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的衣櫃:一寸緙絲一寸金,一縷金絲一分權

黃袍加身,魚肉相伴,來去如風,掌管人民溫飽,你以為是說皇帝嗎?這話放在現在,也有可能說的是美團的外賣小哥。來,帶你盤點一下皇帝的衣櫃。

自古我中原就是禮儀之邦,夏、商、週三代,特別是西周時期,我國的禮樂文化就已經形成。周朝伊始,周公旦就在形態領域進行革新,將上古至殷商的禮樂進行整理改造,創建了一套包括飲食,祭祀,喪葬等方方面面的禮制,史稱周禮。

古人,尤其是文人,更是看重禮儀,作為一國之君,不僅僅是掌權者,政治領袖,在那時等級森嚴的禮制中,天子之服都講究些什麼呢?



那華麗的衣服,究竟繡了什麼?

說起龍袍,首先就要說說十二章紋。十二章紋是中國古代帝制時代的服飾等級規定,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堯舜時期。

十二章內涵豐富:

日、月、星辰,取其照臨之意;

山,取其穩重、鎮定之意;

龍,取其神異、變幻之意;

華蟲(按孔穎達的解釋,即是“花“和“雉”,“華蟲者,謂花和雉也。花就是花朵……雉是鳥類,其頸毛及尾似蛇,兼有細毛似獸”。---《禮記·王制》),美麗花朵和蟲羽毛五色,甚美,取其有文彩之意;

宗彝(老虎和猴子,南宋以後作尊形畫在杯子上),取供奉、孝養之意;

藻,取其潔淨之意;

火,取其明亮之意;

粉米,取粉和米有所養之意;

黼(fu,三聲,左黑而右白的斧形圖案),取割斷、果斷之意;

黻(fu,二聲,古代禮服上半青半黑的花紋),取其辨別、明察、背惡向善之意。

帝王的衣櫃:一寸緙絲一寸金,一縷金絲一分權

十二章紋圖


十二章紋自東漢確立,後世各朝各代都將它作為輿服制度的重要組成制度。同時衍生出九章,七章,五章,三章之別,當然等級遞減。

天子十二章;根據公爵八命故公爵八章;侯爵七命,伯爵五命,故用七章,五章。衣冠也有指世家大族的意思,這也說明古人在禮制觀念的影響下對衣物服飾的重視。足以見得,古代人的服飾是可以說明他們的地位的,所以就有了“觀其服而知貴賤”之說。


那些紋飾,有什麼意義?

皇帝的主要活動就是上朝聽政理事, 天子的十二章主要就體現在天子朝服上。受《周易》的影響,人們崇尚“九五至尊”,所以古代皇室建築,傢俱陳設和生活容器多用九,五二數。

天子朝服上就有九條金線織出來天龍:前襟三條,後襟三條,兩肩兩條,裡襟一條。

而且根據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名稱:前胸和後背的龍叫正龍,或坐龍;兩袖各一條就叫做行龍,這樣一來,前面後面看都是五條。那麼,為什麼要在裡襟也要繡一條呢?

這是因為九是一個奇數,古人崇尚對稱,這一思想使得九龍佈局比較難辦,所以就在裡襟設一條,這一通身九龍,前後各五,照應“九五至尊”,還有許多別的樣式的龍比如:團龍,雲龍,升龍,降龍等等,全方位體現天子的威嚴。而龍袍下側配有水紋,名謂“水腳”,寓意著“山河統一”。水腳之上,水浪翻滾,立有山石寶物,俗稱“海水江涯”,寓“萬世生平”。

帝王的衣櫃:一寸緙絲一寸金,一縷金絲一分權

龍兗正面


帝王的衣櫃:一寸緙絲一寸金,一縷金絲一分權

龍兗背面


那麼,制一件龍袍,自然不是什麼尋常針法都可以的,龍袍的工藝,講究“通經斷緯”。通經斷緯又稱挑花結本,是緙絲製造工藝的藝術特點,生絲作經,熟絲作緯。坊間流傳“一寸緙絲一寸金”,足以體現緙絲作品的珍貴。

究其原因,一則其耗費工時,萬絲萬縷成其工巧,終歲方成。二則緙技易學難精,此工藝並非簡單的照葫蘆畫瓢,除了需要嫻熟技藝,還得有較高的書畫藝術修養,因此緙絲書畫還具有很高的藝術鑑賞價值。

另史料有記,織造一件鵝黃緞細繡五彩雲水全洋金龍袍,需用繡匠608工,繡洋金工285工,畫匠26工,每件工料銀合計為392兩2錢1分9釐。

按照現在的物價人工費用,龍袍擱現在也並非是尋常之物,依舊的價值連城。

這麼看來,放開皇帝下令臣子百姓不得穿龍袍之外,這能穿的起龍袍的,絕對有了當皇帝的資本。



盤點完花紋工藝,接著來看看顏色

五行學說中將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附上了青紅白黑黃五種顏色。於是龍的家族中有了五方龍,五色龍之說。其中,最尊貴的就是黃龍。 “黃龍者,四龍之長,四方之正色,神靈之精也。能鉅細,能幽明,能短能長,乍存乍亡。”《史記 · 五帝本紀》中就有黃帝居中央,是黃龍的記載:“黃帝得土德,黃龍見”。

帝王的衣櫃:一寸緙絲一寸金,一縷金絲一分權

花花綠綠的四海龍王


秦朝時,秦始皇自認為得水德,衣服旄旌節旗皆尚黑,百姓故曰“黔首”,始皇尚黑,就表現在了龍兗(龍兗:龍袍的別稱)上。


帝王的衣櫃:一寸緙絲一寸金,一縷金絲一分權

黑色龍袍,帝王英氣


帝王的衣櫃:一寸緙絲一寸金,一縷金絲一分權

再放一張,多方位欣賞


也有尚火德的王朝,比如宋朝,明朝,這些王朝就有紅色龍袍的存在,還不少。宋代皇帝就有絳紗袍。傳說劉邦是“赤帝之子”,既有傳說,漢朝亦是尚火德,所以漢家帝王的紅色龍袍,應該也是”一沓一沓“的吧


帝王的衣櫃:一寸緙絲一寸金,一縷金絲一分權

紅色的皇帝,你喜歡嘛


元代龍袍,出現了白色的。按《元史·輿服志》記載有:“服白粉皮則冠白金答子暖帽,服銀鼠則冠銀鼠暖帽”。


帝王的衣櫃:一寸緙絲一寸金,一縷金絲一分權

元朝的龍袍,奶油小生系的皇帝呢


龍袍也有藍色的呢,各大清宮劇中的深情帝王傾情代言呢。

帝王的衣櫃:一寸緙絲一寸金,一縷金絲一分權

這算是清秀皇帝了


說完小眾的顏色,正文開始。趙匡胤在陳橋兵變時,部下為他披上黃袍,擁為天子,從此”黃袍加身“就是發動政變取得成功的代名詞, 說的就是奪取政權,登上九五。

這黃色就是最大眾的龍袍顏色了,幾乎在各朝各代可以見到。

黃色又經常用黃金所制的金線來刺繡,這更顯得華麗,高貴,自然就成了皇家的“心頭好”。隋唐的皇帝,就是黃色的頭號鐵粉啦。為“黃袍”的流行做出了巨大貢獻。到了宋朝,皇帝太過於喜歡黃色,直接下令不許百姓穿黃色,這真是昭告天下的愛了!



帝王的衣櫃:一寸緙絲一寸金,一縷金絲一分權

明朝黃袍


帝王的衣櫃:一寸緙絲一寸金,一縷金絲一分權

黃袍+1


帝王的衣櫃:一寸緙絲一寸金,一縷金絲一分權

黃袍+1再+1


小小的題外話

據《禮記》記載,西周、東周時期“天子著青衣”。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紛爭,袍服更是五花八門。進入封建社會後,皇帝所穿的“龍袍”也並非都是黃色的。那麼好多人都認為皇帝穿黃袍還有一原因:受到戲劇的影響。

戲劇本來是在露天場地演出的,他們畫臉譜,衣著明豔,都是誇張,為了引人注目,而黃色明亮,戲劇中的皇帝扮相講究“黃團龍蟒”,這樣的走南闖北的演出,就給百姓留下了黃袍皇帝的印象。


帝王的衣櫃:一寸緙絲一寸金,一縷金絲一分權

京劇《打龍袍》劇照


看到這兒的看官,不要吝嗇你的言論,評論區裡見啊!歡迎點贊,指正。

圖源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