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歷史上的這些大瘟疫,都倒在了“輸入性病例”上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叢博

隨著境外輸入病例的增多,嚴防輸入風險的形勢依然嚴峻,需要慎終如始。

回顧歷史上產生重大影響的傳染病,不乏“輸入性病例”釀成的惡果,當然這不能與現在的正常國際交流同日而語,古代瘟疫的傳播,除了和平的商貿之外,主要是戰爭、殖民等方式輸入。

瘟疫曾無數次地考驗人類,而各大文明交流的副產品之一,便是瘟疫。如今國際交流和便捷交通均達到了空前水平,在疫情防控方面,更需要團結協作的合力。

◆古羅馬帝國“安東尼瘟疫”來自與安息大戰

當戰爭遇上瘟疫,瘟疫會延緩或阻止戰爭的發展,也會成為戰爭的武器。古羅馬帝國安東尼王朝統治時期,在公元165至180年暴發了“安東尼瘟疫”,這場可怕瘟疫的源頭便來自戰爭。

矛盾已久的羅馬帝國與安息帝國,在公元161年爆發了戰爭,羅馬皇帝安東尼在163年和164年兩次派遣羅馬大軍進攻安息,而此時瘟疫已經在安息帝國的境內逐漸蔓延開來。

當羅馬大軍攻陷了安息重鎮後,領兵的將領發現了許多士兵都被感染上了瘟疫而且很嚴重,無可奈何地罷兵還朝的軍隊,也將瘟疫帶到了羅馬,羅馬帝國從此上演了長達15年的人間悲劇。

世界历史上的这些大瘟疫,都倒在了“输入性病例”上

而同一時期歐亞大陸的另一邊,東漢也多大疫,死人無數。歷史學家許倬雲認為,其來源可能是西邊絲綢之路上的軍隊將疾病帶入中國。“同一時期,羅馬也有安東尼大疫,也是由在東邊與安息作戰後回去的軍隊將疾病帶入環地中海地區。一東一西,兩大疾疫,是否為同一病症,難以考證。”

安東尼瘟疫到底是哪一種傳染病?至今尚無定論。有人認為是腺鼠疫,有人覺得應該是天花。前幾年,還有醫學專家提出安東尼大瘟疫與在非洲爆發的埃博拉病毒,其中的一些症狀極為相似。

◆從埃及駛來的地中海船隻釀成“查士丁尼瘟疫”

肆虐歐亞大陸的瘟疫,記載較為詳實的是鼠疫。

地中海世界爆發的第一次大規模鼠疫,是公元541到542年的查士丁尼瘟疫。由於是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執政時期,因此史學界稱為“查士丁尼瘟疫”。

這場極高的死亡率使東羅馬帝國人口下降明顯,勞動力和兵力銳減,對地中海、歐洲的歷史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根據歐洲中古史學者的研究,這次鼠疫大流行最早爆發於埃及,致病原為鼠疫桿菌,主要通過寄生於齧齒類動物上的跳蚤、呼吸道或直接接觸傳播。不過,這種說法存在爭議。

世界历史上的这些大瘟疫,都倒在了“输入性病例”上

公元541年,東羅馬帝國南部邊陲的埃及或者阿比西尼亞開始有瘟疫流行,隨即由船隻傳播到地中海各地。到了第二年春天,就傳播到了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並很快覆蓋整個帝國。

更可怕的是,伴隨著地中海的貿易和軍事行動,鼠疫在之後的一個多世紀裡蔓延到整個歐洲。此後,鼠疫又多次在歐洲爆發。

◆“中世紀黑死病”從中亞傳入?新研究稱來自俄羅斯小鎮

其中,最為悲慘的時期是十四世紀四五十年代,鼠疫席捲歐洲奪走了2500萬的人口,佔當時歐洲總人口的1/3,被稱為“歐洲中世紀黑死病”。

這場瘟疫的傳播路徑,一般的說法稱,是從中亞地區向西擴散,並在1346年出現在黑海地區,同時向西南方向傳播到地中海,再之後到達波羅的海和俄羅斯。

這其中有一個流傳較廣的故事。公元1347年前後,金帳汗國對熱那亞人所佔據的卡法城發起攻擊。當時韃靼人通過拋石機,把一些得瘟疫死去的人的屍體投入城內。城內有人從海路出逃,瘟疫又傳染到了意大利南部西西里島的港口城市墨西拿,隨後輻射到歐洲的四面八方。

世界历史上的这些大瘟疫,都倒在了“输入性病例”上

不過,對這場瘟疫的溯源,歷史上也有不同說法。2019年10月《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刊發論文,德國科學家通過研究中世紀“黑死病”大流行的病菌基因,發現了從亞洲傳入歐洲的關鍵途徑。

研究者找到一個典型的菌株LAI009,認為這是之後進入歐洲南部、中部、西部、北部,以及倫敦和布爾加所有菌株的起源,它來自於俄國一個名為Laishevo的小鎮。

◆清末東北鼠疫,源於俄國遠東貪婪捕殺土撥鼠

一百年多年前清朝末年,中國東北曾爆發過一場鼠疫,先後持續四個多月,波及東北三省,內蒙古、山東、河北等地,造成六萬多人死亡。

這場鼠疫是典型的輸入性傳染病。最先發生於1910年10月25日的滿洲里,從俄境返回的勞工在旅館裡相繼發病死亡。同住之人或接觸過疫病者的人相繼被感染,並開始沿中東鐵路向南蔓延,染疫病人,先發燒,後咳嗽,繼以吐血,死後皮膚呈紫紅色。

世界历史上的这些大瘟疫,都倒在了“输入性病例”上

而疫源地在俄國遠東境內,疫源物是旱獺,也叫“土撥鼠”。獵人食用了有疫旱獺肉,從而感染病毒,造成傳播。

之所以去捕捉這種動物,是因為20世紀初,人們發明了一種工藝,對旱獺的皮毛進行適當加工,其成色便堪比貂皮,一時間旱獺的毛皮在世界市場上十分熱銷,俄國商人受到經濟利益驅使,私自招募華工瘋狂捕殺旱獺。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天花幾乎毀滅了印第安人

對於美洲的印第安人來說,則幾乎是被“輸入性傳染性病例”給毀滅。

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西班牙殖民者無意中帶來了天花,進而傳染給印第安人土著。由於印第安人從未接觸過天花而缺乏免疫力,病死率高達90%,導致印第安人銳減。

關於天花的來源,公元前1157年去世的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是目前找到的最早的天花病例,考古學家和病理學家在其木乃伊的臉部、脖子和肩膀發現了天花皮疹印記。

世界历史上的这些大瘟疫,都倒在了“输入性病例”上

有研究稱,1萬年前人類在西亞的“新月沃地”首次馴化了牛,而牛所攜帶的牛痘病毒在與人類的長期接觸中突變為天花病毒並獲得感染人類的能力,此後傳播至埃及等地。

約在公元前1000年,天花病毒經貿易活動而從埃及傳入印度,公元1世紀又通過戰爭俘虜從印度傳入中國,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出現天花疫情,公元6世紀天花經過朝鮮傳入日本,至此經過1500多年的傳播,天花基本覆蓋歐亞非大陸。到了20世紀下半頁,肆虐人間3000多年的天花,已經被徹底消滅。

在瘟疫面前,人類總顯得弱小,但通過科學的認知和防控,終將戰勝。

(圖片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