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幼兒教育聽聽專家怎麼說,除了教育,說的都是“食話”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無論對於國家和個人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將給學前教育帶來那些新的思考,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兒童健康發展又將面臨哪些挑戰和機遇?

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河南省實驗幼兒園對省內外知名學前教育專家、兒科醫學專家、健康養生專家關於這一話題不同視角的訪談,希望能給廣大家長、幼教同行及社會帶來一些啟迪與借鑑。

疫情下的幼兒教育聽聽專家怎麼說,除了教育,說的都是“食話”


河南省實驗幼兒園環境照片

1

疫情下的幼兒教育聽聽專家怎麼說,除了教育,說的都是“食話”


“吃喝玩樂”幼兒健康教育的大事、要事

華東師範大學 華愛華

疫情下的幼兒教育聽聽專家怎麼說,除了教育,說的都是“食話”


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副理事長,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曾經與河南省實驗幼兒園張秋萍園長半開玩笑地說到:“你搞食育是研究吃喝,我搞遊戲是研究玩樂,我們是在教孩子“吃喝玩樂”啊。”這次疫情突然讓我意識到,這不是玩笑,而實實在在是幼兒健康教育的大事、要事。“新冠肺炎”帶給我們的經驗和教訓,就是對“防病意識、抗病能力”的認知是何等重要,這也正是幼兒園健康教育的抓手。

食育,是為了強身健體,教育可以從健康的飲食習慣培養延展到對自然生態的尊崇;遊戲,是為了強心健體,是從對兒童自然天性的尊重,延展到人際關係的調和,最終以提高身體的免疫力和心理的抗逆力合為身心和諧,這難道不是幼兒健康教育的最高境界嗎?

2

疫情下的幼兒教育聽聽專家怎麼說,除了教育,說的都是“食話”


兒童健康防疫——小兒六氣順應論

河南省中醫院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侯江紅

疫情下的幼兒教育聽聽專家怎麼說,除了教育,說的都是“食話”


中醫兒科主任醫師、教授、河南省名中醫、博士生導師、河南省中醫養生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二五”重點學科-中醫養生學科帶頭人。河南省中醫兒科首席科普專家。

風、寒、暑、溼、燥、火乃自然之氣。小兒初生,應順四時,應六氣,順之則安,應時則壯。故倡育兒六要:

一要初生之兒,不可過厚衣被,過厚則令日後不耐風寒,纖弱不鍵,日後多疾。

二要初生之兒,不可厚味飲食,若非必令日後厭食、偏食。

三要順春時,故春時多令出屋,天地之間戲耍,勞其筋骨,如是則情悅、胃開、骨長。

四要夏令當熱則熱,當汗則汗。終日不得汗,必令日後不耐寒熱,體弱多疾。

五要秋令適燥應寒,宜令孩兒薄衣,如是可令孩兒漸耐風寒,歷練筋骨肌肉,少有感寒之疾。

六要冬季寒氣當令,孩兒常厚衣蝸居,不宜過暖,否則令肌肉軟弱,必致春月易感觸。

故,小兒與萬物同處,必生於天地之氣,適寒暑,應六氣,順之則安,不可避之太過。


3

疫情下的幼兒教育聽聽專家怎麼說,除了教育,說的都是“食話”


疫情下的警醒

華東師範大學 周念麗

疫情下的幼兒教育聽聽專家怎麼說,除了教育,說的都是“食話”


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曾獲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學學士學位;日本東京大學教育學碩士學位;華東師範大學心理學博士學位。兼任日本國際幼兒教育學會副會長、中國學前教育委員會健康專業委員會理事等職。

這次疫情,帶給國家和社會的影響都是巨大的,作為一個教育者,從此次疫情爆發的源頭和傳播的方式來思考,我有以下兩個方面的警醒和建議:

1、不容忽視的食育教育:自然給了人類豐厚的饋贈,但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隨心所欲、暴殄天物,如何教育人們、教育幼兒感恩自然、順應自然、敬畏生命、從自然中合理獲取食物,是食育的一項重要內容。

2、改變習俗、用餐分食:親人團聚、朋友聚會、吃吃喝喝、熱熱鬧鬧是國人體現幸福生活和親情友誼的重要儀式,但這種共餐的方式也存在著極大的病毒、細菌傳染隱患,這是食育應當思考的一個問題。

疫情下的幼兒教育聽聽專家怎麼說,除了教育,說的都是“食話”


4

疫情下的幼兒教育聽聽專家怎麼說,除了教育,說的都是“食話”


疫情之下兒童食育的思考

——食物禁忌是食育的重要內容

北京師範大學 沈 立

疫情下的幼兒教育聽聽專家怎麼說,除了教育,說的都是“食話”


博士,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育管理學院講師,主要從事管理教育,傳統文化教育與食育等領域的教研工作。

2003年非典SARS病毒源於野生動物一樣,這次“新冠肺炎”的病毒來源也可以追溯到蝙蝠和穿山甲。隨著疫情在全國蔓延,為阻斷可能的傳染源和傳播途徑,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發佈公告,全國疫情解除期間,嚴禁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交易活動。科學家呼籲儘快修改完善立法,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

我們之前兒童健康飲食教育的重點是吃什麼,應該把不吃什麼正式納入兒童食育的內容,讓孩子們從小就知道不能食用野生動物,從根本上斷絕從野生動物到人的傳染源。

疫情下的幼兒教育聽聽專家怎麼說,除了教育,說的都是“食話”


5

疫情下的幼兒教育聽聽專家怎麼說,除了教育,說的都是“食話”


疫情當下,食育更顯必要

北京中康食養醫學研究院 朱春蘭

疫情下的幼兒教育聽聽專家怎麼說,除了教育,說的都是“食話”


北京中康食養醫學研究院院長,國際傳統醫科大學特聘教授、國際傳統交流醫科大學博士、中國知名食育食養專家、國家高級健康管理師、食養配餐開創者。

如何才能讓自己好、家人好、社會好?這是疫情留給我們最為警醒的一堂生命課。同時,也讓我更加堅信:“正氣存內,邪不可幹”是祖先傳給我們的最大智慧,也是我們戰勝疫情的最好法寶!

未來的征程,我們還可能會遇到諸如“新冠肺炎”這樣的嚴峻挑戰,但我們唯有增強自身的免疫力、增強整個社會的免疫力,牢牢築就全民預防的第一道防線,我們才能應對各種挑戰、戰勝各種困難、打贏各種戰役。

國民健康必需從娃娃抓起,健康素養必需從學前做起,而食育正是開啟國民健康教育的金鑰匙。這是我一貫倡導和積極踐行的理念。面對當前疫情,我想這一理念必會成為越來越多同仁的共識,也必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切身體會到食育的力量。

當前,我們應該圍繞“先成人再成才”的這一原則來做教育,也應該圍繞為好身體好人品做準備了,這樣的孩子才有未來。而食育正是讓孩子擁有好身體好人品的基礎,我們也只有透過食育,才能敬畏自然,守護青山綠水,保持生態環境永續,才能降低患病風險、減少醫療費用、提高生活質量。

6

疫情下的幼兒教育聽聽專家怎麼說,除了教育,說的都是“食話”


把疫情當成對孩子們的一次生命教育課

河南大學 嶽亞平

疫情下的幼兒教育聽聽專家怎麼說,除了教育,說的都是“食話”


河南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院長,教授,學前教育學博士,河南省幼兒教師教育專家,河南省三八紅旗手。現任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理事,教師專業委員會委員,河南省教育學會幼兒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

每年的春節都是孩子們歡欣雀躍的時候,但突如其來的一場新型冠狀肺炎疫情,卻讓今年的春節成為了每個孩子生命中永遠也甩不掉的一段難忘經歷。有人說這對學前階段的孩子來說真是一場災難,但這也正是他們成長曆程中不可避免的真實生活。正像陶行知先生所說:“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我們每位學前教育工作者在全力抗擊疫情的同時,也把這場疫情當成是對孩子們的一次關於生命教育的自然一課吧!

疫情下的幼兒教育聽聽專家怎麼說,除了教育,說的都是“食話”


河南省實驗幼兒園活動照片

7

疫情下的幼兒教育聽聽專家怎麼說,除了教育,說的都是“食話”


疾病預防、干預的中華傳統智慧——食育

河南姓氏文化研究會張良委員會 張志超

疫情下的幼兒教育聽聽專家怎麼說,除了教育,說的都是“食話”


字道通,留侯世家 · 張良七十一世孫。河南姓氏文化研究會張良委員會秘書長。畢業於河南中醫藥大學,幼聞家學,樂古好醫,對各種疑難雜症和中醫養生有獨到見解。

中醫《運氣學》中早就有關於這次瘟疫的發生,時間,症狀,病機,治療方向的預測!這是古人長期總結的生活智慧,和與瘟疫鬥爭的歷史經驗!大地會生病了,打個“噴嚏”就是地震。自然界會有預兆,人們躲到平地就可以預防受傷,老天生病了一“感冒”氣溫失常就是“瘟”,手手相傳,人人相染就是“疫”。最好的抗疫是把人們的體質調平和了,能夠與外界保持動態的平衡,就可以“正氣內存,邪不可幹!”

面對“非典”和“新冠肺炎”我們除了充足睡眠以外,最重要的就是飲食預防幹御!華夏祖先利用“神農”對食物四氣五味的認知;“黃帝”對五穀,五果,五畜,五氣調和的生克關係;還有伊尹的五味化合調控五臟的廚藝,完成了世界最早的“食物預防醫療”以及相關的食育教育的先河,才得以讓華夏兒女有了戰勝危機,生生不息的機會!“食育”是我們華夏民族賴以生存和自強不息的柱石,是開啟古老華夏文明的鑰匙,是天人合一,和諧社會的有力捍衛者!是華夏的智慧瑰寶,文明傳承的不息聖火。

8

疫情下的幼兒教育聽聽專家怎麼說,除了教育,說的都是“食話”


培育幼兒的愛國情感

北京師範大學 馮婉楨

疫情下的幼兒教育聽聽專家怎麼說,除了教育,說的都是“食話”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學前教育系副教授與碩士生導師,教育學博士,主要研究學前教育基本理論與幼兒園教師發展。

在共克時艱之際,我們應不忘培育幼兒的愛國情感。幼兒時期是個體愛國情感萌發的重要時期。《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建議我們運用幼兒喜聞樂見和能夠理解的方式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這場疫情是危機,也是愛國主義教育的契機。幼兒親身經歷了疫情給自己和家人生活帶來的變化。我們在保護幼兒的同時,應有意識地讓幼兒瞭解防疫抗疫中的先進人物和他們的故事,並反思個人衛生與公共衛生之間的關係。

9

疫情下的幼兒教育聽聽專家怎麼說,除了教育,說的都是“食話”


健康教養入園、入家、入心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 尹國強

疫情下的幼兒教育聽聽專家怎麼說,除了教育,說的都是“食話”


西南大學學前教育學士、碩士,教育技術學博士,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學前教育政策博士後。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學前教育政策法規、縣域學前教育治理、幼兒園整體規劃與設計、兒童學習與發展、數字媒介與學前教育。

儘管有著“關涉未來”意義的學前教育現在仍常常被人稱作“小學科”,但它明顯不是獨立的王國,它的每一步發展,都深深地“嵌入”在社會經濟文化環境之中,和國家的命運息息相關。

此次突然爆發的新冠疫情“黑天鵝”事件,打破了學前教育的日常形態,但學前教育依然在數百萬幼教工作者的努力下積極健康地發展。這體現在:第一,健康教養的理念更深入地落實在幼教工作當中。“健康”作為五大領域的首位,在以往一些教育實踐中卻常被忽視。最近,越來越多的幼兒園意識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高度重視起衛生保健工作,積極完善相應管理機制,強化幼兒健康教育,推進諸如河南省實驗幼兒園“食育”課程等特色舉措;

第二,家園共育的策略在千萬家庭中進一步踐行。這個春節假期讓父母更加關注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和孩子有了更多的親密接觸,親子時光在園所的專業引領下更有質量,也更有效率;第三,幼兒園教師專業化發展在反思爭論中進步。近期國家發文對“停課不停學”在幼兒園的落實給出規定,給老師們吃下定心丸,使其專業化發展更進一步

10

疫情下的幼兒教育聽聽專家怎麼說,除了教育,說的都是“食話”


食育—成全生命的教育

河南省實驗幼兒園 張秋萍

疫情下的幼兒教育聽聽專家怎麼說,除了教育,說的都是“食話”


正高級中學教師,河南省特級教師、河南省優秀專家,河南省三八紅旗手,河南省十佳中小學校長,全國教育系統“巾幗建功標兵”,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現任河南省實驗幼兒園園長,河南省學前教育發展中心主任。

春節來“疫”,讓人措手不及,“疫”終止了多少人的生命,“疫”消耗了多少財力、帶走了多少個家庭的歡聲笑語。濫食野物“飲食傷”,人類傷不起!

民以食為天,這天大的事兒,早就應該從娃娃、教育抓起!從今天開始,讓我們多找些時間,說說“食”話,做做“食”事兒吧。因為“食”事求是的講,“食”事本已“食”不我待,“食”關存亡、“食”關天理、“食”更關民族復興之大計。我們很慶幸的是2007年在北京師範大學沈立老師的指導下開始了對食育的探索與實踐,朱春蘭老師又讓我們懂得了能不能吃、該不該吃、會不會吃的學問,食育成為了河南省實驗幼兒園孩子和家長們的必修課,這堂課讓我們受益良多,感慨萬千......

這些年的經驗告訴我們:食育應該成為每個人生的第一課和必修課,食育不僅僅是吃的教育,還包含更多自然、道德、生態、生存、生命的…...教育。食育是成就人類的教育。食育會讓人的身體和靈魂更健康,人生更幸福,世界更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