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心协力 整体脱贫

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柯坪县昔日的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9772元,实现全县整体脱贫摘帽。是什么动力推动全县干部群众齐发力,将戴了几十年的“穷帽子”甩掉?日前记者深入该县采访,找到了答案。

种植结构大调整——变革让土地焕发盎然生机

柯坪县土地盐碱严重,“少、碎、瘦”致其先天不足。在“靠天吃饭”“唯粮是农”的思想束缚下,致使该县农业发展裹足不前:1985年,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2001年被国家列为扶贫开发重点县;2017年被列为深度贫困县。

但是,到了2018年,该县贫困发生率由建档立卡时的34.3%下降为2.87%。

这是经历了一场怎样的重大变革?

20年前,柯坪县开始实施大面积种植棉花的产业革命。只用了两三年时间就完成种植结构大调整,棉花成为全县支柱性产业;2008年,开始在大片棉田铺设滴灌带,探索发展高效节水棉花产业的路径;2017年,全县10万余亩棉花实现出苗率90%、亩产籽棉393公斤的目标。

“以前,全县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科学种田水平低,家家几亩地只能填饱肚子。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3月18日,柯坪县农业农村局党组副书记依沙江·木萨说。

与种植棉花相类似,2018年柯坪县以贫困户为主体的各族群众开始种植蔬菜,在该县算得上是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

“这么多年来,柯坪县的餐桌上只有胡萝卜、恰玛古。受传统思想影响,柯坪本地人没有种菜的习惯,觉得费时、费事。2018年,县里针对贫困户量身打造的蔬菜订单生产工程,完全改变了大家的习惯,一个个争相种菜。”柯坪县农业农村局干部王莉说。

如今,柯坪县从仅有恰玛古、胡萝卜两种蔬菜,发展到种植西红柿、茄子、豇豆、花菜、芹菜、韭菜、莲花白等19个品种,“菜园子”越来越丰富,不少农户家都有小拱棚。同时,建设了“一村一品”贫困户蔬菜种植基地,全县逐步构建起蔬菜订单生产供应链。除了满足自家吃以外,每户至少收入千元。

柯坪县科学运用“进”与“退”的辩证法,于不可为处有为,开创了产业发展新天地——相对低产出的小麦、玉米逐渐“退”出一些面积,高产出的棉花和蔬菜随即“进”入大面积种植。在一“进”一“退”中,提高了扶贫产业的含金量,也让扶贫产业更有可持续性。

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描绘好脱贫大蓝图的底色

扶贫路上,先聚焦补齐短板,才能让脱贫更具实效。为此,夯实全县水、电、路、房、网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柯坪县脱贫攻坚的必由之路。

2019年12月中旬的一天,忙了一天的吾普尔·阿不力米提回到家又累又渴,他习惯性地拧开水龙头喝水。“我喝了一口,有一种甜甜的味道。洗手时,也没有干涩的感觉了。”63岁的吾普尔·阿不力米提说。

县域内严重干旱缺水,土壤盐碱含量大、矿物度高,饮用水水质差。20世纪80年代,水利部对柯坪县境内水质做出评估:“全县境内无好水。”这样的水质,导致柯坪居民各种结石病发生率较高,曾有过婴幼儿患泌尿系统结石病的案例。为此,柯坪县从1995年开始了长达20余年的改水工作。去年12月17日,随着柯坪县城乡饮水安全工程竣工并正式投入使用,自此全县各族群众彻底与“苦咸水”说再见,开启了“甜水时代”。

现年71岁的赛买提·达吾提于1993-1998年间担任柯坪县水利局长,为了让农民有水浇地、喝上甜水,他曾徒步30公里到山沟里寻找水源。“解决水的问题,是一项改变柯坪命运的幸福工程,更是实现脱贫必不可少的工程。过去的‘苦咸水’严重遏制了柯坪发展。好在,这一切都成为历史了。”

柯坪县在夯实硬件设施上以“绣花心”做足“绣花功”。过去的5年里,全县37个行政村“组组通”公路、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安居、农户入网项目、户户通电等工程建设捷报频传。5年来,柯坪县累计建成8117套安居富民房,实现所有脱贫户住房全覆盖,534人顺利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全县架设、改造线路497.18千米,实现村村通动力电,实现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全覆盖;建成并投入使用农村公路总里程567公里;37个行政村全部通光纤、4G通讯或宽带网络,实现通讯网络全覆盖。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柯坪县在与贫困斗争中成功“逆袭”,增添了让群众最有获得感、最有幸福感的厚重“底色”。

养殖与种植并进——多渠道增收鼓起农民钱袋子

脱贫攻坚,不能用“吃肉”的方法啃“硬骨头”,只有立足本地实际,政策精准、措施精准、成效精准,让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群众腰包迅速鼓起来,才能打赢脱贫攻坚战。

“从18年前全县牛羊只有14万头(只),白、黑、花及各种各样的土羊满地乱跑,一只羊年产只有15公斤肉,虽然家家户户都养,但是年年养羊年年穷。”柯坪县畜牧兽医站站长沙吾提·热西提说。

2000年以后,全县就实现牛羊年出栏25.3万头(只)。2014年,在湖州市对口援助下,柯坪县引进了多胎湖羊,成功培育出杜湖杂交羊,实现了柯坪羊两年三胎,一胎多羔的突破。2016年,柯坪羊肉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的地理标志产品认证。2017年以来,该县持续推广“公司繁殖+基地杂交+农户育肥+企业销售”的产业化生产模式,建立合作养殖长效机制。2019年,该县进行牲畜屠宰分割包装,畜产品远销广州、深圳等地,拉长了产业链,畜牧业人均收入2470元以上。如今,全县土牛不到10%,98%的土羊改良完毕,一只羊年产肉超过25公斤,畜牧业收入占全县收入的30%以上。

这一场令人欣喜的柯坪羊之“变”,让昔日贫弱的羊产业,变成如今强力产业。

不仅在养殖业上,在特色农作物种植上柯坪县也“敢为人先”。

走进柯坪县玉尔其乡玉尔其村的石榴籽田园农民专业合作社,火龙果就像一盏盏红灯笼遍地都是,黄橙橙的柠檬挂满了枝头……这个场景让人彷佛置身江南园林之中。目前,该县群众参与种植火龙果、五香果、药桑、柠檬等特色农作物种植的已蔚然成风。

种植火龙果的项目成功后,一条绿色采摘、精准扶贫、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青少年植物科普的多功能链条随即形成,特色种植成柯坪县农民脱贫的“金钥匙”。从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到结出南方水果,特色农作物种植让钞票哗哗地流进农民的口袋里。

脱贫攻坚并不是见招拆招那么简单,而是一场大考,如何做好“答卷人”,考验着广大党员干部的真情与才智:扩大恰玛古种植面积至1.4万亩,亩均单产达到1300公斤;阿恰勒工业园、恰玛古加工厂、诺顿服饰、铭发服饰、兴科服饰等企业入驻柯坪;本地农业经纪人竞相亮相,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村村全覆盖;网上一键远程下单柯坪农特产品,全县仅去年就实现网购成交金额1320万元……

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六个一批”“三个加大力度”每个乡镇都有亮点,每个村庄都有故事,每个社区都有值得借鉴的脱贫好模式;一个县的顺利脱贫摘帽,有熬夜成常态、泡面成主食的几百名扶贫干部辛劳付出,有带头人的示范引领,有脱贫户的自身努力,一份满意的答卷,人人都参与其中。

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更是一个希望的年份。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遭受的损失补回来,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是柯坪人喜尝脱贫摘帽累累硕果后的又一次全新启程。(记者 查燕荣 通讯员 张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