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漲價風波未停,糧食市場卻傳來“噩耗”?要走豬肉老路?

在去年,豬肉卻是最受關注的話題。回顧去年的豬肉市場,我們可以清楚感受到,短短几個月內,豬肉就從當年的大眾價直接飆升至一斤42元左右,所幸在年底豬肉價格有所回落,但卻讓人們感受到生活的不易。蔬菜、水果、肉類和雞蛋的價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漲,尤其是豬肉的價格上漲了一倍,吃豬肉甚至成了一種奢侈。

豬肉漲價風波未停,糧食市場卻傳來“噩耗”?要走豬肉老路?

土地集中利用大勢所趨,高效低成本逐漸定局。我們都知道,不少西方國家從事農業的人口並不多,但是產量卻很高,價格也不高。這其中的原因就是土地集中化,大規模機械化種植生產提高了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如今,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開始前往城市勞作,但農村的土地沒有荒蕪,而是紛紛以承包的形式種植,而且現在農村機械化也是一年比一年深入,這也是農業種植的趨勢,將來更少的勞動力去從事農業生產,而糧食的產量不會降低反而會因為統一化管理而增高。

豬肉漲價風波未停,糧食市場卻傳來“噩耗”?要走豬肉老路?


肥沃的東北大地和華北平原是我們糧食的重要產地,但據糧食局統計局的最新數據顯示,去年全國的玉米收購量下降了近六百萬噸,主要原因就是東北和華北產量的減少;其中,東北地區玉米上市不足30%,而華北地區玉米出售比僅有40%。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收購量的下降呢?是產量不足還是另有原因?有價才有市,在物價集體上升的現在,糧食的收購價一直穩定在較低階段,這讓農民們售賣糧食的積極性不高。當價格走勢不符合自己的預期時,人們紛紛選擇觀望,等待價格上漲後再出手賣掉。

豬肉漲價風波未停,糧食市場卻傳來“噩耗”?要走豬肉老路?


除去價格成為玉米產量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地區的糧食產量減少也是玉米產量降低的主要因素。在去年的時候,黑龍江地區由於氣溫低、日照減少,黑龍江的總糧食產量大幅度減少,相比往年,下跌了4萬噸。玉米產量的減少,是否會引發豬肉價格上漲同樣的局面出現,那麼,如果發生了這種情況,未來政府會怎麼做?

豬肉漲價風波未停,糧食市場卻傳來“噩耗”?要走豬肉老路?

為此,有網友說:為什麼什麼漲價都可以,唯獨農民辛辛苦苦種的糧食不能漲價?一些網友也表示:未來,基礎食物會變得越來越貴,就像汽車一樣。房子、電腦等將會越來越便宜!又有人提出了另一個問題:如果糧食漲到每斤6元,農村人就不出去打工了,低工資的工人也想下鄉種地。會發生這種情況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