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助力疫情,"区块链+"模式再发展


区块链助力疫情,

疫情面前,人们都居家为国做贡献,但是区块链却一反常态,高调地出现在我们视野中,慈善在、工作在、经济发展供应链它也在。可以说,整个抗疫过程中,区块链技术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在危急时刻展现出了它的实力,我们今天就来看看疫情期间的区块链是什么样的。

一、疫情期间为什么区块链会大火

1、区块链+慈善

疫情爆发初期,物资捐赠与管理透明度问题受到公众关注。有效的解决捐赠物资能够快速、准确的发放到疫区,具有透明度高、数据不可篡改、可追溯、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是一个有效的解决途径。面对世界各国的抗疫捐助,如何将善款有效准确的用于疫情防护,让捐款国和捐款人清楚这些钱的用途,就显得格外重要。

中亚教育基金会应用区块链技术,将慈善事业所涉及的从募资到捐赠再到使用的全部环节的信息上链,全链记录在区块链信息中,如果出现了诈捐、舞弊等情况可以迅速追责。各种款项和物资的使用都很透明,所有参与者都可以实时监控善款的去向。通过智能合约设置善款使用规则,智能合约自动执行。在减少全流程的人工干预、降低道德风险的同时也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区块链的匿名性也能保障捐赠者的隐私。

2、区块链+供应链金融

但当疫情发生,考虑到中小企业资产匮乏、财报不规范、经营数据不完整等因素,银行愿意对产业链上的核心企业提供帮助。但是银行也希望为有真实交易背景的企业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但是苦于几点:第一,银行的风控管理体制;第二、银行的服务效率;第三、银行的管理要求。这几点导致很多小微企业很难满足银行的要求。

通过供应链金融,核心企业的征信被释放出来,匀给这个产业链上的配套企业。只要这些"配套"的中小企业有真实的订单,有应收应付的款项,就能证明它们的信用等级,核心企业可以为它们授信,当核心企业也流转不开时,银行还可以发放贷款。当然,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仍然还未建立。虽然供应链融资能有效规避单一企业的信用风险,但却不能完全消除信用风险。而区块链的出现,正是解决"信任"问题最好的办法之一。供应链金融+区块链,为这些多方参与者提供了更安全、透明的解决方案,给人们留下的"空间"似乎变得更大。以我国为例,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也就是说疫情期间,区块链技术+供应链金融支撑起了经济的重任。

二、为什么区块链会在疫情期间大放异彩

1、不可篡改

区块链技术可以确保在任何时刻,账本上保存的信息与节点当初记录上去的内容完全一致、未被篡改,并且随着时间的增加可靠性越来越强。也就是说,写在区块链上的信息,既不像写在纸张上的信息那样会随着时间褪色、模糊,也不会像存在传统"中心化"数据库中的信息那样,很容易被"管理员"偷偷篡改、删除。同时,信息在区块链上进行流转,全部过程都是有迹可循、可以追溯、清晰透明,任何人都非常容易验证数据的源头和真实性,实现穿透式监察,让信息真正意义上变得真实可信。这也是为什么区块链在知识产权、司法、电子政务等领域有着很大的应用空间。

2、智能合约

协议,就是程序。基于这样的智能化程序,人与人、机构与机构,甚至物与物之间都可以依托区块链实现高效协作,而这种协作是"去信任化"的,使用者无需信任其他任何参与协作的人,也能够通过区块链的机制确保自己利益的安全。

进一步来说,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功能,使得我们可以使用更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式实现安全协作,比如通过智能合约来抵押数字资产、按条件自动调用合约、自动执行,这样自动化的、确定性的执行模式使得违约难度大大增加、失信风险大大降低、信任成本大大减少。这也就意味着,基于区块链的交易和协作不仅可以提升效率,还可以降低风险,形成一种数字化的信用解决方案,这也就是区块链被称为"信任的机器"的原因。

3、结算网络

区块链可以用来像金融领域的结算、清算平台一样,在交易后帮我们做有价值的资产的结算,但是无需第三方机构作为信用中介提供担保。不同的是,它能够结算的东西,将远远超过资金、股份、债权这些狭义的资产,各种各样的价值都可以形成新型资产在区块链进行结算,清算效率高的同时安全性远超以往的形式。

4、点对点分布式账本

区块链又被称为是"分布式账本",思路上,它采用的是账本的机制,而其中记录的也是我们生活中最有价值的信息。例如:金钱、股票、证券、资产、储值卡、积分、发票、关键数据、证书、合同、证据、访问权、收藏品、游戏道具等等。而这个账本的不同点在于,它是由多个互不关联的机构或个人(即"节点")共同记录的,各个节点共同记账,共同确认信息的所有权,让信息以"点对点交付"而非"复制粘贴"的方式流转,确保任何时点信息在区块链体系内存在的唯一性,以及确保信息时刻保持与一种数字身份相绑定,这也就实现数据所有权的确权。

区块链助力疫情,

三、疫情之后区块链的发展方向

1、区块链+保险

保险行业历来最受关注也最受诟病的几个点包括"核保难","理赔慢"、"中介多",在此次疫情中可以看到,为了让核赔、理赔工作快速有效展开,多家保险平台开通快速理赔绿色通道。借助区块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上述的核保理赔难题,还可以解决传统保险行业存在的保险欺诈、对账难、中介收取高额费用等现象。区块链防篡改的分布式存储技术,能确保链上用户信息的真实性,方便进行信息的交叉验证,从而有效防范保险欺诈,同时结合智能合约,可以实现保险核赔理赔流程自动化,减少线下人工成本,加快保险业务进程。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信息的实时全链条共享,可以让保险消费者与保险产品直接对接,消除以往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存在的大量中间商加重了保险产品消费成本。区块链技术基于其分布式存储、点对点传输、不可篡改等特点,在有效解决保险行业存在的"道德逆选择"、"信任机制建立成本高"等难题方面的作用日渐凸显。目前,国内外已有多家保险企业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保险业务中。

2、区块链+招聘

线上招聘的痛点在于,如何精准筛选和匹配,以及可信度。区块链技术可提供检查教育背景证明的新方法,有了公共区块链接点,存储在区块链时间戳中的数据任何时候都不能被重写和篡改,这样招聘方就可以完全访问就业记录,背景核实和教育资格。区块链的存在使得招聘可以兼顾跨区域性与真实性,从而再提升招聘的效率和质量。

3、分布式办公

疫情之后,很可能在技术上会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分布式办公,在这一技术之上能够催生更多的可量化数据,方便公司记录、量化员工的参与情况,员工所参与的项目数据统统上链,"工作量证明"、"权益证明"也便于管理及评估等。

四、通过疫情看区块链的未来价值

1、区块链将构建可信社会

当今社会已然是一个"信用社会",并且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在越来越数字化的当下,人们对信息获取的便捷程度和对信用的敏感程度都有所提高。比方说某机构工作不到位、不合理,可能马上一群网友就把各种信息扒出来质疑,很快就会成为千万网友热议对象。此次疫情被聚焦关注,湖北红十字会也被曝出种种问题,公众的质疑声不断。相比社会上自发的全透明捐赠确实令不少捐赠人士感到心寒,例如欧科集团设立1000万元疫情防治专项基金,让捐助信息更透明公开,重塑信任,加强协同,助力慈善等等。

区块链行业此次也给慈善行业提供了许多可行的善款、物资溯源等解决方案,可以让一个多层结构的组织在协作过程中准确高效,更重要的是全程透明的过程,可以让更多公众、第三方机构直接参与监督,各机构得以重拾社会大众心中的"公信力"。

2、区块链将助力分布式协作的完善

许多企业开工在即,但疫情尚未完结,于是各个企业、组织和团队正在使用便捷的互联网来进行"分布式"办公进行协作完成各种任务。然而人们会发现若是短期如此还可以凑合,若是长期的分布式协作必然会暴露出许多问题。此次疫情就像一次分布式协作的演练,它具有能够有效节省大量社会资源等明显优势,却在工作积极性、劳动所得分配的公平性和透明性上仍然有许多问题。

解决当前一些分布式协作模式下暴露出的许多问题,正是区块链的强项。比特币作为10余年来最成功的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协作项目,它已然成为一个分布式协作的一个典范,绝对的公平、透明、安全,特别是独特的Token激励体系能够精细化的公平按劳分配,让人们自发的主动积极参与。若能有这样一家公司或者组织,发布工作任务后,员工都能够积极参与,并与组织一同成长,这绝对是所有大小企业主们梦寐以求的状态。

此前,OKEx首席战略官徐坤曾经预测2020年区块链技术标准化进程将继续加速,公链技术将取得突破性进步。在此次疫情中区块链展现了它的能力,在2020年,我们必然看到区块链在民生、政务、供应链、外贸、金融等领域的更多落地应用。

区块链助力疫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