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件龍泉窯精品賞析

第一、【龍泉窯斗笠碗 】【介紹】斗笠,是遮陽光和雨的帽子,有很寬的邊沿,用竹篾夾油紙或竹葉棕絲等編織而成。斗笠起始於何時,已不可考,但《詩經》有“何蓑何笠”的句子,說明它很早就為人所用 。在古代,斗笠作為擋雨遮陽的器具,在山村水鄉隨處可見;到了現代,更有一些旅遊景點,將斗笠作為一種既實用又美觀的工藝品明碼標價。在中國南方的很多家庭,往往會在牆上掛上一個斗笠作為裝飾。


八件龍泉窯精品賞析

第二、【宋 龍泉窯斗笠碗】【介紹】南宋時期龍泉窯得到空前的發展,龍泉青瓷進入鼎盛時期。這時,曾在唐和五代盛極一時的越窯青瓷業已凋零,唯有龍泉青瓷質量顯著提高,馳名中外的粉青、梅子青釉瓷色就是在南宋龍泉窯中燒製成功並把青瓷釉色之美推到頂峰。從窯址的瓷片來看產品有白胎(灰白)和黑胎厚釉兩大類。其中白胎青瓷約百分之九十九,黑胎青瓷只是少量的,但質量很好,胎簿釉厚有紫口鐵足的特徵,與南宋郊壇下官窯瓷器有許多相同之處,這應是南宋紹興元年至紹興十九年時及其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南宋朝廷令地方州府為宮廷代燒的官窯瓷器。


八件龍泉窯精品賞析

第三、【龍泉窯斗笠盞】【介紹】元代龍泉窯比宋時擴大了好幾倍。浙江省、甌江兩岸的窯址已發現有200多處,元代龍泉窯瓷器的特點是造型大多胎體厚重,除繼續生產宋時的器型外,創新品種有高足杯、菱口盤、荷葉蓋罐、環耳瓶、鳳尾樽等。質量不如南宋,胎質粗糙,釉面光亮者多,溫潤如玉者少,裝飾技法上有劃花、印花、貼花、堆花、鏤刻、點彩等。紋飾題材豐富,有云龍、飛鳳、花鳥、魚蟲、八仙、八吉祥、雜寶等,個別有文字裝飾。


八件龍泉窯精品賞析

第四、【南宋 龍泉窯斗笠碗】【介紹】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秋,完顏宗弼(兀朮)揮師南下,宋高宗再無路可逃,只能入海逃難,在溫州沿海漂泊了四個月之久。由於南方天氣潮溼河道縱橫,加上南宋軍民的英勇抗戰,金軍主帥完顏宗弼決定撤兵北上。在北撤到鎮江時,被南宋將領韓世忠斷掉後路,結果被逼入黃天蕩。 金兵屢次突圍,均告失敗。後因漢奸指點, 金兀朮聽說有老鸛河故道可以通秦淮河,於是發軍開鑿,一夜鑿渠三十里,掘通河道,由渠出江,經秦淮河引入建康城西的長江江面,得以逃往建康。但道路依然被韓世忠的水師扼守,金軍不得過江。又有福建人王某向金兀朮獻策,舟中載土,上鋪平板,穴船板以棹槳,待無風時出擊,韓世忠軍遂大敗,退還鎮江,金兀朮得以渡江北歸。 這就是著名的黃天蕩之戰。 宋軍以八千人之兵力圍困金兵十萬,雙方相持四十八日,由於當地王姓漢奸出策給金兀朮,金軍用火攻,燒掉宋軍船隻才打開缺口,狼狽北返。 [38] 金軍又在建康(今江蘇南京)被岳飛打敗,從此再不敢渡江。


八件龍泉窯精品賞析

第五、【 元 龍泉窯斗笠碗】【介紹】在龍泉窯的精湛技藝和精美的釉色及高超的質量影響下,除浙江境內多處窯址如大窯、金村、溪口、大白岸、小白岸、梧桐口、筆架山、項戶、道泰、山頭窯、松溪、馬垃力、安福口、安仁口、大方、大棋、下村、武溪等300餘處外,還有江西、福建兩省的多處窯址也仿燒龍泉青瓷。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龍泉窯系。這在宋、元民窯瓷器中是屈指可數,名列前茅的。


八件龍泉窯精品賞析

第六、【元 龍泉窯斗笠盞 】【介紹】盞斗笠型制,盞口外撇,深腹斜收,底部小圈足。盞口至圈足皆施青釉,釉面均勻,釉色如梅子青色。斗笠盞為宋代最為著名的茶盞造型,因造型酷似斗笠而得名。器形優雅,頗受宋代文人的喜愛。 此盞造型經典,釉色古樸,彰顯了宋代文人精緻生活的縮影。

八件龍泉窯精品賞析

第七、【 明以前 龍泉窯斗笠盞 】【介紹】元代龍泉青瓷燒造量大,風格與南宋迥異:器型高大、胎體厚重;胎色為白中帶灰或淡黃;釉色為粉青帶黃綠,光澤較強,釉層半透明;裝飾手法多種多樣,有刻、劃、印、貼、塑等,以劃花為主,花紋粗略,線條奔放,紋飾以雲龍、飛凰、雙魚、八仙、八卦、牡丹、荷葉等為多見。此外,還大量出現漢文和八思巴文字款銘。

明代龍泉青瓷走向衰弱,器物胎體厚重,製作粗糙,胎色為灰黃,釉層厚,透明度高,釉表光澤強,釉色有青灰、茶葉末、灰黃等幾種,裝飾以釉下刻花為主,亦有模印人物故事的裝飾方法。

八件龍泉窯精品賞析

第八、【宋代(960-1279) 龍泉窯斗笠碗 】【介紹】龍泉窯的突然興起很可能和龍泉窯為宮廷燒造“貢品”有關。當時江南一帶屬於吳越國的錢氏王朝統治,錢氏王朝一直奉行與中原修好的策略,於是瓷器成了重要的“貢品”。有關專家在考古蒐集時曾找到這樣一件淡青釉罐,其外壁釉下寫著“天福元年,重修窯爐,試燒官物,大吉”。天福元年也就是公元936年,天福是後晉高祖石敬瑭年號,吳越國是宗後晉的,據此推測,當時所燒的“官物”除了吳越國宮廷自用以外,很可能還向石敬瑭進貢。

八件龍泉窯精品賞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