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中國水周 我國水質監測市場前景大好

昨日(3月22日)是第二十八屆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三屆中國水周。今年我國紀念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活動的主題是“堅持節水優先,建設幸福河湖”,旨在提醒人們節約用水、建設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走人水和諧的綠色發展道路。



又到中國水周 我國水質監測市場前景大好


  水資源對保證人類健康至關重要,人類健康狀況的改善則是實現經濟增長的先決條件。世界銀行官員克勞迪婭·薩多夫指出:“水問題是一個國家在實現經濟增長方面需要優先解決的問題。”

  隨著我國工農業的迅速發展,水汙染問題日益突出。我國多數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點狀和麵狀汙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趨勢。日趨嚴重的水汙染不僅降低了水體的使用功能,進一步加劇了水資源短缺的矛盾,還威脅到城市居民的飲水安全和人民群眾的健康。

  根據2017年《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在940個地表水水質斷面中,劣Ⅴ類水質比例8.3%,5100個地下水水質監測點位中,較差級及以下的點位比例為66.6%。據《科學》研究報告顯示,中國有近兩千萬人可能受含砷汙染水源的危害……

  對於中國水汙染的困境,國家先後制定了《水十條》、《重點流域水汙染防治規劃(2016-2020年)》、《全國地下水汙染防治規劃(2011-2020年)》等相關規定,並提出堅持節水優先,強化水資源管理,最大程度的治理水汙染現狀。

  治理水汙染,監測數據是關鍵。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質量監督檢查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實現健全的生態環境監測數據質量保障責任體系。具體至水質監測領域,2019年重點檢查10個省(區、市)的生態環境監測機構、汾渭平原重點排汙單位和全國10%的環境地表水自動監測站點運維質量。



  可以預見,隨著環境質量標準日益嚴苛以及水生態系統修復、黑臭水體治理需求的持續旺盛,我國水質監測行業存在巨大的市場潛力和發展空間。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水質監測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機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整個水質監測市場容量達到54億元。未來我國水質監測市場容量的增速將在20%以上,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到2022年,我國水質監測市場規模有望達過180億元。

  據此業內專家認為,我國水質監測設備產業在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將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年均增速遠高於環保裝備製造業。

  另外,隨著分析技術快速發展,水質檢測、監測已不再只是過去常用的色譜和光譜等分析技術,而是與快速發展分析化學技術充分結合,如利用高通量質譜技術定量分析水系統中的大部分無機陰離子、金屬汙染物及痕量有機汙染物等,此外,小型化、移動式、在線監測技術手段也逐漸成為水質監測預警技術的發展方向,伴隨著在線和便攜式監測儀器方法靈敏度和精度的不斷提升,其優勢也將越來越明顯。

  在產業持續發展的同時,市場的競爭也愈演愈烈,對於一些中小型環保裝備企業來說,普遍面臨著更多的挑戰,只有瞄準產業未來發展趨勢,才能為企業帶來巨大市場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