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錘!比亞迪與豐田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開發新能源市場

實錘!比亞迪與豐田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開發新能源市場

今日(3月26日),《車壹圈》從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官網獲取了“比亞迪豐田電動車科技有限公司”的註冊信息,這表明比亞迪與豐田的合資有了實質性的進展。根據披露的工商信息看,這家在3月25日剛剛註冊新公司,是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與豐田汽車公司共同出資3.45億元,各佔50%股份成立的合資公司,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為比亞迪汽車院總體部經理趙炳根,董事長為豐田全球原動力總成內部公司總裁岸宏尚。

實錘!比亞迪與豐田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開發新能源市場

從模仿到自主研發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比亞迪已經成為國內家喻戶曉的自主汽車品牌,不過當年的比亞迪造車也是靠著模仿、逆向研發合資車型起家的。相信大部分圈友都還記得十多年前火遍大江南北的比亞迪F3吧。2003年比亞迪收購西安秦川汽車後,2005年推出了首款轎車F3,因其造型像極了豐田花冠,因此比亞迪F3也被網友戲稱為“中國版花冠”。

實錘!比亞迪與豐田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開發新能源市場

F3上市後,以大空間、低價格等賣點,迅速打開了市場。據全國排名前十的《車壹圈》瞭解,從2005年9月上市至2012年3月,比亞迪F3累計銷量超過了100萬輛,在當時創造了自主品牌單一車型的銷量奇蹟。

實錘!比亞迪與豐田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開發新能源市場

打破壟斷 形成完整產業鏈

雖然F3持續熱銷,為比亞迪帶來了大量的現金流,但比亞迪也嚐到了“逆向研發”的苦果,銷量也受到了較大的影響。痛定思痛後比亞迪經過多年的併購,逐漸掌握了汽車模具製造、核心零部件開發、半導體研發生產等一系列關鍵技術,加上此前在電池領域的多年積累,比亞迪已經形成了燃油車與新能源車的完整產業鏈。

實錘!比亞迪與豐田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開發新能源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比亞迪不僅能夠自主研發生產發動機、變速箱、汽車空調等核心零部件,還是國內唯一一家能夠生產新能源車“電力電子裝置控制大腦”——IGBT芯片的車企,一舉打破了外企的壟斷。作為電氣化領域裡的關鍵芯片,IGBT不僅能用在新能源車上,如:智能電網、高鐵動車組、航空航天、新能源裝備等領域都有著相當廣泛的應用。

實錘!比亞迪與豐田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開發新能源市場

技術成果轉化投向市場

從高潮到低谷再到併購與核心技術積累,讓比亞迪意識到了創新的重要性。2012年,國內首款可以遙控操作的轎車——速銳正式上市,成為當時炙手可熱的車型。2013年比亞迪又順勢推出秦DM,零百加速5.9秒的成績讓不少消費者趨之如鶩,同時也開啟了比亞迪“王朝”系列車型的序幕。

實錘!比亞迪與豐田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開發新能源市場

為了滿足時下消費者的審美喜好,如今比亞迪又請來了前奧迪設計總監(沃爾夫岡·艾格)、前法拉利外飾設計總監(歡馬·洛佩慈)、前奔馳內飾設計總監(米歇爾·帕加內蒂),為比亞迪打造了一套全新的“Dragon Face”家族式設計。

實錘!比亞迪與豐田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開發新能源市場

首款運用該設計的宋MAX在2017年一經推出就大獲成功,2018年累計銷量就突破了14萬輛,這也讓比亞迪嚐到了設計紅利的甜頭。此後,全新一代唐、秦Pro、全新宋Pro等新車均沿用了“Dragon Face”的設計語言,比亞迪也正式開啟了全品類車型的進攻。

實錘!比亞迪與豐田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開發新能源市場

與業界巨頭成立合資公司

從模仿併購再到自主研發創新,在短短的十多年的時間裡比亞迪已經打造了一個核心技術閉環,組建了完整的汽車產業鏈,特別是在新能源領域比亞迪有著相當豐富的技術儲備和話語權。正因如此,早在2010年5月奔馳母公司戴姆勒集團就與比亞迪簽署了合資協議,成立了騰勢品牌,由比亞迪提供核心技術、生產新能源車。首款車型騰勢也在2014年正式上市,目前最新款的騰勢X也已入駐奔馳線下各大渠道開始銷售。

實錘!比亞迪與豐田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開發新能源市場

有了技術實力和戴姆勒的合資先例,豐田也開始與比亞迪尋求合作共同開發新能源市場。據《車壹圈》瞭解,早在2019年11月7日,比亞迪與豐田就簽訂了相關合作協議,而剛剛成立的“比亞迪豐田電動車科技有限公司”也表明雙方合作已經有了實質性的進展。根據協議顯示,雙方將在純電動車及該車輛所用平臺、零件的設計、研發等相關業務方面進行合作。

我們也不難發現,新成立的合資公司所涉及的純電動車合作項目雖是豐田的弱項,卻都是比亞迪的強項。通過此次合作,比亞迪也從十多年前初出茅廬的模仿者成功轉變為了高新技術的提供方。

實錘!比亞迪與豐田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開發新能源市場

《車壹圈》觀點:從模仿到創新再到激烈的市場競爭,經過多年的磨練自主品牌們逐漸在市場站穩了腳步,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回顧中國汽車市場,野蠻增長的時代已經結束,雖然不少自主品牌取得了長足進步,但還有很長的路需要走。圈哥也希望未來有越來越多的自主品牌能夠再接再厲加速研發,拿出更多高新技術成果應用在新車上,為國內消費者提供更多高品質、高顏值的車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