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長大,就越漸漸地不願發朋友圈、點贊,是都這樣嗎?

朋友圈剛出的時候,多少人寧可不吃飯也要刷朋友圈,那份激情和熱切,不是初戀勝似初戀。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不再那麼勤勉地在朋友圈打卡,也沒什麼熱情參與互動了。近半年來,小編明顯感覺發朋友圈的人少了,雖然微信好友的600+,但發朋友圈多的總是那幾個賣貨的人。為什麼發朋友圈的人越來越少,點讚的人也少了呢,小編有幾點感悟,當然只代表個人看法。

越長大,就越漸漸地不願發朋友圈、點贊,是都這樣嗎?

一是害怕尷尬,造成發朋友圈的少。不隨便發朋友圈,似乎是當代年輕人無言的共識。編輯文字一小時,找圖半小時,這一切的背後,是擔心自己成了那個朋友圈裡被反感的人。自己發了大量時間和精力發表的朋友圈,萬一沒人點贊,心裡的落差很大,或者被人認為自己是在“裝精緻”,也是臉面全無。

二是減少煩惱,造成點讚的人少。好友小f說,每次點贊,都不想給別的共同好友點,因為會不斷被通知誰又讚了誰又回覆了,煩。也不想給陌生人點贊,會覺得累。所以乾脆不理,一了百了。這應該是個挺普遍的心態。

越長大,就越漸漸地不願發朋友圈、點贊,是都這樣嗎?

三是惡性循環,造成發朋友圈和點讚的都少。人與人之間都是相互的,既然沒有付出過,豈能奢求別人無條件的對自己好。小編的好友小d說,他經常看朋友圈,但好像很少給別人點過贊,只喜歡默默的看。大家似乎都患上了“失語症”,不會想去溝通,也不會想和他互動,微信好友像個活死人一樣存在於自己的通訊錄,每當對方更新朋友圈動態,只會當做沒看到。即使覺得別人動態很有趣,想要點贊和評論時,卻礙於面子不敢去互動,就好像誰先主動誰輸了一樣。這樣惡性循環,最終造成很多微信好友的關係成了:既不刪除,也不聯繫。

越長大,就越漸漸地不願發朋友圈、點贊,是都這樣嗎?

有人說真正好的感情,是坐在彼此面前,看著對方最真實的樣子,感受對方最真誠的流露,觸摸彼此最柔軟的心底。而不是隔著朋友圈,隨手點個贊。你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