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脂球》和《茶花女》,这两篇小说中,“情”有什么不同?

《羊脂球》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代表作;而《茶花女》,是法国作家小仲马的成名之作。这两篇小说的女主角都是妓女。

但是,由于这两个女主角在作者心中的位置不同,作者对他们的用情的类型不同,深浅不同,所以,他们留给读者的印象也大不相同。

《羊脂球》中的“情”,是同情。

《羊脂球》以1870—1871年普法战争为背景,写了当时法国社会各阶层的10个人,同乘一辆马车逃往一个港口的故事。作者以小见大,把社会大舞台搬到了一辆马车里。

在那个寒冷的冬天,这10个人共乘一辆马车:奸商鸟先生和他的太太;大资产阶级、省议会议员拉马东夫妇、布雷维尔伯爵夫妇;两个修女;民主党人科尔尼代;最没有地位的妓女“羊脂球”。

马车上,那几个阔太太得知羊脂球的身份后,丝毫没有怜悯之心,咄咄逼人的对她进行挖苦讽刺。

马车途经多特镇时,一普军军官要要羊脂球陪睡,否则全部旅客都将被扣。羊脂球果断拒绝。因为她虽然是妓女,却有自己的尊严。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更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妓女身份的羊脂球拒绝陪睡。

乘坐马车的那9个上等人,由于羊脂球拒绝陪睡,全都被扣留在小酒馆中,他们非常气愤。

男人们都走了过来。鸟先生怒火冲天,主张把这个“贱人”连手带脚都捆起来,交给敌人。伯爵出身于三代都做过外交大使的家庭,他自己自然先天有一副外交家的气派,他不主张运用手段,他说:“还是应该好好地劝她。”于是他们神秘地商量起来。

最后,在同车人的软硬兼施下,羊脂球只好就范——完成了普军军官的“陪睡”心愿。

羊脂球用她的陪睡,才使全车人能继续赶路。第二天清晨,同车的9个人早已作好了出发的准备,只等羊脂球一人了。

她终于出来了,她好像有点羞惭,有点激动;她向旅伴们这边走过来,这些人一起转过身去,就像没看见她似的。伯爵扶着老太太,领她到了一边,离开这不干净的东西……

人人都离她远远的,就好像是她会带来什么疾病似的。后来大家都匆忙地向自己的车子走去,最后就只有她一个人在后面,她上了车,坐在位子上,什么也不说。


《羊脂球》和《茶花女》,这两篇小说中,“情”有什么不同?

羊脂球

羊脂球用她的“陪睡”,达成了全车人离开小酒馆、继续出发的心愿,而她得到的,是同车人的加倍的轻蔑。

在马车行进的途中,同车的人都带了食品,而羊脂球因为走得匆忙,没有来得及作准备。马车里的人吃着美味的食品,他们吃得那样津津有味,心安理得。此时,他们完全忘了在到达小酒馆之前,羊脂球曾经拿出自己的一篮子食物,与他们共享……

夜里,饥寒交迫的羊脂球一直在哭,虽然她在强忍着,但呜咽声还是不时地传了出来…

羊脂球是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妓女,而在她身上,我们却看到了她维护民族尊严的爱国情操,看到了她善良热情,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小说中她与那些上流社会人物的伪善、自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这篇小说中,作者笔下的“情”,是同情,字里行间对羊脂球充满了同情。

《茶花女》中的“情”,是爱情。

《茶花女》是在法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把妓女作为主角的作品。它讲述了年轻的阿尔芒,与巴黎上流社会一个妓女之间所发生的爱情故事。

作品通过写一个妓女的爱情悲剧,揭露了法国上流社会的糜烂生活。对贵族资产阶级的虚伪道德提出了血泪控诉。

小仲马是著名作家大仲马的私生子,他的生母是一个女裁缝。大仲马拒绝认小仲马的生母为妻,小仲马的身份,也是直到7岁时才被大仲马承认。小仲马的一生,都把探讨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问题,作为创作的中心主题。

《茶花女》中的女主人公玛格丽特,她的原型是玛丽·杜普莱西,法国巴黎名妓,小仲马曾经的恋人。玛丽是个美艳绝伦的风尘女子,小仲马是在偶然的机会下认识了玛丽,并成了玛丽所爱的人。但是,由于嫉妒、猜疑和贫穷,小仲马最后极其痛苦地离开了玛丽。之后,玛丽死于疾病和寂寞的双重折磨中。小仲马从外地赶回巴黎时,玛丽已经下葬了一个星期。

玛丽的死,深深地触动了小仲马;他回忆与玛丽交往的快乐时光,闭门写作,不到1个月的时间,便写出了小说《茶花女》。

1848年,小说《茶花女》的出版,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而此时的小仲马,还不到24岁。

《茶花女》叙述阿尔芒与玛格丽特的爱情悲剧。小仲马用他的爱,塑造了魅力无穷的“茶花女”。小仲马笔下的茶花女,美丽、聪明、善良,她虽然沦落风尘,但依然保持着纯洁、高尚的心灵,她甘愿牺牲自己去成全他人。她虽然是妓女,但她的身上却闪烁着圣洁的光辉。

《 茶花女》是用倒叙、回忆的手法写的。阿尔芒要为玛格丽特修一座坟墓,并为此买下一块墓地,在迁坟时,看到的茶花女是这样的:

一双眼睛已变成了两个窟窿,嘴唇已经烂掉了,两排洁白的牙齿紧紧地咬在一起。黑色的长发已经变得干枯,并且贴在双鬓上,青色的面颊已经深深地陷了下去。但是尽管这样,我还是可以认出这就是平日里那张白里透红、神采奕奕的脸。

看到这样的情景,阿尔芒难受极了。他的胸脯在剧烈地上下起伏着,眼睛里充满了血丝……

阿尔芒初见茶花女时,她是那样的美丽迷人:

一辆敞篷四轮马车停在那儿,一个穿着一身白色衣服的女人从车上下来。她走进商店的时候引起了一阵低低的赞叹声。而我却像被钉在地上似的,从她进去一直到她出来,一动都没有动……

她服饰雅致,穿着一条镶满花边的细纱长裙,肩上披一块印度方巾,四角全是金镶边和丝绣的花朵,戴着一顶意大利草帽,还戴着一只手镯,那是当时刚刚时行的一种粗金链子。

歌剧院里的玛格丽特,更是妩媚动人:

当她放下望远镜的时候,嘴角上浮现出一丝微笑,这是女人用来致意的一种非常妩媚的笑容,显然她在准备回答我即将向她表示的敬意。

玛格丽特死后的凄凉和恐怖,与她生前的美丽妩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羊脂球》和《茶花女》,这两篇小说中,“情”有什么不同?

茶花女

小仲马笔下的茶花女,就是他曾经深深的爱过的女人。

余秋雨笔下的爱情是这样的:如果秋天走了,我会在雪中爱你。 如果世界消失了,我会在天堂爱你。如果你走了,我会在泪水中爱你。

小仲马笔下的爱,让我觉得余秋雨写的“如果你走了,我会在泪水中爱你”,实在是太单薄了。

请看小仲马的爱,小仲马所爱的人走了,到另一个世界去了,如果他也仅仅是“在泪水中爱”,那就不会有《茶花女》了。

小仲马为了他心中的女神,为了他的爱,写了小说《茶花女》。《茶花女》让作者的爱,在他的笔下复活;让作者心中的女神,在舞台上光彩夺目,在电影屏幕上倾国倾城。

结束语

《羊脂球》和《茶花女》,都是法国小说,小说里的女主角都是妓女。写《羊脂球》时,作者莫泊桑,是站在第三者的角度来写的。他能给予羊脂球的,是同情,当然,他也可以把这种同情给予其他的任何一个被欺凌、被侮辱的人,任何一个值得同情的弱者。

而小仲马在写《茶花女》时,已经完全融入了自我——他不是在写别人,而是在写自己,写他自己的爱情,写他所爱的人。正因为如此,小说中,阿尔芒对玛格丽特从欣赏、爱慕、追求、深爱,到误会、失去、悔恨的感情经历,才写得如此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同情,可以给予任何一个值得同情的人;而爱情,却只能给予自己所爱的人。

爱情是相互的感情,是喜欢;而同情是单方面的,是对弱势方产生的怜悯之心。爱情里可以有同情,而同情里没有爱情。

毛姆说:“真、善、美并不专属于有钱上名校的人,也不专属于整天泡图书馆,或经常出入博物馆的人。”

《羊脂球》和《茶花女》,虽然作者笔下的“情”大相径庭,但是,它们让我们看到的真善美——在那些被侮辱、被伤害的女性的身上,所展示出来的真、善、美,却是相同的。

长醉百草园 2020.3.17

《羊脂球》和《茶花女》,这两篇小说中,“情”有什么不同?

茶花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