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社《中國少數民族科技與文明》叢書榮獲國家出版基金資助

​​榮獲國家出版基金資助

少數民族科技史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科技文明花園中的奇葩,雖不甚張揚,但也很惹人注目。為了弘揚少數民族科技史燦爛的成果,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攜手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少數民族科技史專業委員會,於2013年4月計劃啟動《中國少數民族科技與文明》叢書的編撰工作。8年之後,該叢書獲得了國家出版基金大額資助,成為2020年度的重大項目。


我社《中國少數民族科技與文明》叢書榮獲國家出版基金資助


在邁開了無數步艱難的步伐之後,終於等到最大的一個喜訊。高興之餘,回憶起8年的篳路藍縷,一絲絲欣慰佈滿心頭。為了這件事,8年中開了8次編委會議,輾轉貴陽、赤峰、北京、南京、昆明、蘇州、南寧等地,就像在爬一座大山,過了一山又一山,既勞累又渴望,既疲憊又愉快。令我倍感欣慰的是,一是這個大出版項目自始至終都得到了出版社領導的大力支持,尤其是蘇青社長、秦德繼社長兩任社長與顏實總編輯、呂建華總編輯、秦德繼總編輯三任總編輯的鼎力支持和積極推動;二是以萬輔彬教授、郭世榮教授、李曉岑教授為首的總編委會的堅持不懈、勠力同心,陳久金、諸錫斌等17卷分卷主編不計得失、矢志不渝的辛勤付出。


序 曲

2013年4月的一個週日,萬輔彬老師受廣西教育廳委託來京彙報工作,住在北京科技大學的對面的漢庭酒店,約我晚上見面。見面之後,萬老師表示想出版《中國少數民族通史》一本書。我覺得很有價值,但又覺得單薄了些。建議做一套書,能否像之前的《中國少數民族科技史叢書》那樣,甚至可以搞成20本,這樣能上規模,有影響,還可以申請國家出版基金的大項目資金支持。同時,這也是時代的需要,之前那套書畢竟已經出版快30年了。萬老師聽後很興奮,接下來討論了大概的策劃方案,初步計劃編寫20卷,並約定爭取第二天能與我社領導談談,以求得支持。

從酒店出來,大概是晚上10點多,我給時任社長、黨委書記蘇青打電話彙報了此事(當時我還是部門的主任助理,一般不能直接向社長彙報工作,但事情緊急,不得已而為之)。蘇青社長當時患重感冒,聽了彙報很重視,不顧重感冒在身,立刻表示第二天上午9點請萬老師到社共商此事。第二天,當時在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讀博士的汪常明陪同萬老師來社裡,向蘇青社長彙報了初步方案,蘇青社長聽了彙報,立刻決定支持做這件事兒。2013年8月9—11日在貴陽召開的第10屆少數民族科技史會議期間召開的叢書第一次編委會,會上討論了三方合作協議。

2013年9月13日在廣西民族大學召開的“萬輔彬教授從教50週年座談會暨《大器銅鼓》首發儀式”上,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與廣西民族大學、少數民族科技史專業委員會三方簽署了《中國少數民族科技與文明》叢書編寫合作協議。這標誌著叢書編寫工作正式啟動。受時任社長蘇青委託,時任副總編輯楊虛傑、時任主任助理王曉義代表出版社與會。

我社《中國少數民族科技與文明》叢書榮獲國家出版基金資助

(前排左起:少數民族科技史專業委員會時任理事長萬輔彬、廣西民族大學時任副校長吳盡昭、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時任副總編輯楊虛傑;後排左起:貴州師範大學音樂學院時任院長蔣英、研究生、北京科技大學冶金史研究所時任副所長李曉岑、廣西博物館時任館長吳偉峰、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王曉義)

第一次編委會議

適逢第十屆少數民族科技史研討會暨第三屆傳統工藝論壇在貴陽舉行,2013年8月10日晚上9:00—11:00,在貴陽市新瑞金酒店19層小會議室召開了叢書的第一次編委會議,當時到會的有:萬輔斌、呂建華、郭世榮、李曉岑、諸錫斌、儀德剛、容志毅、蔣英、關曉武、孔含鑫、陳彪、汪長明、韋丹芳、韋丹輝、李琦珂、楊文定、王曉義。呂建華副社長、王曉義主任助理受蘇青社長委託代表出版社參加會議。會議討論了雙方的合作協議的細節,大致確定了分卷的設置,建立了叢書編委會。經第一次編委會確定,總主編由萬輔彬教授出任,副總主編由郭世榮教授、李曉岑教授出任,韋丹芳副教授任執行主編,各分卷主編任總編委會編委。

第二次編委會議

2014年7月25—29日,第十一屆中國少數民族科技史學術研討會暨第四屆傳統工藝論壇在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舉行。2014年7月26日晚,在赤峰市赤峰賓館會議召開了第二次編委會議。這次編委會主要討論了20個分卷的提綱和樣章,提出了修改意見,並提出了初稿成稿的時間。本次會議由萬輔彬教授、郭世榮教授、李曉岑教授主持,參加會議的有諸錫斌、王進玉、儀德剛、韋丹芳、史曉雷、賀琛、莫力(秦瑩代表)、汪常明、陳彪、孔又專、李琦珂等。單亭副總編輯、王曉義副主任代表出版社參加會議。本次編委會決定聘請叢書學術顧問,並決定聘請德高望重的華覺明、陳久金、梅建軍為叢書學術顧問。

本次會議最後明確《人物卷》《地學卷》難度太大,暫停編寫。

我社《中國少數民族科技與文明》叢書榮獲國家出版基金資助

第三次編委會議

為了推進叢書編寫,進一步審定第二次編委會後收到的各分卷提綱與樣章,應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的邀請,2014年11月15日,叢書總編委會到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召開了第三次編委會議。叢書學術顧問華覺明先生、陳久金先生,總主編萬輔彬教授、郭世榮教授、李曉岑教授與會。蘇青社長、楊虛傑副總編輯、王曉義副主任等參加會議。會上,萬輔彬教授回顧了16個月以來的工作進展。

蘇青社長充分肯定了總編委會的工作,表示我社要致力於“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社牌的打造。目前叢書已經做了不少工作,相信《中國少數民族科技與文明》叢書會成為一套我社的品牌圖書,一套可以走出去的宣揚中華文化的重磅之作。

王曉義副主任主持了提綱的討論工作。叢書顧問和總編委會一致認為各分卷主編經過細緻、認真的研究,提出了一份很好的提綱,較好地凸顯了各個分卷的主題,為整套叢書的順利編撰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經過一天的辛勤工作,總編委會確定叢書的編寫原則,對《畜牧卷》等18卷提綱提出了明確的修改意見。梅建軍顧問遠在劍橋,但也發來了他對《冶金卷》的意見。會後,《機械卷》因難度大,不好區分民族所屬等原因而停止編寫。至此,叢書變為17卷。

我社《中國少數民族科技與文明》叢書榮獲國家出版基金資助

第四次編委會議

2016年7月23日,適逢第十二屆中國少數民族科技史學術研討會在雲南農業大學召開,《中國少數民族科技與文明》叢書編委會第四次會議在雲南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會議室召開。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總編輯、副社長呂建華對叢書進展和總編委會的工作予以了肯定,並對編寫質量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建議建立審稿制度,提高學術水平。王曉義副主任傳達了《中國少數民族科技與文明》叢書入選國家“十三五”重點出版物規劃的通知及其相關要求;公佈了叢書的編寫的進展情況。同時,通報了國家出版基金規劃管理辦公室精選400種國家出版基金資助的優秀出版項目成果進行集中展覽推介的喜訊——由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大器銅鼓——銅鼓文化的傳承、開發與保護》《傣族傳統灌溉技術的保護與開發》兩項入選,這說明少數民族科技史研究及其成果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和肯定。

我社《中國少數民族科技與文明》叢書榮獲國家出版基金資助


總編委會對叢書的編寫質量和進度再次提出了5條明確要求。對完成並已經提交初稿的《天文卷》主編陳久金、《水利航運卷》主編諸錫斌、《兵器卷》主編儀德剛和即將提交初稿的《化學化工卷》主編王進玉提出表揚。

參加第四次叢書編委會議的有陳久金、萬輔彬、呂建華、郭世榮、李曉岑、諸錫斌、王進玉、秦瑩、王曉義、楊陽、莫力等。值得一提的是,劍橋大學李約瑟研究所約翰•莫弗特館長應邀參加了會議。

2016年6月,總主編萬輔彬與王曉義一起和曹幸穗教授商定,由曹老師負責《養殖卷》的編寫工作。

第五次至第八次編委會

第五次編委會:2017年10月28日晚,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南氣賓館一樓會議室召開了《中國少數民族科技與文明》叢書第五次編委會。叢書進度為,初稿的有三卷:《天文卷(上、下)》《水利航運卷》《兵器卷》。

會議由總主編萬輔彬教授主持,副總主編郭世榮、李曉岑,編委諸錫斌、吳志遠(代汪常明)、儀德剛、韋丹芳、陳彪參加。王曉義代表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參加會議。

我社《中國少數民族科技與文明》叢書榮獲國家出版基金資助

(左起:王曉義、吳志遠、儀德剛、郭世榮、萬輔彬、諸錫斌、李曉岑、韋丹芳、陳彪)

第六次編委會:2018年4月21日,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怡萊酒店一樓會議室召開了叢書的第六次編委會議。會議上,王曉義通報了17個分卷的進度情況,截至會前已經收到初稿5卷:《天文卷》(上、下)《水利航運卷》《樂器卷》《兵器卷》《醫藥卷》。

我社《中國少數民族科技與文明》叢書榮獲國家出版基金資助

第七次編委會:2019年8月17日下午,《中國少數民族科技與文明》叢書第7次編委會蘇州絲綢博物館206會議室召開。叢書17卷中已經完成文字撰寫的有《天文曆法卷》《水利航運卷》《醫藥卷》《建築卷》《陶瓷卷》《化學化工卷》《兵器卷》7卷,《農業卷》《冶金卷》《養殖卷》《飲食卷》《樂器卷》《服飾卷》6捲成稿80%左右,《紡織技術卷》《造紙卷》《通史卷》《數學卷》成稿70%左右。

郭世榮副總主編受萬輔彬總主編的委託對叢書的編寫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李曉岑副總主編要求各卷要明確編寫進度的時間節點,確保編寫進度。

我社《中國少數民族科技與文明》叢書榮獲國家出版基金資助

第八次編委會:2019年9月21日晚,《中國少數民族科技與文明》叢書第8次編委會在廣西民族大學科技樓科技史小會議室召開。

受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社長、黨委書記、總編輯秦德繼委託,王曉義主任向總主編萬輔彬教授致以親切的問候,向各分卷主編的辛勤工作和對出版社工作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代表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通報了叢書交稿與申報2020年國家出版基金項目資助工作的情況。

幾段插曲

《飲食卷》是在原負責人秦瑩院長因身體原因加上院務工作負擔過重,於2018年5月22日正式提出不能堅持主編工作,但可以參與創作。5月28日,內蒙師範大學董傑教授臨危受命,勇挑重擔, 開始著手組織編寫《飲食卷》的工作。2019年6月14日,董傑、全小國、秦瑩教授按約上交初稿。

2018年5月27日,《造紙卷》原主編陳彪副教授明確提出因科研壓力太大,無法完成該項工作,請求辭去主編工作。後經過通信商議,總編委會同意陳彪的請求,並委任李曉岑教授擔任《造紙卷》的主編。2019年5月27日,李曉岑教授完成《造紙卷》的初稿。

《紡織技術卷》是在原負責人楊源館長因身體突發異常,於2019年3月正式提出不能堅持工作的情況下,第二負責人蘇州絲綢博物館王晨書記臨危受命,勇挑重擔, 幾乎從頭開始編寫《紡織技術卷》,於2019年6月13日按約上交初稿。

我社《中國少數民族科技與文明》叢書榮獲國家出版基金資助

尾 語

多年來,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在科技史著作,尤其是少數民族與傳統工藝出版方面逐漸形成了特色,幾年來累計出版科技史圖書30餘種。先後在科技史著作方面獲得了5項國家出版基金的資助,其成果分別為:《大器銅鼓——:銅鼓文化的發展、傳承與保護研究》《傣族傳統灌溉技術的保護與開發》《中國傳統工藝集萃:天然漆髹飾卷》《中國傳統工藝集萃:金銀錯 金鑲玉卷》《中國少數民族科技與文明》。隨著國家對傳承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文化的要求措施的落地,越來多的原創科技史著作,以及翻譯版科技史著作會成為出版的優先選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