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錫山最後的生活歲月:一頓飯饅頭加青菜,臨終前給自己寫輓聯

閻錫山最後的生活歲月:一頓飯饅頭加青菜,臨終前給自己寫輓聯

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一個人的一生,縱然有再多的跌宕起伏,最終還是要歸於塵土,泯滅於歷史的長河之中。

風光一時,狼狽一時,後人再多提及,也便是一盞清茶談半生。顯赫一時如山西王閻錫山,曾經掌控整個山西的軍閥,最終亦不過每頓饅頭就青菜的晚年生活,臨終之前還未自己寫輓聯。

早年的生涯

閻錫山出生於1883年10月8日的山西小地主家庭,他九歲便入私塾讀書,但十四歲便輟學,隨父行商。早年的金融投機生活和放債收息生活令他積攢了原始資本,他對於這個社會的認知,比常人來的更加清醒和明白,亦令自己掌握了最初時的政治敏銳度。

閻錫山最後的生活歲月:一頓飯饅頭加青菜,臨終前給自己寫輓聯

1902年,閻錫山考入山西武備學堂,並且在次年六月被官費送至日本留學,進入了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亦正是這段留日時光,令閻錫山接觸到了更加先進且自由的思想,他深刻意識到清政府的腐敗和無能,壯志雄心之下,他一心想要改變。

於是,在1905年十月,閻錫山加入了中國同盟會,參與了和孫中山一起制定"南響北應"的戰略政策,此事,便是閻錫山登上中國近代政治舞臺的標誌,亦是他政治生涯的開端。當時的閻錫山,意氣風發,一心所求報效祖國。

1909年,閻錫山順利畢業歸國,就職于山西陸軍小學堂。幾個月後,閻錫山升遷,開始執掌山西兵權。暗地裡,閻錫山和同盟會進行著秘密的革命活動,山西新軍的領導權基本已在同盟會的掌控之中。

1911年,武昌起義之後,閻錫山被推舉成為山西都督,後來的一切,都如此順理成章,閻錫山對於孫中山事業的成功貢獻良多,他們推翻了清政府的統治,好似換來了一片祥和,但後續的混亂醞釀了軍閥割據的情形,直到新中國成立才徹底將這個局面擊碎。

閻錫山最後的生活歲月:一頓飯饅頭加青菜,臨終前給自己寫輓聯

而閻錫山在這亂世中,扮演的角色亦是多變的。在北洋政府時期,閻錫山支持袁世凱稱帝,為此在1917年得以兼任山西省長一職。

此時的山西,已然徹底在閻錫山的掌控之中,對於山西人民而言,他閻錫山便是整個民國。山西王的震懾之力,不容小覷。可與其他軍閥的不同的是,閻錫山出名的方式並非源於強大的武裝力量,而是他的摳。

對於金錢,閻錫山可謂一分一釐都是掰著花費的,這和大肆揮霍的其他軍閥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他縱然有再多功過,對於山西這片土地,他是有過貢獻的,這點毋庸置疑。

晚年的饅頭青菜

蔣先生失敗之後,閻錫山作為軍閥跟隨蔣先生的腳步,在1949年4月潛逃至臺灣。到臺之後,他再也不是獨掌一方的山西王,權勢已失,閻錫山的生活亦步入平淡之中。昔日的輝煌或許還會在夢中再現,但現實中,晚年的閻錫山是無所事事的。

去往臺灣之後,閻錫山的生活再不復當年的山西王之風光,他保住了性命,卻丟失了昔日的權勢地位。所謂錢財,到閻錫山晚年之後,終於明白,不過是浮雲遮目,一時的東西罷了。

閻錫山最後的生活歲月:一頓飯饅頭加青菜,臨終前給自己寫輓聯

閻錫山在臺灣黨派之爭中,成為了權利的犧牲品,最終,他被蔣先生冷落,在政治方面再無所作為。一開始必然是寂寥的,但一段時間的沉澱之後,閻錫山這樣一個在風雨飄搖的民國屹立不倒如此多年的軍閥便看開了,他過上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隱士生活。

做一個土生土長的山西人,閻錫山的骨血裡面便印記著關於山西的一切。他的飲食習慣早已被註定,素日裡,他便喜歡吃麵食,饅頭、麵條一類的麵食成為他每日必不可少的主食,然後配上一些炒青菜、豆腐、雞蛋之列的清淡小菜,便是一頓美滋滋的伙食。

一日三餐,一頓飯便是如此的饅頭加青菜,閻錫山享受著這種恬淡的生活,亦品味著如此的事物。於他而言,饅頭就青菜,吃的不僅是食物,更是多年無法慰藉的鄉愁。

山西那片土地,閻錫山深知自己已經無法回去,只能隔著海峽遙遙相望,在心中魂牽夢縈。饅頭就青菜的一頓飯,是為數不多的能夠令他回味山西的點滴生活的渠道,縱然在外人看來如何的質樸,亦是他心中的人間美味。

閻錫山最後的生活歲月:一頓飯饅頭加青菜,臨終前給自己寫輓聯

除了飲食上,閻錫山晚年最後的生活在文化造詣上亦有著不俗的進步和提高。在閻錫山晚年的十年之間,他前後總計寫了二十本書,將他一生的所思所得都融匯於其中。書中記錄的都是他的人生起伏和對大同之路的自我見解。

閻錫山的人生,波瀾壯闊到平淡如水,這份轉換,令他的心境得到了極大的昇華,他從鬧市來,最終迴歸寧靜去,他對中國幾千年歷史的進程,對中國的哲學文化都有著自我的見解,而這些書籍,亦為後來研究清末明初時節的真實社會面貌有了很大的借鑑價值。

閻錫山將自己的一生留在書中,而讀者又通過書籍去了解他的人生,並且瞭解了處於民國的中國。

閻錫山最後的生活歲月:一頓飯饅頭加青菜,臨終前給自己寫輓聯

閻錫山最後的生活歲月中,一直在懷念著山西的一切,並非眷戀那些金銀財寶、滔天權勢,而是思念那些山水、那些人。但是,他亦只能懷念,無法改變任何了,聰明如他,豈能不知自己踏上前往臺灣之路時,已無歸期,他的人生,和山西這片土地再無瓜葛。

1960年,閻錫山意識到自己的生命將要走到盡頭,便在臨死前為自己寫了一副輓聯:有大需要到來,終能成大事業;無大把握而去,終難得大機緣。最終,在當年的5月23日,閻錫山病逝,享年77歲。

閻錫山的一生,已經落幕,他看過雲捲雲舒,看過腥風血雨,最終一切都歸於平淡,他亦從榮華富貴中抽身而出,成為了一頓飯是饅頭青菜的老人家,最終更是豁達地為自己親手寫下輓聯,平靜地與自己的一生做最後的告別。只是,在他的心中,最後的生活歲月中,應當充滿了鄉愁和悲傷吧。客死他鄉的無奈,又能與誰訴說。

閻錫山最後的十年,留在了臺灣,做了閒雲野鶴之人,一頓飯饅頭就著青菜,但這都已成為過去,但他的功過如何,只能由時間評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