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茶屢獲殊榮的背後

貴州日報

去年11月,第十五屆中國茶業經濟年會公佈了2019年世界紅茶評比結果,納雍縣生產的“彝嶺苗山”牌玄羽紅茶獲世界級金獎。這是納雍高山茶斬獲的又一桂冠。在近年國內外評比中,納雍高山茶屢獲大獎:2013年首屆“黔茶杯”綠茶類特等獎,2017年、2018年“黔茶杯”名優茶評比全省第一名、“中茶杯”特等獎,2018年省“太極杯”茶王、貴州省首個綠茶類特別金獎,2019年“黔茶杯”特等獎、一等獎……

從品質到品牌

殊榮的背後是品質。納雍特有的低緯度、高海拔、寡日照、多雲霧、少霜期的氣候特點和黃土地、馬血泥、厚土層、多元素的土壤條件,造就了納雍茶葉“高山”“生態”“有機”品質的突出特點。

納雍綠茶湯色明亮、滋味醇香、回味甘甜、品質極佳。著名美食作家、茶文化人李韜寫了一篇《納雍綠茶:乾淨的味道》。他認為,納雍綠茶通過瑞士SGS的EU87/2014版標準的191項農殘檢測認證,非常不容易。

優異的品質造就了納雍茶厚重的品牌。2009年以來,納雍連續9年被評為“全國重點產茶縣”,2010年獲得“中國高山生態茶之鄉”榮譽稱號,2014年被評為“貴州十大古茶樹之鄉”,2019年納雍縣騌嶺霧翠茗香茶場獲得“中國美麗茶園”稱號……

納雍陸續打造出府茗香、含露霧香、雲霧翠芽、彝嶺苗山等知名茶葉品牌。它們屬於不同的茶葉企業,卻又有著共同的名字——納雍高山茶。

從貢品到產品

殊榮的背後也是歷史。《貴州通志》記載:“平遠府茶產巖間,以法制之,味亦佳。”“平遠府茶”指的就是如今納雍縣水東鎮姑箐村的姑箐茶,早在明清時期就是貢茶。

近年來,納雍充分發揮茶葉資源優勢,把茶產業作為脫貧攻堅主導產業之一,制訂了《納雍縣高山生態茶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關於鼓勵納雍高山茶產業發展的實施方案》等政策性支持文件,通過政策扶持和品牌推廣等措施,積極動員廣大群眾參與種植,努力培育經營主體,鼓勵幹部領辦創辦。2019年至今,新增茶葉11萬畝,全縣形成近20萬畝標準茶園,投產規模近10萬畝。

目前,納雍縣已經註冊茶葉企業46個,建設加工廠房28棟,7個茶場通過有機認證,10家茶企業獲得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和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1家茶企業獲“國家級扶貧龍頭企業”、5家茶企業獲“省級龍頭企業”稱號。2019年納雍全縣生產茶葉2767噸,其中綠茶1890噸、紅茶877噸,總產值達10.5億元。

昔日的貢品正成為產品飛入更多尋常百姓家……

從獎品到商品

殊榮的背後更要體現價值。納雍茶,不僅要有獎品,更要有商品。這是茶產業發展的需要,更是納雍這個深度貧困縣脫貧攻堅的要求。

2018年6月30日,在民革中央的幫助推動下,“納雍高山茶(東北亞運營)體驗中心”在哈爾濱市道里區康安路36號正式揭牌。

兩年多來,納雍在北京、上海、廣州、石家莊、貴陽等地陸續開辦了數十家“納雍高山茶”體驗店和品牌示範店。“長在深山人未識”,納雍茶正不斷成為口碑載道的商品,流通到全國各地、世界各地。

納雍高山茶通過政府引導、企業共建、群眾參與的方式,統一生產標準、統一加工工藝、統一品牌標識、統一宣傳銷售。2019年共計外銷茶葉1890.6噸,銷售總額7.07億元,帶動了6853戶21919名群眾就近就業,幫助茶農年人均創收9000元以上,帶動貧困戶人均年收入增加906元。

脫貧攻堅戰鼓緊,茶葉種植勢頭好。去冬今春,納雍又新增種植了5萬畝茶葉。為了激發群眾積極性,納雍採取預付產業補貼辦法,鼓勵群眾自種茶葉。(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黃杏 通訊員 王鵬)

高山茶屡获殊荣的背后

點擊查看人民網貴州頻道新冠肺炎疫情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