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後一個太監自述:夜裡伺候嬪妃時鞋裡必須要放此物,為何?


從生理學的角度來說,人類分為男人和女人,但在1924年之前,中國還有第三類人,沒錯,他們就是處在男人和女人之間的“太監”(也就是閹人),太監是我國封建社會特有的產物,他們的出現是封建君主為了避免男人淫亂後宮,其實質是皇權至上的背景下對人性的泯滅!

值得一提的是,在唐朝之前,太監並不專指宦官,而是一種官名,據《唐書》所載:唐高宗時,改殿中省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監,少監,只有地位較高的內監才被稱為“太監”。後宦官亦通稱為太監。

中國最後一個太監自述:夜裡伺候嬪妃時鞋裡必須要放此物,為何?


太監生理上的缺陷使得他們的處境十分“特殊”

一方面他們作為“閹人”,因生理有缺陷而受到別人的歧視,地位很低,另一方面他們與皇帝的關係極為親近,很容易就會出現“宦官專權”的情況,歷史上甚至出現過可以操縱皇位更替的大太監!但這樣的太監畢竟是少數,更多的太監還是生活在皇宮的最底層,忍受著各路主子們的盤剝和壓榨!

總而言之,這種起源於先秦時期的“宦官制度”延續了數千年之久,直到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後才正式廢除,這期間有數不清的男子淪為這種制度的犧牲品!

由於太監地位低下,史書沒有太多記載,我們一直無法得知太監在皇宮內是如何生活的,直到《中國最後一位太監》的“橫空出世”,我們才對太監的生活有所瞭解!

這本書的作者是中國最後一個太監孫耀庭

孫耀庭1902年出生於天津市靜海區,家中兄弟四人,生活十分貧困,為了改善家中生活,孫耀庭的父母決定送他進宮當太監,不料這個計劃還未實施,武昌城便登高一呼,溥儀退位,孫耀庭的進宮之路就此中斷。

然而“天無絕人之路”,溥儀雖然退位,但根據《皇室優待條例》,他依然保留皇帝尊位,不僅可以住在紫禁城,就連之前的一切待遇都保持不變,1916年,溥儀公然違反民國禁令,在民間徵太監和宮女,這讓孫家人再度看到了希望,同年,孫家父母費盡千幸萬苦,終於實現了孫耀庭的“太監夢”,當時的他年僅15歲。

中國最後一個太監自述:夜裡伺候嬪妃時鞋裡必須要放此物,為何?


可惜孫耀庭的太監生涯沒有持續多久就再次中斷了,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將溥儀趕出紫禁城,宮裡的四百多個太監也都被驅逐回家,“太監製度”就此廢除。

回家後的孫耀庭身無長技,無法謀生,還得時刻忍受村民的歧視,無奈之下只得重返北京,住在興隆寺,與其他幾十個相同命運的太監相依為命,日子過得很是艱苦!

直到解放後,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他們才過上了安穩的生活,孫耀庭還當上了出納,每月還有好幾十元的工資!晚年的孫耀庭回憶自己的一生,寫下了自傳《中國最後一位太監》,記錄了他在宮中的點點滴滴。

其中有個故事讀起來令人心酸,節選出來與大家分享

據孫耀庭所述,他剛進宮時跟著宮內的老太監幹活,只能以徒弟自居,從前的名字不能再用,他每天的工作就是為這個老太監端菜送飯,倒屎倒尿,但孫耀庭為人機靈,在老太監身邊幹了一年就受到光緒的皇貴太妃端康的賞識,被調入了戲班。

同年十月,孫耀庭花60塊白銀給自己買了個“王成祥”的名字,然後進了司房,在司房幹了幾年後,孫耀庭又因表現出色被調去服侍婉容。

中國最後一個太監自述:夜裡伺候嬪妃時鞋裡必須要放此物,為何?


服侍宮中的主子需要“守夜”,每晚不能睡覺,站在門外等候傳喚,如果不小心睡著的話就會受到主子的懲罰,輕則斥責,重則鞭打,剛剛調到婉容身邊的孫耀庭對此很不適應,幾乎每次“守夜”時都會睡著,為此沒少受到總管的斥責打罵。

然而他發現同樣是服侍婉容的其他太監晚上卻從不瞌睡,因此他認定其他太監必有竅門,為此孫耀庭多次詢問其他太監,可是無人肯據實相告。

一日,孫耀庭假意請另一個太監喝酒,期間故意將他灌醉,待其神志不清後,孫耀庭再次詢問不瞌睡的竅門,太監迷迷糊糊的說道“哪有什麼竅門,不就是在鞋中放一個蒼耳,瞌睡的時候踩一下罷了”。

蒼耳在農村是一種很常見的草本植物,“渾身”長滿鉤狀的硬刺,將其放在鞋中,實際上就是依靠刺痛感來保持神志清醒。孫耀庭聽了太監的話後,每次“守夜”都會在鞋裡放一個蒼耳,果然再也沒有因為瞌睡受到處罰!

中國最後一個太監自述:夜裡伺候嬪妃時鞋裡必須要放此物,為何?


小結:

孫耀庭講述此事時並沒有覺得悽慘,反而因為自己的小聰明“沾沾自喜”,但在我們看來,孫耀庭的經歷實在悲慘,讀來令人心酸,一個妃嬪睡覺竟然還要太監在外整晚守護,而太監一旦瞌睡還會受到懲罰,最後竟逼得他們不得不以蒼耳來保持清醒,這是何等的泯滅人性!

俗話說“見一葉而知深秋,窺一斑而見全豹”,從太監的經歷我們就能看出封建制度是如何的腐朽落後,其為時代所拋棄是必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