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發聲,幼兒教育「要治理」

教育部發文治理幼兒園“小學化”:禁授小學課程內容

新京報 2018-07-15

教育部發聲,幼兒教育“要治理”

近年來,一些幼兒園違背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特點,提前教授小學內容、強化知識技能訓練,“小學化”傾向比較嚴重。教育部要求,對於提前教授漢語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小學課程內容的,要堅決予以禁止;小學在招生入學中面向幼兒園組織測試等行為,將視具體情節追究校長和有關教師的責任。

新京報快訊 (記者王俊)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對於提前教授漢語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小學課程內容的,要堅決予以禁止;小學在招生入學中面向幼兒園組織測試等行為,將視具體情節追究校長和有關教師的責任。

近年來,幼兒園保育教育水平不斷提高,但一些幼兒園違背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特點,提前教授小學內容、強化知識技能訓練,“小學化”傾向比較嚴重。

《通知》明確,對於提前教授漢語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小學課程內容的,要堅決予以禁止。對於幼兒園佈置幼兒完成小學內容家庭作業、組織小學內容有關考試測驗的,要堅決予以糾正。社會培訓機構也不得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等名義提前教授小學內容,各地要結合校外培訓機構治理予以規範。

教育部發聲,幼兒教育“要治理”

《通知》要求糾正“小學化”的教育方式。針對幼兒園不能堅持以遊戲為基本活動,脫離幼兒生活情景,以課堂集中授課方式為主組織安排一日活動;或以機械背誦、記憶、抄寫、計算等方式進行知識技能性強化訓練的行為,要堅決予以糾正。

小學零起點教學也被明確要求。對於小學起始年級未按國家課標規定實施零起點教學、壓縮課時、超前超標教學,以及在招生入學中面向幼兒組織小學內容的知識能力測試,或以幼兒參加有關競賽成績及證書作為招生依據的,要堅決糾正,並視具體情節追究校長和有關教師的責任,納入規範辦學誠信記錄。

《通知》部署了具體時間節點,2018年8月底前,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認真制定治理方案。12月底,幼兒園、小學、培訓機構按要求進行自查,教育行政部門組織抽查和摸排。

總體整改工作於2019年4月底前完成。此外,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教育部及各省級教育督導機構和教育行政部門開展專項督查,於2019年6月底前完成。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