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未打勝券便在手-淮海戰役中碾壓式的情報戰大勝

淮海大戰,今天已經成為世界軍事戰爭史上的一個課題,很多國內外軍事專家,至今仍對當年中共華東(含中原)60萬部隊(另有40萬支前民工)完勝國民黨軍80萬部隊(當時為現代化軍事裝備)的戰例感到不可思議,耿耿於懷。相關的論文、課題累出不窮。但歷史事實卻是不容置疑的,很多軍事專家從戰場層面曾反覆推演,兵棋覆盤等,得出過很多結論。但有一點極少談到,那就是淮海戰役取勝的一個很重要的關鍵點,情報和策反。

戰爭未打勝券便在手-淮海戰役中碾壓式的情報戰大勝

就特工系統來說,當時國民黨特工機構也並非酒囊飯袋,保密局(軍統)、黨通局(中統)、各剿總(戰區),綏靖區,以及國民黨相關黨務部門從第二次國共合作期間就採取各種方式潛伏在解放區,個別的甚至滲透到我黨政軍內部,以獲取我軍的情報。總之,淮海決戰開始前,國共兩軍秘密戰中的一個重要方面,情報戰,開展得非常激烈、尖銳、熱火朝天。但國民黨特工從總體水準來說,較之抗戰初期,下降的不是一兩個百分點。

彼時,國民黨軍在獲取情報方面擁有比中共軍事力量更為先進的技術和手段。首先,它有數量眾多的空軍。它派出的偵察機可以肆無忌憚地出沒於解放區上空而不怕被擊落,因為那時解放軍既無飛機亦無高射炮。偵察機掠過長空,從空中鳥瞰地面上解放軍的行動,可謂歷歷在目,在這方面獲得的情報既及時又準確。

戰爭未打勝券便在手-淮海戰役中碾壓式的情報戰大勝

國民黨軍在信號情報上,也擁有先進的無線電偵聽設備,可以從空中獲取中共電臺發出的發出的電波,爾後加以破譯,從中獲取情報。

但與這些相悖的歷史事實是,就淮海大戰發起前一天,國民黨在情報戰上就先輸了一個回合。邱清泉和黃百韜在"剿總"會上各執己見,爭論不休,卻誰也說不清華野主力在哪裡。

戰爭未打勝券便在手-淮海戰役中碾壓式的情報戰大勝

"出其不意"是雙方統帥部用兵的一個基本特點。為此,華東野戰軍把隱蔽自己的戰略意圖和作戰計劃,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中共華北軍事首腦在1948年10月23日簽發的《淮海戰役預備命令》中,為此特別作了如下規定:

戰爭未打勝券便在手-淮海戰役中碾壓式的情報戰大勝

1.各部均須先行派隊至指定集結地區,配合地方武裝、政府,佈置封鎖消息。

2.除在山區內部可以利用白天分散開進外,其餘一律利用夜間行軍開進並嚴格注意防空保密。

3.為免過早暴露,各縱隊行動中,儘量利用長途電話線接線聯絡,汽車傳騎聯絡,到集結地點後,再行恢復電臺聯絡。

由於華野各部隊嚴格執行了上述命令,因而國民黨的飛機偵察和無線電偵聽等等先進情報手段,也就基本上失去了作用。

戰爭未打勝券便在手-淮海戰役中碾壓式的情報戰大勝

聶嶽撼

況且中共手上還有幾份國民黨軍中絕密級的絕密級文件,如:《陸軍戰鬥序列》,《中華民國三十六年陸海空軍作戰總結和下年度作戰計劃》,文件由國民黨國防部少校機要官聶嶽撼獲取,交由馬敘倫(民主黨派魁首之一,民進黨創始人、辛亥元老、近代中國著名學問家、書法家、教育家,新中國首任教育部長、高教部部長)轉中共華東情報部門。

戰爭未打勝券便在手-淮海戰役中碾壓式的情報戰大勝

馬敘倫

而潛伏在國民黨通訊兵獨立第三營任中尉排長兼電臺臺長的陳恩鈞,則將國民黨國防部與聯勤總部系統使用的新編密碼全本抄錄,送至中共華東情報部門。

1948年11月4日,顧祝同專程趕到徐州,在"剿總"召開了高級絕密軍事會議。參加會議的人對華東野戰軍的主力究竟在哪裡、下一步的攻擊目標是誰等等重大問題,仍然各執一詞,爭論不休。

這僅僅只是情報作戰中的“正面戰場”,在情工對峙中,中共真正贏在了一個大開局,即著名的“賈汪起義”,就是著名的佩劍將軍“張克俠、何基沛”領導的第三綏靖區起義。

在這次起義中,今天所披露的史實材料中,略顯輕描淡寫。而在當時,都不咎是在刀口行走的計劃。

中共中央華東局統戰(情報)部(原山東軍區情報部)曾派情報人員王耀華,打入“三綏”進行情報和策反工作,與張克俠建立了聯繫,後又派交通巡視員朱林,面見張克俠、何基灃聯絡起義事宜,溝通了何、張與華東人民解放軍淮海前線指揮部的直接聯繫。通過這些工作,宛如在淮海前線架起了一座通向勝利的“金橋”,使解放軍順利地渡過國民黨重兵把守的運河、不老河和舊運河三道防線。當時任華東解放軍淮海前線指揮部領導成員的譚震林曾說:“沒有張克俠部隊的起義,不好過那三條河”,起義勝利,使淮海大戰中中共部隊得以“變過河為過橋”。

原本華東局希望的是馮治安起義,但大戰前,華東社會部做了詳盡的調查研究,從各個情報渠道,以及情報人員親身涉險考察,果斷的調整了方案。

張克俠:1929年加入中共。

何基沛:1939年加入中共。

戰爭未打勝券便在手-淮海戰役中碾壓式的情報戰大勝

何基沛,張克俠

朱林:華東社會部巡視員,多次涉險入敵營,親自考察、甄別起義人員情況。

楊斯德:華東野戰軍第十三縱隊政治部聯絡部副部長,民聯部部長。以國民黨國防部少將高參名義入敵營,親自做起義策動、聯絡,和指揮事宜。

王世江:1938年加入中共,國民黨第77軍27師111團3營少校營長。

李明遠:1938年加入中共,十年間多次進入何基沛部隊進行兵運。此時改名李連城,打入第三綏靖區任少校副官,負責起義聯絡事宜。

還有很多。。。

如羅柳溪。他曾任國民黨陸軍總司令部少校參謀、肖毅肅的侍從參謀、海軍司令部情報處代理上校科長等職,自45年10月起就開始蒐集國民黨軍軍事情報。後來按期提供國防部作戰廳編印,三五天出刊一期的《作戰彙報》(內容是彙總全國戰場對我軍作戰的判斷和國民黨軍作戰計劃部署及各戰場作戰指導,還附有敵我各戰場作戰詳圖)、國民黨軍黃河戰略、徐蚌戰役作戰計劃、長江聯合作戰計劃等。

戰爭未打勝券便在手-淮海戰役中碾壓式的情報戰大勝

羅柳溪

如華東分局情報部情報幹部林施遠(施遠),打入了南京國防部二廳機密印刷廠作校對。抗戰期間曾獲得日軍對蘇作戰和對我軍作戰的檔案材料、舊電碼密本等。這個位置地位不高,但能接觸大量密件,獲取有價值的情報。林施遠所獲取的情報包括國防部二廳、三廳合編的絕密件《敵情》(作戰雙方實力部署、軍隊番號等,可瞭解敵人的兵力部署及對我軍各戰區兵力部署的瞭解程度,分發範圍很小,僅能抄錄)。林施遠後來還進一步打入國防部二廳任翻譯。

如恢復了和中共聯繫的國民黨國防部三廳廳長郭汝瑰等。。。

暗通款曲、知己知彼,未雨綢繆,是十年一劍。淮海大戰(國民黨方說徐蚌會戰),國民黨從開局就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