說我脾氣很好,性格也好,看起來跟誰都好,其實能真正成為我的朋友的人很少。

我因為有點近視眼,不那麼厲害就不想帶眼鏡,但有時看不太清人,為了避免尷尬,我見人都會給個笑臉,管它認不認識。老人說過“伸手不打笑臉人”。很多時候不認識得人也會回個笑臉給我。


在生活中,我儘量保持和善,一般的人也激怒不了我,不太過份我會一笑了之。別人傳話說某人在背後說我什麼,我會笑笑不當回事。

但一般人在一起相處時間再長,我們也只可能是一般人,永遠也不可能深交,我會與她們保持相敬如賓的感覺。

與人為善是我的保護殼,與人保持距離也是一種自我保護。走進我內心的人就會一輩子在我心裡。


群麗


“過度自省”是我對這樣的人一個總結。

說實話,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人,我們間也對此有過一次很深的探討。

老武,我的大學同學,年紀輕輕卻沒有一絲年輕人的活力,很少說話,生活規律,性格溫和,從不發脾氣,和很多人關係都不錯,卻又都是淺嘗輒止。

一、談到不愛說話

他這樣和我說:“話語其實是一種很蒼白的東西,說得越多越是一種對自己的消耗,還不如保持沉默。”

在他眼裡,廢話不說,我們懂不了一個人,也不必懂,還不如多瞭解自己。

就這樣他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還自學了心理學,默默成為了身邊最低調也最厲害的人。

這樣的人,眼裡自己就是全世界。

二、關於性格

不得不說一個詞——原生家庭。

家庭對一個人影響註定是巨大的,甚至一生都無法彌補過來。

老武的家境很普通,父母都屬於那種性格淡漠的人,從小對他的管束很少,他也很自律,家人間很少一起掏心掏肺的聊天,也沒說過“我愛你”之類的肉麻情話。

他說,回到家,每個人都忙著自己的愛好和生活,似乎毫不相干。

這樣,我也徹底理解了他,這種從小就養成的狀態,深深映在了骨子裡,成了一種介於獨立和冷漠的性子。

三、關於交往

這類人心裡,沒有很明確的目標,卻對每個人都心懷芥蒂,因為看過很多經歷過很多,自然就看淡了。

老武如果不跟我說起,我不會想象到他是一個曾經打過架,被甩過,還經歷過背叛和家庭離異的孩子。

不過,在他心中仍有一種溫暖存在,所以即使面目上再冰冷,他的心裡是暖的,對於需要幫助的人從不吝嗇,也不猶豫。

或許,等到他的,這類人的心底,都有一份不可觸及的溫暖和那個遙不可及的人。


寫在最後:

說實話,我不認為這是一種劣勢,反而他們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和別人的需要,所以把一切藏在心底,也比任何人自省,我們只需要慢慢走近他們,就會發現屬於他們的獨特魅力。


知暖少年


這種性格的人挺多的,我也是一個靦腆型的男孩?我覺的像我們這種性格的人,挺好的,一般人都願意和我們相處,沒啥皮氣,為人處事這方面還挺和的來,有一點感覺自己有點挺內向,不太願意表達自己的感情?一般不喜歡和陌生人勾通,

在我們家這裡不少女孩都把我當成一個姑娘去處,說我的性格像個小姑娘,都願意找我溜達,有時候真的拉不開自己的臉,被她們弄臉通紅通紅的,呵呵!這也許就是一個人的性格沒辦法?平日裡也不咋出門,一般的時候就待家裡,看看手機,啥的,有一點我挺佩服自己的,不管別人咋傷害你,用什麼語言傷到自己,我都會化解的,接人別接短,打人別打臉!我不會當面讓別人下不了臺?你吃虧了也是一種福,也學到了經驗!


小老鼠跑的快


我以前是一個沒心沒肺的人,對誰都好得很,也不會去害人,但我遇到了2次深刻的背叛,一次愛人,一次朋友,自己低谷時沒人幫的無助,我就把內心封閉了起來,但我還是對他人好,禮貌的對待,但基本沒人能進入我的內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