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辨識與應用(9)——中脘穴

中脘——屬任脈;胃之募穴;八會穴之腑會。

【定位】前正中線上,臍上4寸;或臍與胸劍聯合連線的中點處。

【解剖】在腹白線上,深部為胃幽門部;有腹壁上動、靜脈;布有第七、八肋間神經前皮支的內側支。

【主治】

①胃痛,腹脹,納呆,嘔吐,吞酸,呃逆,疳疾等胃腸部疾患;

②癲狂癇,失眠,神經衰弱、鬱證,前頭痛。

穴位辨識與應用(9)——中脘穴

解析:

①中脘穴,屬任脈,過腹中部,且該穴下為胃腑,為胃之募穴,手太陽少陽、足陽明、任脈之交會穴,腑之會穴。又大腸、小腸皆屬於胃,故本穴可調理胃腸,治療各種胃腸疾病。脾胃相表裡,本穴又健脾化痰,可治因痰所致的各種疾患,滌盪胃腸,使痰溼、積食等得以運化。

《黃帝內經靈樞·五味》“胃者,五藏六府之海也,水谷皆入於胃,五藏六府皆稟氣於胃。”脾胃的升清降濁的作用,可以調整臟腑的功能,改善腦部供血,調理植物神經功能,對失眠、頭部疾患有效。同時,中脘穴也是腹針中的頭部,治療頭部疾患。

大家好,中醫小館歡迎您的光臨,感謝您的關注!

溫馨提示:本內容為中醫科普,不作為疾病治療的指導,如有病症,應及時到正規醫院進行診治,自行治療導致的任何問題和意外,與該文章的作者無關,特此聲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