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成長日記——朝陽老師說,第二節

第二節

我的名字叫朝陽,我不知道父母為什麼給我起這個名字,可能是希望每天的生活就像早晨的太陽一樣光彩耀眼吧。80後的我,老家是河南的一個不太有名氣但伴隨著新中國而生的縣城,一個從小在農村生活長大的孩子。

我想我的童年應該和其他河南農村的孩子沒有太大的區別。我的父親兄妹五人,排行老大,不幸的是他的哥哥我叫大伯10幾歲的時候因溺水離開了這個家庭,我的記憶最早可能只記得五歲以後的事情,我的小叔,父親最小的一個弟弟,在父母還摟著我睡的時候,他睡在床的另一頭,他只比我大6歲,他管我母親叫“嫂娘”。

士兵成長日記——朝陽老師說,第二節


士兵成長日記——朝陽老師說,第二節

河南是一個農業大省,但在我小時候那個年代大部分年月還是要看老天爺的臉色,農村話叫靠天吃飯。機井和灌溉設施以及農用機器沒有普及,我爺爺餵了一頭黃牛,我能感覺到爺爺對它的珍視。在那個年代家裡有一頭黃牛可能就是最先進的生產力吧。因為每當農忙的時候白天的家裡都會有村民來找我爺爺請他幫忙犁地或者講地,另外就是收完麥子各家各戶交公糧的時候,黃牛基本上白天在家裡是看不到的。可是即便如此,我的生活也沒有改變。


士兵成長日記——朝陽老師說,第二節


在我的幼年時間大部分飯點都是窩窩頭沾蒜汁,蒜汁是加過水撒上幾粒大籽鹽沒有香油的那種,(那時候加碘食鹽還沒有,在農村有一部分人因此得了甲狀腺,我們這俗話叫大脖子病。我的外婆便是其中一個患者。),喝的最多的就是奶奶在那一口大鍋裡面煮的紅薯茶(紅薯洗淨後去皮加清水煮,紅薯的皮留在泔水桶給家裡的牛、豬等牲畜再煮一遍當作它們的營養餐),紅薯茶是一直伴隨著我到13/14歲還在喝著的噩夢,可能是從小喝的太多了,直到現在我最不愛吃的反而就是它——紅薯,它是我童年的陰影吧,但它養活了我們全家,讓我們在那個年代還能勉強填飽肚子。它也成為了我們這的特產,粉條、粉皮,紅薯全身都是寶。奶奶喂得母雞下的蛋,除了賣錢能吃到嘴的時候無疑是家裡來了客人的時候,所以有的時候我非常喜歡家裡有客人來,包括現在我結婚生子後,家裡來客人也必定要炒一份雞蛋,因為在那個年代這份雞蛋的分量無異於山珍海味。也是我記憶中最為珍貴的,最樸實無華的一道菜。

士兵成長日記——朝陽老師說,第二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