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融合,創新賦能,無人物流為“新基建”注入科技動力!

隨著國家發改委再次提出加快人工智能、5G基建、大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中國新一輪經濟增長的引擎已被激活,融合了“新基建”中多項前沿技術的無人駕駛也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一方面,無人駕駛將藉助新型基礎設施不斷實現技術突破,另一方面則將為“新基建”下的產業升級創新賦能,尤其為交通、物流運輸、製造業等產業的發展與轉型提供強力支撐!

藉著“新基建”的東風,無人駕駛商業化迎來春天。中國自動駕駛領創企業-馭勢科技,率先宣佈在無人駕駛技術上取得“拿掉安全員”的重大技術突破,並將完全無人的無人駕駛物流車實現規模化商業運營,助力機場、製造業等行業智慧升級。

2019年,馭勢科技將完全無人駕駛的物流車分別投入上汽通用五菱的寶駿基地以及世界客貨運量領先的香港國際機場進行汽車零部件、旅客行李等貨物的運輸工作。而此時,這兩款無人物流車正奔忙於一線貨物運輸服務,晝夜不息,助力機場、工廠復工抗疫。

技術融合,創新賦能,無人物流為“新基建”注入科技動力!

率先“拿掉安全員”,中國自動駕駛跑在世界技術前列

自動駕駛汽車要實現大規模普及,必須解決的一個核心問題是如何“拿掉安全員”,即不配備監管司機,所有駕駛操作及周邊環境監控工作均由無人駕駛系統完成。只要有安全員在,都不能算是完全意義上的無人駕駛汽車,也無法真正為交通運輸行業帶來降本增效的作用。

據悉,全球自動駕駛巨頭Waymo也僅僅剛開始在北美試運行少量沒有安全員的出租車服務。此次馭勢科技率先在真實運營中“拿掉安全員”,代表著中國自動駕駛真正追趕上世界技術水平。

沒有安全員,也就意味著自動駕駛汽車要能夠應付所有極端場景,並在任何氣候、環境下保證車輛運行的安全。“去安全員”自動駕駛技術的背後,依賴於馭勢科技自主研發的U-Drive智能駕駛系統,以及系統化的成熟安全體系設計,來確保即使無人駕駛系統中的某一個部件發生了故障,依然能夠保證車輛行駛及其它交通參與者的安全,同時保障貨物運輸工作的高效完成。

歷經近兩年的技術研發和測試、試運營,馭勢無人物流車的安全性最終通過了香港機場安全及飛行區運作部等多個部門的評估及核准,並在香港民航處、香港運輸及房屋局、香港運輸署及香港通訊事務管理局等有關政府部門的知悉下正式展開運作,在完全無人駕駛的情況下順利替代了人類物流車司機。

征服機場禁區無人駕駛——世界上對安全要求最嚴苛的場景

香港國際機場是全球最自動化的機場之一,亦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國際機場之一。根據香港民航處公佈的統計數據,2019年,香港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7128.6633萬人次、貨運量470.3989萬噸,運輸作業壓力十分龐大,對於應用新技術升級運輸方式、進一步提升機場運作效率的要求也隨之而來。

而機場,實際上是世界上對安全運營要求最嚴苛的場景之一,機場的惡劣天氣和複雜環境給無人物流車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 並不簡單的運輸環境:工人與各種牽引設備混行的地下行李大堂、連續的90度急轉彎、陡坡隧道、只允許單方向車輛通行的單車道、混行的其他車輛以及人員橫穿等;
  • 惡劣的運輸運營條件:刺眼的大逆光、能見度低的鹽霧天和夜晚、暴雨、高溫、颱風等;
  • 全天候的物流作業:日夜運行的行李貨物運輸任務及載重、數量不一的拖斗。
技術融合,創新賦能,無人物流為“新基建”注入科技動力!

2019年12月,馭勢科技和香港國際機場聯合宣佈,投入“拿掉安全員”的無人物流車,用於旅客行李運輸,以及未來的貨運,並逐步替換掉機場內上千臺人工駕駛的物流車。

這是全球首個在機場實際操作環境下運行的無人駕駛常態化運營項目,也是首個無人貨運商業化的標誌,它同時標誌著無人駕駛正式邁過了產品化的門檻。

為了讓無人物流車在機場中達到足夠安全可靠的運行能力,馭勢基於自主研發的U-Drive智能駕駛系統,以半剛性連接的電動牽引車作為應用車型,並對無人物流車進行了正向設計,從車輛電子電氣架構到無人駕駛車端系統本身,實現涵蓋傳感器、自動駕駛控制器、車輛電源、執行機構等部件的全棧冗餘。馭勢開發了基於加密傳輸的遠程監控系統,可實時對運行中的無人物流車進行監控和控制。同時,為了保障無人車投入運營之後的安全,還搭建了一套完整的安全框架體系以及測試、發佈流程,包含基於馭勢豐富的測試案例樣本庫的迴歸測試和無人車場景優化測試,國家級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場(位於馭勢科技浙江嘉善創新中心)的模擬真實運營環境壓力測試以及自研智能駕駛仿真測試系統和長期的現場環境測試。

技術融合,創新賦能,無人物流為“新基建”注入科技動力!

無人駕駛為物流行業降本增效

香港國際機場客運每天近1200架次,貨運每天可達上萬噸。綜合考慮整個運營生命週期,為維持機場客貨運環節的正常運作,“勞動密集型”的傳統物流方案約需配備近千輛地面物流拖車,一輛物流車需3-4名司機輪班完成每日的運輸任務。

經瞭解,此類拖車司機需持有特殊駕駛執照,且考取費用高、工作環境惡劣,導致機場地面物流人員流動性大、人力資源短缺等問題。加之人工駕駛必然會影響貨運的週轉效率及行駛安全,長此以往為機場運營帶來的是人力成本、硬件成本、時間成本這三方面的巨大壓力。可見,傳統物流方案對於機場而言並非絕佳的運營手段。

據不完全統計,僅包括車輛設備及維保費用、人工薪資及管理培訓費用,傳統物流方案綜合運營成本已高達上百億元,其中絕大部分用於人工薪資的支出;而馭勢無人物流車的量產運營可實現機場物流成本結構配置的最優化,有效控制運營成本的快速增長,一般1-3年即可實現投入成本的顯著下降。

支持7x24小時全天候作業的無人駕駛給機場地面物流的高效運營帶來了新的機會,能夠從根本上提高行李在機場運輸環節中的流動性。

通過基於Al和大數據的馭勢雲端智能運營調度平臺,配合遠程監控系統,使管理者能夠全面掌握無人物流車的實時運維信息。無人物流車時刻與雲端相連,通過統一的管理和調度可組成任意車隊模式行駛,並根據後臺累積的運營數據進行雲端大數據分析,支持車輛自主規劃行駛路徑,從而整體提高車輛的運行效率與管理效率。

此外,無人駕駛釐米級的高精度定位以及可靠的控制能力,相比人類駕駛員應對突發情況的不確定性,在任何情況下均能夠準確保證無人物流車的穩定運行,實現工作時間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實際提高行李、貨物運輸的質量與效率,提升航空旅客的出行體驗感。

技術融合,創新賦能,無人物流為“新基建”注入科技動力!

而在上汽通用五菱寶駿基地,成功實現單條運輸線路完全無人化的馭勢物流車,更是在運營2月後,便去掉了該條線路8個司機的人工成本。

隨著“全民抗疫”進入下半場,“用工荒”、“效率低”、“疫情風險”等問題成為了眾多企業主在復工復產過程中的扼喉之痛。應用了L4級無人駕駛技術的無人物流車,承擔著寶駿基地內的白車身物流運輸作業,全程無需人工駕駛操作,根據實際生產任務需求進行自主駕駛作業。

以無人駕駛為根本驅動力的馭勢無人物流車,即使在疫情嚴峻的形勢下,也能高效、敏捷地保障基地內部生產資料流轉的運輸需求,同時最大程度上避免了人員流動或聚集,實現了“0”接觸的物流作業方式,有效降低了疫情傳播感染的風險。

在“新基建”的背景下,無人物流已率先扛起產業智慧升級的大旗,而隨著商業化場景的不斷深入與擴大,無人駕駛技術也將把真正的技術力不斷轉化為經濟增長動力,為各行各業創造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