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寫作真的那麼難嗎?


其實論文寫作可分為好幾個階段,但由於我們習慣將所有階段混在一起,因而常在寫作時感到不知所措。根據經驗,小編教大家如何將論文寫作分為好幾個部分,從而掌握寫作進度及要領。


論文寫作真的那麼難嗎?


一、洗滌心靈階段

在正式開始之前,花5到10分鐘寫下任何盤旋在您腦海中的事情,無論是需要完成的差事或是所擔心的事,而呈現方式則隨個人喜好,條列式、樹狀式、或日記形式都可以。


二、筆記階段

不要只是閱讀數據,要主動且專注地做筆記。做筆記最好的方法之一是1950年代被提出來的Cornell Note Taking System。Cornell筆記頁分為三個區塊,右邊較大的區塊為筆記區,讓您一邊看書/聽課一邊寫下筆記;左邊的小區塊則用來記錄重要的主題以及相關的想法、問題等;下方小區塊則用來寫下簡短的摘要。


三、頭腦風暴階段

假設您已經做好文獻探討並整理好手中的筆記,那您應該十分清楚自己想論述的各個論點,接下來要做的只是將各部分的筆記組合成一篇文章。有時候我們會遇到難題而被卡住,或是在一個段落裡要結合很多不同的想法,這時就需要其他方法來幫助我們澄清思緒、架構文章。首先給自己五分鐘時間,快速且毫不猶豫地寫下任何與研究主題相關的點子,不要花時間過度思考某一個點,即使毫無章法,仍要寫下任何想得到的東西。


四、構思框架階段

心智圖法為Tony Buzan於1970年代所提出的一種輔助思考的工具,Buzan強調圖上的每一個主題都存在著關聯性,由一箇中心主題出發,在延長線上衍生更多新的想法。心智圖能刺激您的思考,藉此激發更多想法,整合想法並建立文章架構,並幫助您理清複雜的概念。


五、完成摘要階段

在您開始撰寫文章或其中一個章節前,請先瀏覽以下七點並各寫下一個句子。1.焦點:廣義上的重要事實或相關故事 (In . . .)2.文獻:有什麼已經被研究過了?(It is argued that .. .)3.缺口:有什麼是缺少的?(However . . .)4.迫切性:為什麼這個東西現在很重要?(Without . . .)5.問題:有什麼是需要被探討的?(This research asks. . .)6.方法:該如何進行研究?(By analyzing . . .)7.意涵:有什麼實際上或哲學上的影響?(This researchshows . . .)


論文寫作真的那麼難嗎?


六、迸發階段

如果手邊有已經整理過的筆記,請直接將它們合併成一個新的檔案,並儘快將每個筆記間不足的地方填補起來。若先前沒有留下任何筆記,則儘可能地一次寫下所有想說的論點。此步驟的重要性在於,透過寫作來幫助您重新整理腦海中的想法,釐清先前想不通或未曾發現的盲點。


七、草稿階段

前面一個階段可被視為thinking writing 階段,接下來則是doing writing 階段。在經過前面幾個階段後,您已經成功寫下腦中的想法,也看過一遍,在這當中找到可以被論述的論點,手邊也有足夠的數據來發展、鋪陳,接著便是時候改變寫作型態了。在此階段,寫作不再是為了幫助思考,而是用來向讀者展示、論述或證明您的想法及觀點。檢視您先前寫下的每一個簡短、粗糙的句子,設法把您初步的想法轉變為意思清晰、明確的陳述句,使讀者能直接接收您所欲傳達的內容。


八、自我批判階段

在批判階段,您開始審閱、編輯前面寫好的文章內容。假設您在沒有過度思考的前提下寫出了大量文字,現在該做的便是提出問題,並以答案精簡您寫好的文章,使其更具條理及連貫性。此階段您可以儘可能的挑剔,大膽刪去不相干的內容,使段落與段落間更加緊密。


九、刪減最愛階段

在此階段可採用以下兩步驟:

1. 將考慮拿掉的文字先劃上刪除線,然後重新閱讀不含刪除線的文章內容,隨後再確認是否正式刪除劃線部分文字。

2. 將刪除的文字另存到一個新的檔案中,開一個新的文件夾來保存在此次寫作中沒派上用場的文字和數據。在每次寫作過程中,都會有許多未使用但卻很重要的數據,當中甚至包含在文章撰寫初期出現的、有價值的想法。在處理這些文字時請保持謹慎,寫作學術論文是為了清楚傳達您的論點,而為了達成此目的,必須儘可能排除任何可能模糊文章焦點的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