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戰役,圍殲黃維兵團是陳賡的苦戰,而不是華東野戰軍的幫忙

1948年11月28日,突圍無望的黃維兵團,以雙堆集為中心,星夜構築起堅固的環形防禦陣地,固守待援。具體部署是:18軍守平谷堆、尖谷堆,掩護第12兵團部;14軍守張圍子、楊四麻子地區,向東防禦;第12兵團部駐小馬莊,並在雙堆集、金莊間構築臨時機場。黃維兵團雖轉入防守,但每日仍以1至4個團兵力向外出擊,企圖奪回失去的陣地。

為圍殲黃維兵團,中原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政委鄧小平決心將合圍部隊劃分為三個集團。其中,東集團由陳賡統一指揮4縱、9縱、11縱及豫皖蘇獨立旅。

淮海戰役,圍殲黃維兵團是陳賡的苦戰,而不是華東野戰軍的幫忙

如今很多文章都強調,是陳士渠率華野3個縱隊及特縱一部趕來支援中野後,才最終殲滅了黃維兵團。劉伯承、鄧小平也多次在公開感謝華野的幫助,併為加重了華野負擔表示歉意。

這種觀點原則上沒錯,但需要指出的是,華野3個縱隊及特縱一部,支援的是中野南集團和西集團。這兩個集團的中野各部在千里躍進大別山後受到極大削弱,除6縱有2.1萬人外,1、2、3縱隊均在1.7萬人以下。其中1縱還在渦河阻擊黃維兵團戰鬥中承受了很大傷亡,實力進一步下降。在中野屬於後起之秀,但聲名遠揚的6縱,在阻擊黃維兵團突圍戰鬥中也實力大損。故而沒有華野兄弟部隊幫忙,中野西、南兩個集團實難憑自身實力解決當面之敵。

但是,具體到陳賡的東集團,情況就不一樣了。除去實力較弱的11縱及豫皖蘇獨立旅,4縱和9縱在挺進豫西后實力並未受到明顯削弱。除留下劉金軒的12旅創建陝南軍區外,圍殲黃維時4縱仍轄有第10、第11、第13和第22這4個旅,這在中野、華野都是獨一份。

淮海戰役前,4縱共有39221人。其中,留置在魯山、寶豐一帶的4縱留守處、教導團、參訓隊、無線電訓練隊、炮兵訓練隊,以及野戰醫院的傷病員,總計8860人。參加淮海戰役的,共30361人。因為抽調了一些團隊作為地方軍區的骨幹,4縱所轄的4個旅,除第10旅編3個團外,第11、第13、第22旅各編2個團,共計9個團。除10旅30團及22旅65、66團每個營編4個連(3個步兵連、1個機炮連)外,其他各團的營均為5連制(4個步兵連、1個機炮連),人員都較充實。除第22旅65團為1900人外,其餘8個團人數均在2000人以上,第10旅28團人數最多,達2800人。以上部隊總計裝備步馬槍9500餘支,重機槍116挺,迫炮60門,山炮16門,野炮2門,戰防炮7門。

9縱雖組建較晚,但進步神速。該縱隊除將第25旅留置豫西創建根據地外,此時尚轄第26、27旅,每旅3個團,總計6個步兵團。該縱隊兵力超過2萬人,人員裝備都較充實。全縱隊共有山炮4門,化學迫擊炮2門。每個團有6至10門迫擊炮,每營有6挺重機槍。毫不誇張地說,陳賡的東集團,是中野圍殲黃維兵團的主力。

淮海戰役,圍殲黃維兵團是陳賡的苦戰,而不是華東野戰軍的幫忙

很多人喜歡引用一份戰前統計資料,證明中野家底薄弱,沒有華野相助根本無力黃維兵團:僅陳賡的 4 縱有 2 門野炮;全軍僅有43門山炮,炮彈 200 餘發;步兵炮4 門,炮彈只有 10 多發;化學迫擊炮 8 門,炮彈才 45 發;迫擊炮207 門,但炮彈只有 300 多發,平均每門炮只能聽一響;步槍、輕重機槍倒是不少,可子彈不足 1 個基數。

和劉鄧大軍過黃泛區時,被迫丟棄火炮相比,陳謝集團挺進豫西、陝南後繳獲頗豐。據統計,該集團在靈陝戰役中繳獲12門野炮、4門榴彈炮;在平漢線戰役中繳獲了12門榴彈炮;在洛陽戰役中繳獲3門榴彈炮、3門野炮;淮海戰役前繳獲了2門野炮。不過,由於當時陳謝集團在新區機動作戰,攜行野炮、榴彈炮多有不便。因此,靈陝戰役中繳獲的野炮和榴彈炮,以及4縱炮兵團一部於1948年3月合編成晉冀魯豫軍區炮兵旅,調歸在山西作戰的徐向前部指揮。在平漢線戰役和洛陽戰役中繳獲的野炮和榴彈炮,4縱都轉交給華野,換回了6門便於機動的戰防炮。4縱只留用了淮海戰役前繳獲的2門野炮。

不過,部隊武器裝備,尤其是彈藥,在戰鬥過程中不斷消耗,也不斷得到補充,因而是動態的,不是一成不變的。上述統計資料只能反映戰前中野某個時段的裝備情況,但卻不能與圍殲黃維兵團時的情況劃等號。在中野加入淮海戰場前的10月22日,曾一舉解放了中原名城鄭州,殲敵第40軍146師、99軍268師等部萬餘人,繳獲了國民黨軍囤在鄭州城內來不及帶走的大批彈藥。在淮海戰役第一階段的11月16日,中野3縱和9縱一部攻克國民黨軍後勤補給基地宿縣,殲敵萬餘人,繳獲了囤積於此的大批武器彈藥和其他軍需物資。毫無疑問,在鄭州和宿縣所獲彈藥必然源源補充給圍殲黃維兵團的中原各縱隊。此外,從華北源源運來的彈藥數量其實遠在大連建新公司跨海轉運來的彈藥之上。

淮海戰役,圍殲黃維兵團是陳賡的苦戰,而不是華東野戰軍的幫忙

根據戰後統計,在圍殲黃維兵團的過程中,上級共計給4縱補充了32500發炮彈,撥付給9縱炮彈也有1萬多發。當然,這些炮彈中, 82迫擊炮彈和擲彈筒彈佔絕大多數。為進一步增強攻堅火力,陳賡的東集團還大量使用了俗稱“沒良心炮”的飛雷筒。關於這種武器究竟是哪個部隊發明的,一直以來說法不一。

但早在挺進豫西時,4縱11旅工兵連連長聶佩璋就試製成功了飛雷筒。1948年3月攻打洛陽時,4縱便已使用了大量飛雷筒攻堅。戰鬥開始前,陳賡還曾現場觀摩、指導部隊使用飛雷筒。這種武器雖說有種種弱點,但近距離集火射擊時威力及震懾力極大。到1948年7月,4縱所屬各縱隊不僅都掌握了飛雷筒的製作與使用要領,而且還掌握了用迫擊炮送炸藥包的技術。(全國解放後,我國軍工部門曾據此研發出制式的迫榴彈)需要指出的是,飛雷筒並非制式武器,其與迫擊炮拋射的炸藥包均由各部隊自行捆紮。炸藥的消耗是不計入炮彈消耗統計的,因此後勤部門統計的中野殲滅黃維兵團物資消耗清單,並不能全面反映部隊攻堅火力。

陳賡的東集團總指揮任命,是11月28日下達的。他同時也接到了劉、鄧首長要求東集團於29日黃昏發起攻擊的命令。劉伯承、鄧小平的著眼點,是希望東集團攻佔敵第14軍和第10軍部分陣地,控制其空投場、空降場,從東面威脅雙堆集,以分敵勢。不過,陳賡從前幾天運動攻堅戰果小、傷亡大的實際出發,認為進攻條件還不成熟,便向野司反映,要求將攻擊時間推遲到30日黃昏,以便部隊完成近迫作業。劉伯承很快便回覆:“你們在前面瞭解情況,就按你的意見辦。”

淮海戰役,圍殲黃維兵團是陳賡的苦戰,而不是華東野戰軍的幫忙

關於近迫作業,陳賡總結過去幾年打中街村、曲沃、運城的經驗,對部隊的指示很具體:“晚上,部隊輕裝,拉成一條散兵線單個躍進,同時分段作業。每個戰士先作單人掩體,然後再向兩頭挖,最後連成交通溝。將幾條交通溝連通,在前沿突出地段要給投彈手做好工事,構築各種火器發射陣地。陣地做好後,前面不要擺很多部隊,但要擺幾個投彈組。為防止敵人反撲,我們的火力陣地要掩護部隊近迫作業,保護衝鋒出發陣地不被敵佔領,同時也要防止屯兵過多遭敵炮火殺傷。火力陣地一定要儘可能逼近敵前沿,要放在敵前沿陣地40米外。要將部隊各種火器都組織好。我們陣地上用火器的人數應超過沖鋒的人數。”

滿足於坐在司令部發指示,那不是陳賡的風格。在28至30號這三天時間裡,他大部分時間都在各旅前沿陣地轉悠,發現並及時糾正了一些部隊進攻出發陣地設置得過遠的問題。可即便是這樣,待到30日黃昏發起全線進攻時,東集團仍然進展緩慢,僅攻佔了小張莊和小楊莊,而自身傷亡卻較大。

陳賡立即叫停進攻,深入部隊並親自審俘,瞭解到敵人不僅工事堅固,火力陣地組織嚴密,而且守備兵力多。李圍子、沈莊各有1個師部率2個團防守。楊圍子甚至是1個軍部率3個團及特種兵防守。兵力最少的據點守敵都有1個團。相形之下,我軍各項攻擊準備仍然不夠充分,而且“五個手指頭按跳蚤”,沒能集中優勢兵力。

不過,和西集團、南集團相比,東集團已經算戰果大的了。彙總各方情況後,劉伯承專程給陳賡打電話:“戰術問題是根據戰場具體情況決定的。你的意見是對的,從現在開始,西集團、南集團也要搞近迫作業,要推廣你們的經驗。12月5日再全線發起攻擊。”面對表揚,陳賡卻在一個勁地檢討東集團此輪進攻中暴露的問題,並表示:“我們一次攻幾個村,火力不足。以後每天攻一個村子,保證每攻必克。”

由於趕來支援中野的華野3個縱隊需要準備時間,因此總攻實際上是12月6日17時才開始的。陳賡的東集團也得到了華野特縱1個榴彈炮連、共計4門榴彈炮的加強。陳賡親自和該炮連連長通話,感謝和鼓勵之餘,要求該連在火力準備時以4門火炮齊射,予敵精神上的震撼。他還要求東集團集中所有的山炮、野炮、迫擊炮支援攻擊李圍子據點時,要等華野榴彈炮連射擊完畢後再開火,不能讓掩護火力中斷。

由於將力量都集中到一個點上,6日晚攻打李圍子的戰鬥進展順利,部隊發起衝鋒後半小時就全部解決戰鬥,以傷亡10人的代價殲敵1個師部和2個團。

12月7日晚,東集團集中炮火,支援9縱26旅及第11縱隊對張圍子發起進攻。守敵是第10軍第75師223團。該團來自18軍,戰鬥力很強,是黃維兵團的主力團,且在解放戰爭中未受重大打擊。該團利用張圍子周邊有利地形,從11月27日至12月7日,連續構築了12天工事,陣地異常堅固。可即便如此,在12月8日拂曉前,223團也業已不復存在了。

12月8日17時,4縱又集中火力,攻擊此前曾兩次進攻未果的沈莊。19時前就全部解決戰鬥,殲敵14軍85師師部及2個團。

淮海戰役,圍殲黃維兵團是陳賡的苦戰,而不是華東野戰軍的幫忙

下一步,陳賡將攻擊矛頭指向敵14軍軍部所在的楊圍子。該地是雙堆集東面屏障及空投場、空降場的東面據點,一旦攻下來,將動搖黃維兵團的根本。可以預料,守敵必將頑抗到底。為更有把握,陳賡特意讓東集團於9日休戰一天,做好充足準備,10日由4縱、9縱分別攻取楊圍子外圍陣地,11日發起對楊圍子的總攻。

10日晚對楊圍子外圍陣地的攻擊,進展得很順利。戰士們連夜開展近迫作業,為11日的總攻做準備​。11日9時,敵14軍軍長熊授春預感到末日即將來臨,出動千餘兵力,在8輛坦克掩護下,向楊圍子西南我13旅38團1個營的陣地發起反撲,戰鬥甚為激烈,雙方反覆爭奪直至午後。

不過,國民黨軍迴光返照般的反撲,並不能挽救其覆滅的命運。11日17時,東集團開始對楊圍子施行火力準備,至19時全部戰鬥,全殲敵14軍軍部及3個團。至此,黃維兵團的14軍悉數被東集團消滅乾淨了。

在攻打楊圍子的同時,沒有領到攻擊任務的部隊也沒閒著,他們針對下一步攻擊目標楊文學、楊老五、楊子全、楊四麻子等搞近迫作業。12月13日,9縱攻克楊老五、三棵樹、楊子全等地,殲敵近1個團。不過,4縱在進攻楊文學時,因敵大量施放毒氣而受挫。12月15日,4縱再次發起對楊文學的攻擊。17時開始炮火準備,19時前即結束戰鬥,殲敵3個團、1個工兵營及1個督戰隊。同一天,9縱司令員秦基偉指揮9縱及11縱一部,攻佔了楊四麻子,殲敵1個團,並開始作攻擊雙堆集的準備。

淮海戰役,圍殲黃維兵團是陳賡的苦戰,而不是華東野戰軍的幫忙

實際上,楊文學被4縱攻克後,黃維見大勢已去,便扔下部隊,和胡璉分別鑽進坦克裡逃跑。只不過,他沒有胡璉運氣好,所乘坦克中途拋錨,黃維由此得以轉進功德林,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研究他的永動機去了。

發現黃維兵團已經崩潰後,陳賡令9縱和4縱22旅立即向雙堆集發起進攻,並將包括直屬隊在內的各單位發動起來,組成攔截敵潰兵的道道防線,但卻嚴令各部隊不準到兄弟縱隊防區去搶佔戰果。15日24時,黃維兵團全部覆滅。9縱攻佔黃維兵團部,共計繳獲榴彈炮、野炮、山炮50門。

我軍發起總攻前,黃維兵團除廖運周率110師2個團起義外,尚有1個兵團部、4個軍部,11個師部和31個整團及1個快速縱隊。其中,在攻堅戰鬥中被殲滅18個團,其餘13個團是在其突圍逃跑過程中被殲的。縱觀中野對黃維兵團的阻擊、包圍和攻堅過程,4縱不僅全程參與,而且與黃維兵團除85軍外的10軍、14軍和18軍的10師、11師、18師、75師、85師、114師、118師都對戰過。在最後的攻堅階段,陳賡指揮東集團,採用“近迫作業,各個擊破,逐點攻擊”的戰法,共計殲滅黃維兵團1個兵團部、1個軍部、3個師部、13個整團,佔黃維兵團實力的五分之二,而且都是靠在硬碰硬的攻堅取得的戰果,佔全軍攻堅階段戰果的72.2%。

打圍殲仗也有“啃骨頭”和“吃肉”之別。面對面、硬碰硬打垮、殲滅敵人,斃傷敵數量遠大於俘獲,而且自身傷亡大,繳獲少,這是典型的“啃骨頭”。而殲滅敵主要作戰力量後,敵軍作戰意志為之崩潰的逃散、潰敗過程中殲敵,往往是斃傷少,俘獲多,而自身付出的代價極少,這就是“吃肉”。但如果沒有前期“啃骨頭”的過程,恐怕也就沒有“吃肉”的機會。

黃維兵團殘部最後崩盤時,其東北方向,杜聿明集團已被圍在陳官莊。黃維兵團的殘兵,但凡有點腦子,都不會往解放軍重兵雲集的這個方向潰逃。黃維兵團的東南方向,尚有掌握在國民黨手中的蚌埠,還有李延年、劉汝明這2個兵團。雖然華野也派出了打援部隊盯住李延年、劉汝明兵團,但畢竟兵力要薄弱得多,戰場上的空隙也多。黃維兵團的西面和西南方向,我軍力量更是薄弱,基本只有些民兵、游擊隊。因此黃維帶頭逃跑後,該兵團殘兵敗將多向東南、南和西南方向突圍,而陳賡又明令禁止屬下越界到兄弟部隊作戰地域搶戰果。所以,戰後統計出來的各縱隊殲敵總數,並不能全面反映該部隊在此戰中的實際貢獻,而殲敵總數中斃傷敵比例,卻很能說明戰事激烈程度。

淮海戰役,圍殲黃維兵團是陳賡的苦戰,而不是華東野戰軍的幫忙

根據1949年1月8日總前委公佈的統計數據,黃維兵團共被殲滅101992人。其中,除去第110師少將師長廖運周率師部及2個整團共計5500人起義,第23師少將師長黃子華率師部及2個團殘部3293人投降外,共計斃傷敵46500人,俘敵46699人。如果除去主動起義的5500人,那麼黃維兵團被殲滅的96492人中,斃傷數所佔比重為48.2%。而戰後4縱統計的戰果,卻是總計殲敵16874人,其中斃傷敵11200人,俘敵5674人。其斃傷數佔比為66.4%,較平均比例高出18.2個百分點。而同屬東集團的9縱共殲敵8500人,其斃傷比與4縱相仿。因此這兩個縱隊總殲敵數雖只佔黃維兵團被殲數(不含起義人數)的26.3%,但實際上他們才是貢獻最大的。

更何況,此前阻擊黃維兵團東進的戰鬥中,4縱在南坪集硬頂了三天三夜,不僅予敵大量殺傷,而且最終迫使黃維兵團放棄攻佔宿縣打算,調轉了前進方向,為圍殲黃維兵團作出了突出貢獻。

在阻擊、合圍和攻堅黃維兵團的日日夜夜裡,4縱傷亡9000餘人,9縱也傷亡了6000餘人。不過,由於我軍實行了“即俘即補,即補即戰”政策,並號召廣大指戰員“輕傷不下火線”,因此戰後4縱、9縱實力不降反升。其中,不含後方留守人員,4縱參戰人員從30361升至33626人,馬匹從3375匹升至3694匹。部隊中的擲彈筒悉數淘汰。各團屬迫擊炮連有5至9門迫擊炮。各營屬機炮連一般配重機槍6挺,60炮6門,個別配迫炮2門(如13旅)。各步兵連一般配輕機槍5挺,少數配4挺或6挺,60炮1至2門不等。這也是4縱在不久之後進一步補充解放戰士後,能改編成2個軍的緣由所在。

綜上所述,在圍殲黃維兵團的過程中,陳賡率領的東集團戰鬥持續過程之長,戰鬥之艱苦激烈、戰果之大,均在並肩作戰的中野、華野各兄弟縱隊之上。他們才是圍殲黃維兵團的決定性力量。

本文作者:忘情,“這才是戰爭”加盟作者 ,未經作者本人及“這才是戰爭”允許,任何媒體、自媒體不得轉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讀者歡迎轉發。友情提示:本號已加入版權保護,任何敢於抄襲洗稿者,都將受到“視覺中國”式維權打擊,代價高昂,切勿因小失大,勿謂言之不預也。

公眾號作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