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完善“按勞分配”的國民財富分配機制

第二節 完善“按勞分配”的國民財富分配機制

“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國民財富的分配原則,也是激發民眾積極投身勞動創造社會財富的動力。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數千年的人類文明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科技文明的發展給人類帶來的變革是劃時代的,不說遠了,現在的汽車、電腦、智能手機、雜交水稻……人類生活的蒸蒸日上,哪一樣不是得力於科技的力量?所以,從事科學技術研究和發明的科技人員,理所當然應該是對人類社會貢獻力最大的一類人群,他們理應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受到大熊貓一般國寶級的禮遇。我們常看到網民的調侃:“袁隆平給他配一架飛機都不為過”。為什麼呢?他老人家帶領的科技團隊發明的雜交水稻生產技術實現的糧食增產,多解決了幾億人吃飯的糧食問題,這貢獻遠非一架飛機可比。

將科學家在實驗室裡研究出來的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生活中的實用器物的發明家、製造師、工程師、器械維修師、生產技術人員……這一類科技人員是對社會貢獻較大的僅次於科研人員一類的人員,應排在第二位。

進行工農業生產,創造社會財富的農民、一線藍領工人應該是排在第三位。

這三類人,直接關係整個社會國民財富的量與質,理應有較為崇高的地位,中國古代的職業排位“士農工商”有知識有文化的“士”和農民工人是排在前三位的。

改革開放四十年,我們雖然打破了“吃大鍋飯”的國民財富分配體制,但由於新的完全“按勞分配”的分配體制尚不完善,少數人依著體制上的漏洞暴富起來,出現了明顯有違社會主義按勞分配原則的不合理現象。

莫言、屠呦呦、袁隆平……一生的收入可能不及某些明星一年;

工程師、維修師、科學技術人員、高級技工人員……一生的收入可能不及幾套拆遷房或者一次幾億的彩票中獎:

普通農民、工人的職業吸引力更是到了年輕人快要無人問津的地步:

公務員,一個為公眾服務的群體,在發達國家,職業排位大多在十幾二十幾位,而在我國,卻成了大學生趨之若鶩的首選 ,大量青年才俊,國之精英,被吸引到這個消耗社會物質財富而不是創造社會物質財富的行業,明顯無助於國民財富的生產積累。

社會上:炒房、傳銷、集資詐騙、囤積居奇、黑社會……靠這樣暴富起來的已不是一個兩個;單位裡:白領高於藍領,管理層與一線工人幾個等級的差距,少數幹部貪汙腐化;需要相互配合,團結協作的職業團隊,被一個職稱拉成三六九等,搞得明爭暗鬥,怨氣叢生,嚴重內耗著團隊的功效……

中國有句老話“民不患寡而患不均”,顯失公平的財富分配還不如吃大鍋飯。種種現象表明,社會物質財富分配的不公平現象,衝擊著人們從事科學研究、生產勞動的熱情和信心,發酵了人們的憤懣積怨,給社會發展和進步帶去的是相反作用力,必須予以扭轉。為此,我們需要:改革地產製度、改革明星薪酬、抑制通貨膨脹、打擊傳銷、集資詐騙、清除黑社會、治理貪腐、改革職稱和院士評審制度、改革彩票制度……提高科研人員、發明家、大國工匠、一線工人農民、教師、醫務工作者這些普通勞動者的經濟政治待遇,讓這些群體真正成為經濟上政治上有地位的社會群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